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级差地租

03-04 作者:向宁

农业内部的级差地租,它的性质和来源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难题,关键要从一定的前提条件出发,而这个条件就是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二卷第8章中所阐述的。

马克思认为,和工业相比,农业是“特殊生产领域”,在这个生产领域内,农产品的价值不参与工业品形成平均价值(即生产价格)。农产品的价值是由劣等土地的个别劳动决定的。这就说:“(农业)环境阻碍它们的价值转化为上述意义上的平均价格。”从而,“使这个生产领域生产的剩余价值中被当作本领域财产来占有的部分,大于按照竞争规律应得的部分,大于按照投在这个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份额应得的部分。”(同上书22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也即是,“(农业)商品必然高于它的价值出卖。因而,它的前提是,农产品不受商品价值和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规律影响。”(同上书29页)

为什么农业不会参与整个社会生产的平均价格?因为农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土地的数量是有限的,质量是不等的。”(蔡继明等)由此导致,农产品价格无论高低,以及经营农业的利润率是否高低,工业资本都不能任意转移投入农业。这就说,农业生产是不会参与社会竞争的。在这个条件下,分析地租的性质和来源就容易多了。

首先,假设有A、B两个资本家在经营农业,A经营劣等地,B经营优等地。在某年的经营中,他们投入等量的资本,而且土地面积相等。他们雇佣的工人数也相等,即在生产中投入的活劳动量也相等。由于农产品的价值由劣等地的个别劳动确定,所以,A的产品价值可以分成三部分:一是生产资料的价值;二是工人的工资;三是资本家的利润。B的产品价值则可以分成四部分:一是生产资料的价值;二是工人的工资;三是资本家的利润;四是地租。

除开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地租以外,中间两项价值应当是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包括剩余价值)。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扣除他们的工资后,剩下的剩余价值作为利润全部归资本家所有。由此可见,资本家所得的利润率有可能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工业内部的平均利润率。但资本家无论经营优等地还是劣等地,等量的资本投入,在产品总价值中,除去地租以外的其它三项价值总和要相等。

其次,以上的假设是生产资料不会创造剩余价值,下面增加会创造剩余价值这条假设。于是工人的工资所得是他创造的全部价值,而资本家的利润是由生产资料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地租仍然是优等地的农产品价格减去其它三项价值之余额。在这种生产条件下,资本家的利润率也有可能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工业内部的平均利润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20世纪后半叶以后,随着工农业发展的不平衡,工农业两大生产内部的利润率是经常不相等的。这里举一个例子说明之:在宁都县城北边郊区的七里村,有几个烧砖厂,县城和乡村的房屋建设用砖大都出自那里。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里制砖完全靠人力畜力,而现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过去运土要用人挑,炼砖要用牛踩,制砖也用人工作业。现在这些工序全改用机械化设备完成。现在制砖的效率应是过去的几十倍。过去一个劳动力一天最多生产两百块砖,而现在一个劳力能生产几万块砖。在2013年以前,一块砖的价格为2至3角,现在涨到5角。这个事实说明:机器制砖虽然降低了劳动耗费成本,但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砖厂的利润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过去的观点认为,农业和工业相比,前者属于劳动密切型产业,后者属于资本密切型产业,因此,农业的有机构成远低于工业。所以,同量的资本投入,农业中能创造较大的剩余价值,这就使得农业中的利润率远高于工业。但多年来的事实一再证明:工业虽然不断采用新技术,不断地提高有机构成,但它的的利润率不是在下降,而是在上升。现在许多工业高科技企业(如电子产业和通讯产业等)的利润率高出农业几十甚至几百倍。如果按一些学者认为,在农业生产中,农产品必须参与工业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那么,按照现在农业的发展速度,农业永远是落后产业。因为农业资本家要分得与工业资本家同样多的利润,这就意味着农业收入的大部分将要全部落入资本家手中,对于工人和土地所有者将不能有任何收益。这个事实刚好说明:农业是不可能参与工业中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总之,级差地租是农产品价格扣除生产资料价值、工人工资和利润之后的余额,它是“虚假的社会价值”(马克思),而且是有使用价值支持的恒定存在的价值,而不是偶然因素的价格。因此,它不可能来自对工商业等其它产业的剥削,它只能来自农业土壤本身。而且可以证明:级差地租因为是农业内部的超额利润,因此它只能是自然劳动创造的。(2019.3.3)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