盖孜驿站怀古

10-11 作者:童言

在通往红其拉甫口岸,西去巴基斯坦的“中巴公路”上,有一处闻名遐迩的汉代驿站,它就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阿克陶县布伦口乡盖孜村附近的盖孜驿站。它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是西出中亚的大通道。

自从西汉时代的张骞凿穿“丝绸之路”的西域后,进而又拓展了中国通往西亚、南亚以及欧洲通道,至此,各国的商贾僧侣往来不绝。隋、唐时代,朝廷为了及时掌握边疆军情和传递军令文书,均在“丝绸之路”通道上建立了烽燧和驿站,并以“丝绸之路”为主干道,将邮传驿站路线向西延伸至天山南北各地。

为了相见,我走了很远。今天我来了,就站在盖孜河曲折蜿蜒的路上相望,盖孜河从帕米尔高原深处滚滚而下。

长风浩浩,吹过古道,拂过盖孜驿站,恍然见一对对商旅,伴随着驼铃声声,丝绸、瓷器、茶叶、铁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琉璃、香料,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物质和文化开始交换、交流。一半东进中原,一半西出远走它乡。

这个用石块垒起来的围墙,这个用石块泥土堆积的旧房,早已沉寂在杂树草丛中,失去昔日的马蹄声声。依稀闻到古老的气息,随着我的心跳开始加速。我抚摸灰蒙蒙的片石搭建起来的驿站,昔年开山凿石的痕迹仿佛历历在目。还有那个汉代不知名的官员和八百壮士呐喊声,声声可闻。一个英武的壮年守护在这个驿站,直到须发皆白,犹如这昆仑山头白雪皑皑。壮哉!盖孜驿站,美哉!丝路古道。

一位夜宿于此的旅人,就是东归之路上的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因为他们一干西天取经的佛陀,使佛教的传入,并被中原大地广泛接受。这件事,无论对中华文明,印度文明,还是对亚洲文明,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都具有重大意义。这是一种纯粹的外来文化,和中国隔着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本来无法穿越,可是就因为这个盖孜古道驿站的存在,让这种外来文化,不仅跨过了国度,而且穿越了历史空间。(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也许不算奇迹,真正的奇迹是,这个峡谷的小小一站,像一个喇叭形的管道,很大程度、持久的、源源不断的、使西域疏勒古国,变成了一个国际贸易的“大巴扎”(集市)。一个多元文化交流合作的载体,一个古代社会物流的集散地,一个提供人才交流的大舞台。在这里歇足之后,蓝图修正之后,鼓足勇气,将目标和眼光不断被放大,向四面八方辐射。

斗转星移,相比当年的景象,如今的安静落寞,似乎更让这古道驿站,如一位历经风雨的老者,张着豁了口嘴巴,能够坐下来静静地讲述自己的过往。要么坐在路边的石上,为后人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踏着自张骞凿空西域后,甘英、法显、玄奘、鸠摩罗什、马可波罗和各国商旅一路走来的足迹,沿古道西风瘦马的影子,寻寻觅觅。发现老树黄昏后的乌鸦,还有沙丘深埋的白骨。汉时风雨,唐时烟,鱼雁传书成了过往,一卷卷文字,散落成夕阳下的流沙。多少爱恨情仇,生死较量,历史的故事,已在我的心里落寞成灰。金戈铁马,战火硝烟,已在古道驿站的深处斑驳成殇。但又有谁能断言,它所孕育的生命动力不能再续辉煌呢!

前面就是红旗拉普口岸,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它已不再是古丝绸之路的翻版,而是要真正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伟大目标。

回头看,一抹蔚蓝,一路宽阔,覆盖了盖孜驿站全部的热情、余下不尽的苍凉与豪放!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