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见礼贤》/三角

12-17 作者:三角

2018年6月12日,我自淤头方向骑行游览了神往已久的古城------今日的礼贤村。

礼贤村地处贺村镇东南,西依须江水,南接万青山。礼贤村早在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江山县治迁徙至礼贤镇,县衙设太平寺,改名礼贤县,因此有“咸淳古治”之称,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现存文物古迹有城隍庙、《重建大平寺纪》石碑、礼贤老街建筑群、以及老水井,尤其是“萃贤亭”遗址与新建的“怡和亭”、“礼贤亭”、和一亭两名的“集思亭”与“和谐亭”等休闲公园,还有上世纪出土恐龙化石的陈塘边地质遗迹(今属陈塘村)。礼贤!丽颜!不负千年!不负游人!惊见礼贤,震撼何言?

一:气势恢弘的牌楼

抵近礼贤北村口,首先就是远道可望的一座高大宏伟、气势恢弘的石牌楼。牌楼跨道而建,四柱、三门、八鼓对(夹柱石),总高9.99米,跨度15米;其上递级三重石檐,鱼尾翘角,龙尾中脊;四柱规制0.7×0.5米,其中门边柱高估6米余,边门两柱高5米,三重石檐盖顶,落差各为1米;石柱基座高估1.4米,长3米;基座分两层:其中门底层宽1.2米,上层宽0.7米,长2.5米,边门底层宽0.8米,上层宽0.7米;其上三横梁皆为平石,而三门梁则为麻石。

在北面明楼下的阴石上镌刻的“禮賢古城” 四个繁体大字特别醒目,彰显了礼贤旧治的古老厚重。中间门柱上的嵌字联让人对礼贤村的美好未来充满遐想:

礼义江山古风微拂仙霞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贤明境界新景宏开幸福村

余私谓其联若可修改为:礼义精神古韵悠扬仙霞道,贤明境界新风荡漾幸福村。也许更好(切合新韵)。

南面镌刻的是:“脉延文溪”四字,柱联是:岁月流芳十年曾设治,山川聚秀万象又更新。此联充分表达了邑人对故乡的自豪,和对新村发展的欣慰和首肯。

朋友!假如你从南路进入礼贤村的话,也同样可以见到一座石牌楼。不同的是此牌楼虽然相形较小,但更精致美观、端庄稳重。

在这座牌楼前,竟有两尊威风凛凛的汉白玉大石狮雄蹲两边,后面三页旗鼓石夹柱鼎立,厚重坚实;牌楼一门两柱,三盖顶,斗角勾檐,高约八米;牌楼制作精美,居顶镂雕双龙捧日图,下方九龙浮雕舞势生动,中间横梁雕刻的双龙戏珠状态惟妙。牌楼正面镌刻着“禮賢古镇”四个大字,和一行小字,柱联是:“唐室遗风地,城隍史千年” 反面镌刻的是:“绿水青山”,柱联是:颂礼贤下士,扬古今风范”,一往情深地表述了礼贤人骄傲自信的思想境界和传承开拓的精神风貌。

假如你是从东边大路进入礼贤村的话,那么在金家塘休闲公园处,你也许会惊讶在大路右边怎么还有一座牌楼?是的,这是礼贤古镇于1992年撤乡改村时建造的第一座牌楼:混凝土钢筋柱梁、石拱顶、琉璃瓦龙脊、门柱前也有一对石狮子。橫梁刻书:“礼贤村”,柱联曰:“岁月流金礼贤吐翠铺锦绣,江山如画古邑飞歌咏和谐”。凸显礼贤人在新形势下奋发向上、沉稳踏实的工作作风。此牌楼其实是礼贤光辉自然村村部门楼,院内二层楼及附属房子,现为礼贤村村民之家和老年活动中心,兼为敬老院。院内场地由大理石废料铺贴,西侧有宣传栏,楼房坐北朝南,门厅外有假山石,其档次相较九十年代一般乡镇村委自是不同凡响。

