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陪外地作家上蒙顶山品茶

09-22 作者:方仲贤

才进九月,突然而至的秋凉,似乎在夏天的尾巴上潜伏了很久,终于爆发。夹杂淅淅沥沥的小雨,竟冷得添了秋装。

蝉鸣沒了,才惊觉夏天是真的溜走了。八九月的蒙顶山,虽没有三四月的繁花似锦,也不见六七月的桃子沉甸甸,但空气中隐约藏着的茶香仍在空气中流淌。

举世闻名的蒙顶山,均带湿润气侯,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植被茂盛,空气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以天然氧吧名扬海外.万亩茶园蜿蜒成梯,盘山而上,行步绕山遥望,群山葱绿,沟壑纵横,若遇采茶季节,绿浪翻滚,蔚为壮观,山上古色古香的甘露寺,石花亭建筑颇为壮观,斗拱宽大,出檐深远,走近细观,犹如大鹏展翅搏击长空,清风徐来,甘露寺在树木竹林声中有一种轻灵舒展的姿态,这纵横恣值肆的古韵会让你留念忘返,难怪,古代大诗人陆游,杜甫,白居易在这儿久住不舍,留下千古绝唱,在寺内泡上几杯蒙顶山仙茶细品,觉得神清气爽.你懒懒的歪在座椅上,慢慢倾听千秋蒙顶山,茶文化,以及茶马古道的岁月长诗会使你心情震撼,思绪万千.。

夜幕降临,我同几位來自香港,欧洲等处暮名而來的4个大作家奔到寺庙后山的岩山边,饱览蒙顶山的夜景,但见西山壁上残阳如血,那岩际间的飞流瀑布,兀立的石岩,盘石而上的青松,连香树,桢楠,而水竹,方竹,荆竹又渐渐隐于松山夕照间,夕阳将五彩之笔抹在了蒙顶山四周青山竹林,苍松古藤和万亩茶园上,朦朦胧胧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就呈现在你眼前,浓淡相宜,雄丽宏伟,气势磅磚。

茶是中国人的饮料,可养心,可怡情,也可把茶仪式化,程序化,贵族化,且与悟道,参禅,修行联系在一起.与心性,格调,情怀联系在一起.品茶均分季节,秋天是宜喝红茶的。来的几个文学朋友,他们不通什么茶道,也不懂什么茶艺。年岁虽不大,只尝过了一点点茶,黄山毛峰、武夷金骏眉、西湖的龙井、良平的飘雪,还有竹叶青,但约我品尝了这蒙山茶后却感慨万千,顿感满口生津,遍体凉爽,精神百倍.拉着我问"用什么水泡的"。

我说过去古人用雨水来煎茶,可惜的是,如今的雨水不比古时候干净,酸度不适宜,连同茶叶入水,也稍稍变了些味,再说这蒙山茶品质优良因这儿水土空气全国第一,今儿我取的是这山上白马泉水,当然回味甘甜,满口留香.所以在当今大气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保健饮料的蒙山茶,意义实在不可低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赞,在<<琴茶>>诗里写道"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一语道出蒙山茶的价值.我说今日來此,大家都是清冷的性子,不喜热闹,我们静下心来用诗伴茶,这个时候,整个人间都是我们的,你可以笑魇如花,也可以人淡如菊,只需聆听,也可以不听,不看不想,你可以关掉整个世界,也可欣赏这儿青山绿水,满山茶叶,鸟语花香在眼前即可舒啸。还可站在栏栅处,远眺桂影一轮。

大家皆是凡夫,也懂生活美学,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要有,文人大多喜欢风花雪月来下酒,我们今日我们來个秋高气爽诗伴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诗心和素心,各自感受,打开胸怀。

说真的我欢喜那些眼里藏着诗的名山采茶姑娘,她们的双手勤劳朴实,可托起半边天;她们的眉目,可作山河。晨雾里、云起时、日暮下、晚风过、灯火阑珊处,为装点家乡山河,为经济发展,增加收入,起早贪黑,为种茶日出而出,日落而归.把这蒙顶山的风景,一叶叶寄往天南海北,让世界不同肤色的饮茶人共享这蒙顶山美景。

今夜我们站于茶园,月光倾泻茶园后突然变成墨绿色,洒在我们身上,香港诗人云海不由打个冷颤,我双手捧给他一盅热茶.他夺口而出"香茶一杯暖人心,绿茶盏内味如春".我笑了笑,心里想"当然,茶味是浓是淡,人情是厚是薄,还得凭口适感之,心灵应之".

整天生活在尘世污染中。既变更不了生存的残酷,不如就净化自己的生活方式,以诗伴茶,落个清闲.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