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唐朝

10-26 作者:方仲贤

唐朝,是一个开放开明的时代,她璀璨的名字,熠熠生辉!唐朝,一个令人遐想的时代,每当我举头遥望,她都在历史的星河中光彩夺目。唐朝,一个美丽的身影,从唐诗的空前繁荣可以看出唐文化制度的民主.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放",二是"开明".开放,是说当时全国统一,南北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开明,大约指统治阶级较为敢于让人讲真话,比如,李白,他就敢自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嘲笑了封建社会的圣人,也没把他抓来斗争.剥夺他写作的权利.杜甫"每饭不忘君,"的,但写诗的时候,有时对当时的皇帝也不大恭敬.白居易也敢于直言不讳,把矛头指向天子,在<<长恨歌>>中第一句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后又来个"不重生男重生女",也没有判他的刑,杀他的头.每当我追思,此次去西安大唐芙蓉园一游,我穿越时空,诗意浓浓,与李白,杜甫,白居易大诗人重逢。

来到明净如镜的水照芙蓉玉影含娇的地方,水的不逝挽起一个王朝渐行渐远的霓裳广袖。乱世筑长城,盛世修园林。曲江,芙蓉园,是大唐都城的地标,是唐文化的荟萃圣地。

错落有致,巧夺天工,气势恢宏,建筑庄严大气的建筑群在天空呤唱,群坚如盘石的台基座呈现了唐代李姓王朝的丰基伟业,重檐浪漫的亭子和长廊像一首首诗行吟地弹奏着美人的鼓乐。芙蓉园里的楼台亭阁,砖石土木与雕画镂刻中呈现着唐代建筑特色,将唐朝竖立在我的面前。

使我不禁驻足,肃然而立。“御苑门”金字牌匾下乌黑的廊柱上写到:“炎汉宜春苑曲水千载相如赋中皇家气象;大唐芙蓉园柳烟三春唐人诗裹帝里风光”。左右两联一侧是大汉,一侧是大唐,而我的置身的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多少金戈铁马,多少锣鼓喧天,多少风云际会。而无论何年何月,人们对太平盛世的追求、向往和歌颂都是发自内心的。今天的我比起唐朝的百姓是幸福的,我能够一览一个时代的文明与奢华.

杜甫的“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首题为《赠花卿》的诗被认为是有弦外之音的。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在我国的封建社会,礼仪制度极为严格,那时的人穿上汉服不像现在风靡汉服的年轻人,宽袍大袖,裙带飘飘,如饥似渴地表面过把汉唐瘾,而唐代人身穿汉服不只是表现礼仪,而内外兼修,也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内心丰富,沉静内敛,温婉平静。

走过御苑门,踏上芙蓉桥,湖韵楼影花香天色间随喷水音乐有节奏地飘溢绽放。南园丘陵起伏,北池曲水萦回,以湖为主,环水布景,疏密有致,虚实相应,前呼后拥均显盛唐建筑变幻万千的气象与宫廷雍容华贵风韵的完美结合.不由使我感到震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唐诗是色彩斑斓、意境优美、神韵万千的汉语盛宴。表达了唐诗在唐文化中高山仰止般的崇高地位。眼前的山山水水,楼合庭院,曲径小道,一叶轻舟,石刻碑林,花圃盆景,假山峭岩,古树奇花都最具体现唐朝氛围.最具代表性的唐代诗人25人,千古传诵的名诗60多篇。诗魂群雕于“唐诗峡”中,李白和杜甫在这儿举酒咏诗对饮,携手同游这清水峡中,只要倾头捧起两滴水,也诗意浓浓,回味无穷。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大诗人一起,穿行在这泉水潺潺,山谷幽深中,踏出一条豪放,婉约的诗路.这一切催人掉魂的独特诗景和谐的结合,使游客们看到的,景在眼里,诗在镜头里,情在心底里!

我扶摸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塑像,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的诗飘拂我身。”仔细从唐玄宗的眼神中,让我看到杨玉环并不只是靠她沉鱼落雁,倾国倾城的姿色和歌舞取得她的地位,而是以她的诗博的唐玄宗宠爱的。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在参加本地作家群活动中,我看到唐诗的经久不衰,作家们口吐莲花的颂记,神采飞扬的沉醉呤唱,激起我现场独呤,诗虽不好,但贵在参与.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深感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我的爱国情怀。培养了我的文学情趣,如今我在全国各地发表了不少诗篇,这都是祖国博大的文化涵养了我!

夜色越来越凝重了,我却不舍离去,一切静好,安好。透过那仅剩的那一点点夕阳微曦,再次回首,咏读唐诗,刹那间,唐朝的"开放","开明"的新风使文化繁荣,显示了中国知识份子的难能可贵的独立人格.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老师所讲"人格的高下,决定社会素质的高下.如知识份子人格低下,整个社会人素质必集体降低."只有发扬民主,才能使文艺繁荣发展,而今,文化人要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像唐朝一样,创作更多更好的经久不衰,流传千古的美好诗篇……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