二:开阔时尚的文化礼堂

我在北村口牌楼下,前后、远近地对牌楼反复观赏、拍照后,骑车折身往右,来到了紧靠路边的礼贤村文化礼堂。

礼堂门墙四柱、三间、二门,高估五至六米,墙壁白色,屋面灰瓦龙脊,四角高挑;左边是党务、政务公开栏;中间是上圆凸下长方的月亮门,门扇是镀铜铁栅双开门;右边是相对较小的圆拱镀铜铁栅单开门。

礼堂大门朝南面路,圆门上方大书“文化礼堂”四字,左边柱张挂的是礼贤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礼贤村村民委员会两个门牌;右边柱张挂的是贺村镇礼贤村支部委员会,和礼贤村经济合作社两个门牌。两边连接围墙的柱联是:秀美山川孕育文化礼堂,和谐春风沐浴精神家园。背面中柱联曰:礼贤下士乡风依旧,继往开来村貌全新。边柱联曰:以礼待贤捧心迎客,江山月满古镇春浓。

文化礼堂和村委的办公用房,都是推陈出新的徽派建筑:长长的粉白围墙,背盖琉璃绿瓦;高高的楼房,灰瓦龙脊;马头墙、防火墙,层层斗角高挑。

走进大门,首先,我就被眼前规模宏大、视野开阔的文化广场所震撼!广场面积估有2000多平方米,中间是4米宽的塑胶绿色彩道(初建时是红色塑胶)。长长的彩道直抵正对面宽敞的演讲台,左右两边是大理石铺贴,间以青石板大框格勾勒,突显大气与典雅。

广场右边是休闲、活动公园,占地约有3000平方米左右;前面是回还曲折、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的文化长廊,后面相邻演讲台处是两个并连的篮球场;园中到处芳草如茵,彩蝶飞舞,鸟语花香。浏览图片,徘徊其中,令人赏心悦目、心神陶醉。

广场左边靠前的是含有边门的围墙,再连接的两层纵向五开间楼房是村级各单位办公室;紧接着的是有两个明窗的围墙,至中间的是文化礼堂门厅,其后三层的大楼才是真正的文化礼堂;礼堂门厅分前后厅,各有四根圆柱,中间六柱三门,门联曰:一村风物皆成礼,千载江山遍商贤;再依次连接的是三个明窗的围墙连接着两层的楼房是招待所?或是它用?不详!再往前是花径小园,间约4米后,有一排坐西朝东、前有走廊的三间有歇山墙的矮房子,分别是:民间工艺馆、民俗馆和农博馆等农耕文化陈列馆;再折东连西的,坐北朝南的三间同样的矮房子是志愿者家园,最美展馆,和春泥书屋。

话说,今天的礼贤村是由六个自然村合并组成,人口也只有4978人,却建有三座牌楼、四个休闲广场、六个新凉亭、以及各项文体活动室、(如电子阅览室、乒乓球室。)加之上文所述的偌大文化礼堂,并早在2009年12月1日就举行了盛大的江山市首届礼贤文化节,如此名小气大的礼贤村怎不让我大跌眼镜,刮目相看,叹为观止!

三:望穿时空的老街古亭

走进礼贤光辉自然村,有一条长约一华里的老街,至今保留了清末民初的基本风貌。老街总体宽是3~4米,路面中间是宽为90公分的青石板材铺贴,左右两边是小卵石粘贴,户户铺面门阶:或石砌、或混泥土浇筑。

老街以供销社巷为界点,分为“上街”和“下街”。沿街的砖木结构建筑都是单檐两层楼屋,大多有可拆卸的板门并装饰“S”形夔龙纹木雕牛腿。在上街28号,右边是光辉村卫生室的墙脚处还镶嵌有公元一九九八年冬月重立的清人郑峰墙界碑石。

