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老放排(小说)
八十年代之前,云南、贵州部分地方、湘西境内出产的大量木材、楠竹主要靠放排这种古老原始的水上运输,到常德、桃源去销售,沅水承载着千古使命,责无旁贷。这里讲述一个很遥远的放排故事,代表沅水排工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劳动精神;代表沅水排工技术娴熟,生活艰辛的历史背影。
从前,洪水齐天,沅水排工不敢轻易出动,希望洪水早点消退。列位看官,这里洪水齐天,不是上古时洪水齐天,只是夸张沅水特别大而凶猛。玩世不恭的张果老不信邪,好奇心、贪玩心促使他跃跃欲试,观察几天沅水情况,心里十分着急,见很多山快露出了一半,想亲自体验一下放排行江人的生活。他在沅水上游洪江,选择一挂杉木原条小木排,宽三丈,长十五丈,厚三层,每根都是三尺腰围五丈长。他用竹缆反复加固排身,检查梁桩上的招,确信排身坚固,用长竹篙一点河岸,木排徐徐进入沅水中间。
木排像离弦的箭一样,顺沅水飞流直下。汹涌的巨浪,像小山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呼啸着拍打张果老和木排。木排随着巨浪时起时伏,像簸米一样前进着。水大河面宽,不需要看航道,别让木排打横就行了。张果老不时地左右板招,保持木排直流。俗话说:水大好放排。三脑九洞十八滩暗礁深藏在水底,失去潜在的危险,排工任意行江。但是水太大,洪水淹没了村庄,淹没了大山,一眼望去四面都是可以走排水道,木排不能靠边走,不然,那些还没有露出水面的山头会把木撞散,必须熟识水纹。所以没有十足本领,神仙也难免葬身于沅水。
张果老信心十足,暗暗说道:这样大的水放排真刺激,速度之快,一天时间就能到常德。水急浪大,消耗体能也大。张果老险中求平安,不敢小觑洪水,保持镇定,镇定,小心应付意想不到的事故。“清浪滩急水如梭,瓮子洞攀岩而过”,说的就是危险。船也好,排也罢,只有不触礁,到这里快似闪电,稍不留神木排容易走横,木排横流这六十里水路,命就去了半条。张果老听到很多这一带的传说,不敢麻痹大意,使出浑身解数,累得满头大汗,总算从惊险中安全下了瓮子洞。过了凌津滩(柳林叉,与桃源接壤),见水平浪偃,再走九十里就到常德了。觉得肚子特别饥饿,打算上岸休息一会儿,做点午饭吃。见前方有个粗石柱(山),突兀水面,就用力狠搬几招,木排缓缓地靠近石柱,将木排停靠在岸边,把竹缆系在石柱上。
他在山梁平地休息,喘口气,找来三块石头做撑架(方言读:岑开儿),摆上铁锅,急速找很多枯树枝烧火做饭。树枝被雨水浸透了,很难燃起大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做好这顿饭,他心里急躁,想缓解一下压力,决定到桃源城里去玩一会儿。他到城里,见一家茶馆正在拍渔鼓,心里想:这是同行,去捧一下场。进去才知道席无虚坐,原来是柳翎说《龙女牧羊》的故事,唱词抑扬顿挫,情节曲折动人,台下掌声不断。张果老第一次听到这么精彩渔鼓,只恨自己来得太晚,想多听几段却见柳翎惊堂木一拍,戛然而止。心里有委屈,突然想到自己在做饭,就立即回来。没有想到柴火慢慢地燃起来了,柴火烧的很猛,米汤还在不断噗出。张果老刚吃完,忽然见狂风大作,暴雨倾盆。
张果老跳上木排,忙挥斧砍竹缆,情急之下,用力过猛,将石柱劈成两半,石柱(山)自动拉开距离就像一对卦子,立于江中,就是现在的卦子岩。三块撑架石,由于火势太猛,都烧成圆形,化成三座石头山峰,成了现在的撑架石。溢出的米汤化作三条溪流,后人叫作米汤溪。(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张果老架着木排,踏着滚滚激浪前进。不远处一座大山挡住去路,眼见要撞着山崖,这可不是儿戏,排散人亡就在顷刻之间。张果老果断地拿起长竹篙,点住山崖,用力撑开木排,想避开危险。航道改变了,木排保住了,危机解除了。他慌乱中用力过猛,竹篙刺穿了石山,收回竹篙能看见外面的山。现在留下了三十米高,四十米深的山眼,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穿石山。石山里被观音菩萨关押千年的癞蛤蟆精趁机逃出,“呱呱”地叫了几声跳进江中。张果老见自己闯了大祸,连忙施法将癞蛤蟆变成石头,就出现了现在的蛤蟆巨石。
张果老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木排放到常德,仍然心有余悸,对沅水排工不敢小觑。若非亲身体验一回,无法明白:欺山莫欺水这句俗话。故事凄婉、悲壮、洒脱、浪漫,是沅陵人生活写照,也是沅水排工生活缩影。
柳林叉的山水与桂林毫不逊色。思鱼滩、夸父山、加上张果老留下的撑架石、卦子岩、米汤溪,鬼斧神工般自然景观,给后人留下无穷无尽的遐想,让我们用积极向上、乐观开拓的精神,热爱生活,热爱沅陵吧!
注释:梁桩:梁,横梁。桩:木桩。一个约一米高的十字架形,用来固定招。招:用头大尾小原木砍成长刀状,长约十米,主要用于掌握方向,相当于舵。
2020年3月4日于沅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