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袭承竟然过丢了年
新闻中,临近春节的各大城市“死”了。路不堵了、人不挤了、车水马龙的繁华也看不见了。没有了打工者的城市,就像丢了魂儿。人们背井离乡,用血汗、泪水、坚韧、努力、堆砌出生存的繁华,人们长途跋涉,满怀热情,返回故土,吃几餐团圆饭。这就是生生不息的农耕文明,文明进级到工业时代,打怪还需很久。
城市早已经没有了年味儿,传统已死。早几年还能听到鞭炮声,算是烟火传承的一缕气息,如今只剩下各大商场的游逛。传统民俗的各类“玩意儿”、灯会儿、庙会……死于寂寂。唯一的除夕春晚,算是文化大餐吧,可就像一锅红烧肉,油亮的的让人倒胃口。传统如果没有得到尊重,民俗就只剩下画册上、文本中的文载,偶尔看几眼,哦,我们当年还那么有趣的传统。
文化无异发生了变化,变得冷漠的让人看不懂,研不透,身处其中却隔阂日常。农村的年,味道只比城市浓一丢丢,山吃海喝后,也不过就是聚在一起侃大山,搓麻将。很少的地方还有几场秧歌会、耍狮子啥的。甚至连春节必备的雪,也下的脏兮兮的,甚至连来也不来。
如果不放假,年的内涵还有什么?以除陋习的名义把年的丰满瘦成了一根棍子,剪除了羽翼的年,丑陋的像一只无毛鸡,没有一丝喜庆,没有一点味道。如果没有可填充的文化,那么为什么把原来的文化给丢弃?只为了破坏?还是为了什么?想想那些曾经的古建,年像极了一个被拆除了所有古建的古城,荒凉的只剩下驱壳,就算有水泥堆砌的所谓高楼大厦。
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年之所以传承久久,正是它的仪式感,千百代人用仪式,赋予了年的灵魂,那许许多多的民俗,到了如今竟然所剩无几。苍白的年,成了人们心头的疑问,没劲儿啊过年。有什么劲儿?如果只是吃吃喝喝,这个年代天天可以过年,可惜年是一种文化、一种仪式、一种刻入基因中的文化DNA,突变的时代,年却不知何去何从。所谓迷茫,是因为没有了年的感觉,这感觉需要文化填充,丢了文化,年就剩下了一个“吃”字。
年呢? 千年袭承,竟然过丢了年。好在不管怎样,还能有一个年,让打工者喘口气,回家看看老父老母、老婆孩子,歇歇异乡跋涉的脚步,仅此而已。至于旅游过年,算是一种年文化的新填补吧,可年是团聚的日子,这远游过年,只能是喜欢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城市的灯影从来没有这么萧瑟,农村的烟火一年到头才会暖上这么几天。年一个星期就走了,元宵节的灯会呢?背起背包,走着吧,又是一个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