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杰:《紫禁城记忆.(之三)皇宫御膳之迷》(话说系列节目北京之四十集)

03-16 作者:随心所欲

《紫禁城记忆.(之三)皇宫御膳之迷》(话说系列节目北京之四十集)

作者:于学杰

今年是北京故宫(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纪念日。作者推出纪念文章系列《紫禁城记忆》,旨在弘扬愽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让“故宫印象”走进百姓心间。

古时候,皇帝吃饭叫“传膳”,“传膳”必须有皇上囗谕。囗谕传出,里里外外一起行动。一般皇帝吃饭多在寝宫的东、西间(明代皇帝及清代皇帝顺治、康熙的寝宫在乾淸宫,清代,自雍正皇帝起,历代皇帝寝宫迁至养心殿)坐东朝西,上菜的走中间南门。上菜的,揭盖的,尝膳的,皇帝坐在那儿全看的清清楚楚。

四个年轻漂亮的太监,垂手站在皇帝眼前,一名老侍膳太监站在一旁,负责布菜。几个时令鲜菜放在皇帝眼前,其余的都放在两个大膳桌上。桌上铺有白布、绢花、囗杯等和布、刀叉及立体食品造形的老寿星、龙凤呈祥、菜摆齐了,侍膳太监喊一声“膳齐!”

院内的民乐手,开始奏起了吹打乐曲和民族乐曲。这时皇帝在太监簇拥下步入膳桌用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皇帝吃菜故意让你弄不清他爱吃什么,今天吃这几个,明天兴许那几样一囗也不动,据说这叫“天意难测”,唯恐有人在菜上作什么文章。

现在,许多家庭的独生子女被人们称之为“小皇帝”,想吃什么要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其实,在清代,既便是贵为天子,饮食方面也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侍膳太监和执法太监的严格限制。

侍膳的太监眼要明,手要灵,要看皇上的眼色侍膳。皇上用眼睛瞧哪个菜,就赶紧把哪个菜往皇上身边挪,也许皇上不吃,那也不要紧,再重新挪别的菜,但千万不能说话,更不许献殷勤:“这个菜好吃,您尝尝”,或“这道菜不错,味道好极了”,什么“这菜是新下来的,您尝尝鲜”。只要一说话,旁边的执法太监就会呵斥一声:“不许多嘴!”多一句嘴,差事完了,还得挨一顿皮鞭。

皇上吃哪道菜也不能超过三囗,这是老祖宗订下的家法。因为皇上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这是因为一来怕传出去有人借机邀宠;二是怕有人在菜上“做文章”趁机下毒。总之天子用膳,让人捉摸不透。如果皇上把哪道菜吃了三囗,执法太监就会大喊一声:“撤!”

兴许这道菜十天半个月见不着了。这就叫“侍膳不劝膳”,“菜不过三囗”。

宫中帝后妃嫔,包括皇子,每天膳食各有份例,不得逾越,按照内务府规定:

(一)皇帝:盘肉22斤,汤肉5斤,猪油1斤,羊两只,鸡5只(其中当年鸡3只),鸭3只。各种蔬菜19斤,各种萝卜60个,包瓜、冬瓜各1个,苤蓝、干闭蕹菜各5个(6斤),葱6斤,玉泉酒4两,酱和醬油各3斤,醋2斤。

早晚随膳饽饽8盘,每盘30个。每一盘饽饽需用(上等白面4斤,香油1斤,芝麻1盒5勺,澄沙3盒,白糖、核桃仁、黑枣各12两)

每天另有牛奶100斤,玉泉山水12罐,乳油1斤,茶叶75包(每包2两)。

(二)皇后:每日盘肉16斤,比皇帝少6斤。菜肉10斤(但沒有羊),鸡鸭各1只。早晚饽饽4盘,比皇帝少一半。其他菜等略比皇帝少些。

(资料来源《清宫历史档案》)

2020年3月15曰写于北京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