现在老街还有一些老字号店铺,如卖日常生活、农耕用品的杂货店,如卖陶壶(洋壶)、茶壶、陶锅(烧锅,又名末勺锅)、药罐、红泥小火炉、以及规格不一的铁锅等,和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水缸,陶瓮,瓶瓶罐罐等的南货店;如年糕店、干粉店、豆腐店、包子店等,还有子承父业的理发店、裁縫店、箍桶店等等。

当然,还有最值得一提的是古韵犹存的江山四绝之一的礼贤饼,它是礼贤人的拿手绝活,至今店铺犹在,代代相传。

在包子铺用餐时,与店主闲聊。店主告诉我说:这条老街从前都是用大块青石板铺贴的,街道两边下有排水沟,遇到雨季也不积水。在八十年代后被用水泥浇筑过,于去年保护老街风貌的修繕时铺设成现在这个样子。店主还说:临街原有一座姜氏宗祠,比现在的城隍庙还大,不幸的是已经被毁几十年了!现在上街边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只有一座一进两堂五开间的周氏宗祠……

在老街的旁边,可见三个凉亭:一个是下街路口边的“怡和亭”石亭,建于2007年11月;亭为六柱、六角、两盖顶,飞檐高挑,造型精致、厚重,内有石制靠背长椅;东面柱联曰:“古县礼贤名不朽,今朝胜迹世流芳”;西面柱联曰:“崇礼尚贤谈古地,同心共富论今天”;柱联写得极妙,寥寥数字囊括了礼贤的前世今生。第二个凉亭叫“礼贤亭”,在上街31号对面的休闲公园里,造型相对简朴、时尚。亭为混凝土倒制,也是六柱、六角、两盖顶,琉璃红瓦、飞檐高挑,上装六面玻璃窗,下建南北对座水泥板凳木围栏,中置石桌、石凳,是村民姜庆丰于2004年11月出资建造。亭联曰:“礼贤地方可家可园可天下,优秀儿女崇礼崇才崇勤俭”。园内混植圆柏、山茶、银杏、金桂、春雕、栀子、柚子等,占地面积近300平米。第三个凉亭是在上街出口处的文溪边,我暂且命名它为“闻香亭”。它是市佛教协会为保护城隍廟文物,消除火灾隐患的要求下特意建造的。“闻香亭”休闲场地南北长50米,中间宽8米,呈半弧状,傍路及倚江处各有水泥构件防护栏;“闻香亭”高5米、一盖、八柱、三间,中间宽4米,两边间各2米。亭前有铁皮房,高3米,无前后壁,中置数排燃烛铁架,左右外侧砌有水泥台香案。在左侧水泥台香案的前面有城隍庙原始遺存的、焚烧金银香纸专用的高架铁炉宝盖一具,上有两层屋檐,其顶盖翘角与屋脊翘角共饰有六条飞龙雕件,中脊隆起的是写意太阳。即寓:六龙迴日,城隍至上。

在上街42号处,往东步行十几米,便是昔日周氏宗祠。门墙及门楼一看便知是现代修缮的,两根圆柱撑着低矮的斗拱飞檐,唯有两个上宽下窄的长方形旗杆石,静守大门左右,似在默默地诉说着周氏先贤的风范;祠堂一进一天井,上下两堂,五开间,一协屋;今为“礼贤古文化论坛”场所,正屋占地约360平方米,协屋180平方米;农历五月十五前后,和农历十月十五是举行庙会与庆典的聚餐场地,平时也让村民借办红白喜事,协屋作为大厨房;祠堂大门前是5米宽的细鹅卵石路的西东通道,对面是近200平方米的细卵石粘贴的休闲广场。

从周氏宗祠再往东走二十米左右,则是一个更大的、有围墙的休闲广场。东、北方向各有一个出入口,场中有山石水池,靠南面有栏亭长廊,总占地约700平方米,可惜疏于管理,遍地杂草,有些零乱和荒凉的感觉。

