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论诗

10-28 作者:方仲贤

荥经城里,有一帮文学艺术的人物,一到礼拜天便在沿江路品茶谈诗文。一位叫若水居人的诗人,总是滔滔不绝批评当代诗坛.

他在网络文坛上负有名望,这帮人中,该他为佼佼者。只要他一到场,大伙争着与他给付茶钱.我在网上一查,他在红袖,起点等大型网站都有十部专集.其中小说<<末代大侠>>长篇达30万字,散文<<布衣人生>>36万字,诗歌居多,共4个专集<<滚滚红流>><<笑看人生>><,<荥城情思>><<古韵丝语>>。

早春二月,寒气未退,草木枯黄,沿江路茶客很少,只有十多个爱谈诗论文的一些中老年在这儿品茶评诗.我从外地采风赶回来也滥竽充数,混进这<<荥经论坛>>里,在诗歌研讨争论中.若水居人大讲他<<论诗>>大作,我禁不住从他手中夺下他这<<论诗>>,认真细读,的确颇有独到见解,他的观点有的超过了黄庭坚论诗的观点,黄庭坚论诗以"不俗"为高标,而若水居人同他和不同。

就像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若水居人主张品茶写诗灵感颇加,他说只要品上两杯茶,就会瞬间产生突发思维.从牙缝中吐出,你听起来感觉很舒服.就如那天他触景生情,举杯细品两口清茶,诗便夺口而出,听得舒服,自然对他的感觉就会不一样了.

大家听得叫一声,呼地从座椅上站起拍手叫绝.他说只要有茶相待,这好诗不难从茶香中喷出,好茶要有好水,近几年我县大搞环保还我绿水青山,关掉了煤厂,高耗能,造纸厂等污染企业,这水汁自然清澈明净了。

他说水好还需茶具盛泡,他叫茶坊女主人端茶而上,我一看均是我县古城坪生产的陶器,是的,难怪这茶汤色澄黄,回味无穷,用这陶器泡茶,保温性能极好,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我揭开茶盖,一股香气朝我扑来,只见壶中轻雾漂渺......,我吸气儿慢慢咽下,众人大叫一句,方兄"呤一好诗”。我一口先喝下了半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君子相交一杯茶,"既然大家有缘在一起呤诗品茶,抬头见兰家山塔影相伴,岸边枫叶相衬,好风景,好心情,好茶水,遇着好朋友,如何也得整一首让大家给我拍砖".这么喝着,谈着,时光就不知不觉消磨过去,谁也不知道说了多少话,说了什么话,茶一壶一壶添上来,女主人已经是第六次烧水了。不知什么时候,话题转到当今文坛上来了,茶席上不免又一番叹息,嘲笑起近年来文坛之怪现象来,我说,我发现我们是最具真性情的人,是有自己的审美观和艺术标准的人,对那些无病呻怜诗人的诗与散文,认为是浮躁时代制造的垃圾,是文艺圈相互吹捧,互粉的拙作,正如残雪所讲,许多作家都在文坛混,同那些批评家抱成一团来欺骗读者.因为大多数人还不够成熟,分不出作品的好坏.当今时代是作家们"混"的黄金时代.为掩饰自己的才华耗尽,就把"混"称之为"转型".有的江郎才尽,干脆弃笔为政,继而又说“阳春白雪,和者盖寡”,自命清高。若水居人苦笑着,站起来说:“方兄说得对,大家还是多喝茶吧!怎么样,这茶好吗?”众人说:“一般。”

“甚味?”

“无味。”

“要慢慢的品。”

“很清。”

“再品。”

“很淡。”

若水居人不断地启发,回答都不使他满意。他有些遗憾了,说:“这是蒙顶山仙茶啊!”

这竟使众人都大惊了。他们住在这里,一向喝着的本地茶,从来只知喝茶就是喝那比水好喝一点能压住自来水中漂白粉味就好了,从来不知茶的品法;早听说蒙顶山茶是茶中顶级,如今喝了半天了,竟没有喝出来特别的味儿来,真可谓蠢笨,便怨若水居人先不早说明,又责怪这龙井盛名难负,深信“看景不如听景”这一俗语的真理了。

“好东西为什么无味呢?”

大家觉得好奇,谈话的主题就又转移到这茶了。众说不一,各自阐发着自己的见解。

我走在众人中间说"这品茶与文学相关,大家知道文学忌浅显直白,都知道要含蓄朦胧,都知道要把作者自己隐藏不露.这样的好处没人告诉我们,顶多说这样才有味道.说要是说清楚了就没味道了.现在看来,好处远不止这点味道.一瓶好酒,主人并不说出酒名,让客人自己品尝,有人说是五粮液,还有西凤,杜康,沱牌,沪州老窖,.......各说不一,争执不休.其实.主人让大家细品,让大家猜是藏拙,即便说出来,也只就是一种酒的味道.而今天让大家喝茶,在品尝猜测的过程中,把这茶的味道回味一道,以做比较,尝一口茶,却体回多种味道,就像一首好诗,感慨良多".

众人哈哈一笑,站起身来,说时间不早了,该回家去了。走到同心亭站了一会,觉得今日这茶品得无味却有味,话也说到这儿,大家拍着我肩说,:"还是方兄说的有道理"。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