在村东面的三岔路口,还分别有三个凉亭。两个在金家塘休闲公园里,为六柱、六角、单盖顶,系混凝土浇筑,水泥板座,无靠背或护栏。柱面油漆斑剥脱落,屋檐洋瓦坠地残缺,被人为堆放杂物,令人唏嘘。在路口的凉亭是石亭,建于2007年11月。亭为六柱、六角、两盖顶,飞檐高挑,对开连柱有平板长椅栏板,中间置有圆石桌、石凳。东面亭梁上镌刻的是:“集思亭”,柱联曰:“礼贤人崇尚礼义,光辉村弘扬勤劳”。西面亭梁上镌刻的是:“和谐亭”,柱联是:“古邑地灵不在阔,光辉人生何须多”。这一亭两名,真让人非夷所思,静心细吟后方有所悟。

当然,我最想说的是:“萃贤亭”,然而,却又难以启齿。在上街46号处,于宋仁宗庆历年间,由本邑乡绅周源、周颖父子所建的,占地约五十平方米的木结构,二层三重檐口的方型亭:“萃贤亭”却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座历近千年的名亭,已被当地乡间庸官以5000元的价格卖给农民建房了!名亭毁于一旦,碑石尽失,使这座文化名亭仅存于文史书籍中。

遥想北宋熙宁年间(宋神宗)御赐“萃贤亭”碑后,文官至此下轿,武将至此下马,“萃贤亭”内,更是大伽云集,名士蜂拥。坐在亭中眺望江中,风帆点点,水天一色。观白鹭翩翩,随意觅食于洲渚;看黃牛甩尾,悠然静卧于草滩;村姑洗菜,鹅鸭戏水,自有一番情趣难以言表。随使北宋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辙和曾巩等纷至沓来(联袂而来?),斗酒赛诗,赏景题字,那可是北宋人物召开的诗文“峰会”啊!美好画面,怎不令人向往?遐思?拍案!叫绝!

看!欧阳修(1007—1072)留赠周疑《萃贤亭》诗:

君家富山水,占胜作高亭。坐听溪流响,能令醉客醒。

阳生辟木秀,塞入乱峰青。吾族东南美,人贤地益灵。

看!宋仁宗庆历年间的诗人苏舜钦(1008—1048)的《寄题萃贤亭》并称“寄题周源家亭” 美诗:

君家有虚亭,跨涧复面山。泉声碎环诀,清绕窗户闲。

潜鳞府自钓,嘉树坐可攀。我思醉其上,与子开尘颜。

微吟对一样,放此白月间。

再看!同为庆历年间的诗人梅尧臣的《寄题周源员外衢州萃贤亭》诗:

昨朝江南客,语子川上亭。有时飞雨来,不见前山青。

卉萼人未识,鸟响日可听。既将迟贤者,无使童仆扃。

既是诗人、更是书法大家的蔡襄,在就任杭州知府途经礼贤时的兴至所作《题周著作萃贤亭》诗更是盛赞有加。其诗曰:

君家作虚亭,独得江山清。四向各有适,万趣合自呈。

夜深虫鸟息,渐闻泉石鸣。日高烟霭去,始见峰峦生。

之人务佳尚,意与贤豪倾。中盘瀹薇蕨,傍砌颠瓶罂。

毫端潜造物,局上暗投兵。乐游时景迈,薄宦身事萦。

种花行老色,驯猿无故情。萧散复后期,外尘殊可轻。

亭作为古代文人雅士聚会吟唱这佳处,作为中国园林建筑中的一种高雅休闲的点缀建筑。周源父子筑亭于礼贤镇中,太平寺北,以其玲珑美观与周边的黛山绿水古寺构成了一幅江南山水的丹青画卷,遂使做客礼贤的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蔡襄、曾巩、皇甫澄、王安石等历代名士陶醉其中,为江山山水留下了不朽的诗篇,美藻佳韶流馨至今,光耀礼贤。

(苏舜钦1008—1048,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是故本人认为《萃贤亭》建造必然早于宋神宗熙宁年间,理应在宋仁宗庆历年间,或可上溯至更早的宋仁宗明道之时。周源生卒年不详,是乡绅捐官?还是有考取功名?与周颖是父子关系,还是亲族关系?有待它日查看礼贤周氏宗谱,或江山县志再行奉告)

四:悠久精湛的城隍庙

至上街46号处,便是闻名江山的礼贤城隍廟。

城隍廟历经千年,风骨犹存:左右合门大小七开间,廟门上层层花拱撑起歇山三重木楼,飞檐翘角,铜铃随风作响;廟门路是小鹅卵石精心铺装,中为圆形放射状七斜格,两边是中三棱边四棱内圆外横斜格,兼接十字椭圆形花格十二个,与中、边隔以青条石;廟对面是广场,长方形,今约200平方米,(原建有戏台和萃贤亭,已于二十几年前被拆除,少了近200平方米)在广场右侧有省级文物保护碑一方,立于2014年8月15日,细注了保护范围。

入廟为两级青石阶,第一级长为8米,第二级20米,串连起小卵石地面的整条门廊;门厅处长5米,宽3米,地面也是小卵石罗砌,中间三个花格外圆内方状若铜钱,两边是放射状圆花方格;

廟门两根中柱是抹角方柱石,高6米,门厅里面两根是圆木柱,高约七.八米,中柱联曰:

“自文溪建廟毓秀钟灵迄今未艾,溯唐代封神祸淫福善亘古为昭”;廟门侧柱及边柱的石柱高是4米, 侧联曰:“代历五朝久仰鸣琴旧治,庙间两社永瞻画阁新模”,边联曰:“化蒸黎庶夙称乡为齐礼,泽沛苍生今颂里以感恩”;

古朴的城隍庙,中门上为花格,内侧面是封固的木栅;两柱侧面为下墙上窗栅,边柱侧面为木栅门;柱基石为0.45米×0.45米的方形,上宽下弧束小至0.25米×0.25米,最边基石略小:0.3米×0.3米,上刻两条饰线;门厅里面两根大木柱的基石圆棱形。

廟门横梁上是高浮雕和镂雕相结合的五狮戏珠图,所有额枋上雕刻的是花鸟虫鱼图案,牛腿上镂空雕刻的是神话人物故事,在镂空雕刻的、倾斜安装的城隍廟扁牌后面,以及底下雕刻的是历史生活故事。其上重檐花拱之繁复、木雕技法之精湛,限我所见无出其右;而其木质之坚硬、彩绘之优良,久经岁月风雨侵蚀,虽斑剥陆离,而素颜犹存;其画面悠扬的意韵,和如闻的气息,更是穿越时空,扑面而来。

在廟门右则下墙面镶嵌有一块石碑,是江山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5月20日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刻“礼贤城隍廟” 五个宋体字。

城隍庙坐东朝西,二进、五开间、四天井,占地700余平方米。整体共用圆木柱132根、方形石柱6根;中轴线上有门楼、门厅、中堂、穿堂、神殿,左右有明间、次间、偏院、天井、寝室等。现存建筑是同治年间与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新修繕的规制。

抬脚走进廟內,中堂上悬挂的是“诚至则灵”四字回文木扁,右堂上扁书“彰善惩恶”,也是回文,而左堂上扁书是“百忍成金”(只能自左往右读),其前又挂一扁曰:“勤酬道天”

(要自右向左读)。

廟内明次间用抬梁式结构,四柱七檩;中堂连左右两堂(即左右次间)直通梢间,两梢间墙上都大书“罚恶堂”三字;其间全是泥塑彩绘的恶人被打入阴曹地府的惩罚报应情景。

左边罚恶堂塑像全景是:过奈何桥,灌迷魂汤,喝忘情水,丟弃子女被割乳房,杀害儿孙被锯头、腰斩,鬼差链锁奸夫,三叉淫妇喉、心、会阴等;左堂后墙有一门通穿堂左偏院,门顶上书“赏善堂”;门洞至穿堂侧间边,倚墙高鼎侧立木鼓一个,鼓面绘有太极图。

右边罚恶堂塑像全景是:斧砍头,钩眼珠,锁炮烙,锤击顶,打钉,割舌,上刀山,下油锅,上铁铡等;右堂后墙也有一门通穿堂右偏院,门顶上应是字迹脱落;门洞至穿堂侧间边,倚墙高架悬空铜钟一具,重估几吨,因距墙间隙小、且阴暗,未知有无详细铭文;但钟体铸有云龙八卦图,右面有“道氣長存”四字,左面有“風調雨順”四字。

中堂正面大柱联曰:“万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世上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好人。” 联语辨证论述,注重换位思考,乃至理哲言。

一进明间是穿斗式,明月梁、天花、斗拱、花牙子、雀替上都有彩绘,惜多已剥落;次间是轩蓬顶,下为廊房。明间上悬“激浊扬清”四字木扁,中供香案、电蜡烛,地置跪拜蒲团;两侧廊房泥塑的也是阴曹地府,有黑白无常、牛头马脸等十二鬼役殿差。这些鬼役殿差:有手持捕牌发令签的,有倚棍掏耳的,有拄杖竖眉斜目的,有手举“你来了!”头上反戴乌纱帽、手捋两撇络腮长胡、黑脸红袍的,有手拿蒲扇、头戴“一见生财”大白帽、身穿白袍奸笑的,有手拎锁链、头骨两凸尖嘴猴腮的,有肩扛油纸伞、顶盖隆起鼻歪腭裂的等等,不一而足。令常人不敢久视。

纵观罚恶堂及廊房所有泥塑,其造像:比例准确,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其着色:切实鲜活,立体丰富,直击感官;其场景:血腥淋淋,令人惨不忍睹;其气氛:阴森恐怖,使人怵目惊心;直让人有如身临其境、历历在目之喟叹,似闻凄厉呼号之声不绝于耳之久久……

在一进穿堂次间,两边各有一个门洞直通侧间藻井。右边侧间堂上供奉的是城隍夫人,两边是侍女。而左边侧间堂上中间供奉的塑像是掌善老爷,右是抱笔书僮,左是走马役卒;堂前右边一排依次是文官,皇后,公主;左边一排依次是武士,先生,状元。恨本人才疏学浅,未知取自何典,在此无以相告。另外,在此间藻井北边的墙壁上,细心的人可以看到一个穿着蓝布衫的小老头小画像,旁边写着“殿师邵世庆”。据说,他是最后一位守庙人。日本鬼子闯进礼贤时,曾放火烧毁城隍庙,是邵殿师奋身救火,才把此庙保护下来的。

返回穿堂,见堂柱第一联曰:“为恶不没,祖上有余德,德尽则没。为善不昌,祖上有余殃,殃尽则昌。”第二大柱联曰:“善果成善因,足见天心有道,报迟犹报速,岂真神算无灵?”联语虽強辞达理以喻事,实勉人坚定善念而勿怠。第三大柱联曰:“雪趁风威,白占田园能几日?云乘雨势,黑满天地不多时!”此联写得极妙,既形象贴切,又生动传神,更是寓意深刻,俯视千古!是难得一见的庙联上上品。在今天反腐倡廉、打黑保民的习主席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我们更加信心百倍,拭目以待。

第四柱联看后不感冒,因此未拍照留存。

从香案边过穿堂,左右是天井,正面就是尽间城隍殿。尽间也为穿斗式梁架,五路横条,前后廊设卷棚顶。梁、枋均为浮雕人物故事、花草等。木栅门内,殿堂之上,供奉的是城隍爷楊炯。楊炯,(650—695)华阴人,为唐代诗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唐代武则天如意元年(公元692)任盈川县第一任县令,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后因祈雨殉职,深受当地百姓拥戴,人们感其恩泽,为其建祠塑像,祭奉至今不衰,自明代以来当地百姓尊称他为“显佑伯”。(盈川县。即今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盈川村,与龙游县小南海镇接壤。另一说是严继武,也是唐朝清官,因不可考,故不足信)

楊炯坐姿木雕像高逾两米,正气凛然,令人生畏。殿外边廊两尊神将与廊房边黑白无常也是两米多高,两个威风凛凛,两个杀气腾腾。

殿外柱联是:“善不可谓小而无益毋漠视之,恶不可谓小而无损莫听任之”。劝人行善戒恶,虽是轻言细语,实是情深意长。

左右边天井的廊房墙上各有一门通往外面侧间,左边侧间是寝室(不知是否男性专用),右边门环上锁,侧间不知是库房还是女性宿舍。也粗心未问,也觉不便询问。

庙里还保存有《重建太平寺记》等碑刻 (太平寺是当年县衙治所) ,原始遗存有三件。一:木制古式雕刻牌位一爿,中刻“宋礼贤县城隍神位” 金字。二:石制香盒一个。三:铸铁焚烧香纸炉台一个。

礼贤城隍庙的传统庙会自民国始(1945年)有两次,第一次是每年农历五月十二日至十八日,前后七天。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吸引远近男女老少前来赶会,挤得礼贤人山人海。人们借此机会走亲访友,附近三五里的人家皆宾客满堂。在这期间要抬城隍塑像举行巡游,程序分“出宫”“祭拜”“还愿”“迎佛”和“回宫”。

“出宫”在十二日晚举行,先给城隍爷洗脸洗身,梳理打扮。洗身不许众人观看,不让妇女参加,洗前鸣“老佛铣”三响,在场者上香揖拜。替城隍爷洗身的二至四名男人,要求品行好、威望高。洗身后给城隍爷换上崭新的衣、帽、鞋、袜和龙袍,然后掀开龙帐,抬住太师椅的四只脚,送城隍爷于正殿中。出宫后的城隍爷塑像,要安排人员昼夜轮流守护,供奉香火。十三日开始“祭拜”和“还愿”,各种佳肴,应有尽有,有钱人会将文物古董拿来祭拜,显示富贵荣耀。点燃的印度檀香,把庙堂薰得香气四溢。

十五日的城隍爷巡游,也叫迎菩萨,是庙会最精彩、最热闹的部分。有戏班子演上马戏,有八名年轻男人踩高跷,有吹长柄喇叭的先锋号角,有抬五块虎头木牌的,有锣鼓乐队、彩旗队伍、十八罗汉队伍、头戴礼帽和身穿细麻布长裤的绅士队伍等。

礼贤青年的踩高跷技术远近闻名。人们踩在三米的高跷上,观者需昂头相望。他们打扮成戏中角色,手执道具,行走自如。沿途住户会在二楼窗台上放着茶水,考验着踩跷高手能否取到茶杯在空中喝茶。巡游当晚,庙会特设“四盘四”晚宴,犒劳踩跷的八名高手。

礼贤城隍庙的第二次庙会是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日,是民国政府为庆祝抗战胜利而增设的。寓意“天下太平,百姓安宁”。并对城隍廟进行修缮,在廟前旧戏台左右两边分设小道,作为村民挑拉猪、牛、羊等人畜粪便和垃圾杂肥等脏物的专用通道。议定村规民约,自觉遵守:所有污臭物都不许经过庙门大道。

礼贤城隍庙里至今香火旺盛,当然,在文化大革命时也难逃厄运,所有的塑像都是1994年新塑的。

在离城隍廟约十余米的上街出口处,即江岸公路边位居“闻香亭”左右后面的路内侧,有中间相距30米、两两对称的四棵大树。外边两棵是楠木,里边两棵是皂角。其左边两棵体形特别高大,本人在树下歇息纳凉,机缘巧遇村民毛卓章。据其所言,这两棵大树是其爷爷毛金颜6岁时所植,即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距今已有147年树龄了。其楠木于3米处开三杈,胸径有70厘米,皂角于1米处开两杈,胸径超过1.2米,两棵都高达15米,根部有石砌护坛。另外,两棵相对很小的皂角和楠木是三十年前所植(应是江山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5月20日公布“礼贤城隍廟”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栽种。人杰地灵,江山锦绣,在未来的岁月中,这四棵大树必将为古韵悠悠的“礼贤城隍廟”锦上添花。

五:金交椅与恐龙化石

下午将近四点,在古道热肠的卓章兄指引、提示下,我踏车前往昔日的礼贤乡陈塘边村。当我的意念穿越了一亿五百万年的时光隧道,站在如今的陈塘边金交椅这个黄土垅中的时候,眼前所看到的是一片纵横交错的公路大建设景象。浙江省(华南地区)发现的最大(体形长达22米)、最完整的、陈列在省自然博物馆的蜥脚类恐龙化石的出产圣地已是满目疮痍,在早白垩纪地层上、上世纪1977年村民取泥烧瓦的地方,只有一块告示牌孤零零地竖在一隅,默默地向世人提醒着这里是“浙江省重要地质遗迹”。是的,此地出人意外地仅有江山市国土资源局于2013年8月单独设立的一块告示牌,别无它物。

原以为礼贤文化礼堂内尚有农耕博物馆,此地至少也会有个“恐龙文化馆”,然而,连村民所说的近年时有挖到的恐龙蛋化石我也无缘一见。此情此景,难免让我大失所望!幸而亲眼看见了今日金交椅地方的美丽村貌,和美好的前景。

本节图二是衢州市博物馆存例的礼贤江山龙化石,图三是浙江省博物馆展出的是礼贤出土的最大的江山龙化石。

六:礼贤情未了

如今的礼贤古村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投资百万元新建的礼贤文化广场、已建成的文化长廊、科普宣传栏等,更可以听到村民对古村落未来的祈盼。礼贤村村委会主任郑余通说:“当前,村里正以古村开发为依托,将自然优势和乡村文化挖掘融合,完善村庄的休闲产业,将乡村建设与旅游产业联动,致力打造礼贤历史文化特色村。”

在村两委坚強有序的带领下,礼贤村先后荣获“江山市文明村”、“衢州市生态示范村”、“衢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衢州市五好农村党支部”、“江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卫生村”、“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礼贤!一个从前的县治,一个繁华的古镇,一个近代的公社、乡级政府,因为,其与便利又快捷的公路交通失之交臂,而与之相依相成的须江航运彻底衰落;因为,其偏离了省道和国道,夹在两个高速出口的中间,被行政规划边缘化了。所以,昔日高大上的礼贤,终于演变为今日的村级班子。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精美的古董颜值高。虽然礼贤的管辖范围与权力越来越小,但是,礼贤古村的魅力与反响必将越来越大!

现代江山市诗人祝仁卿有诗赞曰:

平畴三万顷,浩浩廓前川。

寻味街坊里,听风江月边。

十年为县治,千载铸名笺。

村北城隍庙,至今犹礼贤。

小编本人更是礼贤情未了,今也胡诌两律以纪游,虽言不尽意,诗不尽工,还望各位看官笑纳。

《沧桑礼贤》七律二首

其一

名镇名城廓大川,礼贤故事越千年。

牌坊路口横空跨,须水村边向北漩。

文化礼堂新韵唱,城隍庙会古风传。

犹欣巷里闻香饼,可惜萃贤已冇缘。

其二

县治十年不算长,古村千载铸辉煌。

牌楼玉立平川亮,祠庙尊贤盛世扬。

须女江边亲皓月,和谐亭内纳清凉。

恐龙化石存名馆,共与城隍擅胜场。

2018.6.12日起稿于江山管家,2018.12.12日完成于杭州三墩

共 5 条文章评论
  • 喜欢分享点赞!推荐!2018-12-20 18:56
  • 文笔清新,意境优美,内涵深刻,情景交融。欣赏佳作,顺致问候!2018-12-27 17:40
  • 拜读佳作,问好!2018-12-28 16:50
  • 雪,拜读佳作,问好。2019-01-10 19:06
  • 2019-01-18 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