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杰:《紫禁城记忆之六.故宫建筑之谜》
《紫禁城记忆之六.故宫建筑之谜》
(话说北京系列节目之四十八)
作者:于学杰
2020年是北京故宫(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假如故宫会说话,它会向您倾诉六百载的甜酸苦辣!它会给您讲述那过去回味无穷的故事……
打开一张紫禁城的平面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由大小不一、等级差异的各种四合院所构成的四合院群,只是其四合院的数量更多,形式更讲究而已。它所体现的,正是四合院的本质特征——礼制指导下的人的等级制。因此,紫禁城中的这些四合院,既是四合院形式的极致,同时也是四合院本质的集中体现。中国封建社会的“礼”,不仅是一种思想,而且还是一系列行为的具体规则。它不仅制约着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而且也制约着人们的生活行为。
一般来说,故宫的主要建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等级,而最高一级的当然属于皇帝直接使用的。其特点是,一般在中轴线上,分为庑殿顶或歇山顶,黄琉璃瓦,贴金双龙和玺或龙凤和玺彩画。(天安门城楼属于金凤和玺彩画)其中太和门内以太和殿为主的广阔庭院,可以算作紫禁城内最大的四合院。院内正面雄伟的太和殿高踞于三层汉白玉台基之上,站在殿前的平台上放眼望去,院中无一障眼之物,十分广阔。应该说,只有这宽阔的庭院,才能烘托出建筑物的宏大气势,给人一种震撼力。这也是占地三万多平米的太和殿广场为什么没有植树的主要原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作为这座庭院的主要建筑,太和殿高达35米,这是紫禁城城中独一无二的单体建筑,也是北京城中绝无仅有的重檐庑殿顶建筑。它的崇高气势,正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也可以说,太和殿就是按照皇帝的形象来建造的。而周围的厢房、宫门,其形象有如跪拜、遙望太和殿的大小官员。尤其是三层台基上排列整齐的栏杆柱头,更象林立的侍卫,威严地守护着皇帝的宝座。
“乾坤曰月明,八方四海庆太平。龙楼凤阁中,扇开帘卷帝王兴……”在这首《圣安之曲》的宫庭雅乐歌声中,群臣纷纷叩拜,山呼万岁,难怪被称为天子的皇上会陶醉其中,真的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了。
除了皇帝以外,皇后、皇太后所用宫殿也属于这一等级,但规格都是大为简略的。
而次于皇帝、皇后这一等级的是东西六宫妃嫔们的宫室。它们大多紧靠中轴线,均为歇山顶、黄琉璃瓦或黄琉璃瓦剪边,多用旋子彩画或苏式彩画。东西六宫位于紫禁城中皇帝生活使用的后三宫的两侧,平衡对称。这十二所院落多为四合院的变体形式。不仅格局近似,而且建地面积相同,每座宫院都是一个深广各50米的方格。前殿、后殿、配殿、附属建筑,自成一个单元,幽静、典雅、华贵。
在西六宫的后面,有一座称为漱芳斋的别致院落,是乾隆皇帝小时候住过的地方。它为一个前后室相连的“工”字型建筑,前室面阔三间,通过穿堂到后室。后室的中部是皇帝或太后进膳的地方,西侧室内有一座小戏台,形似方亭,这是皇帝、太后进膳演戏专用。
在紫禁城,属于第三等级的是那些在皇帝身边供职的各种官员办公的地方。从建筑规格上看,大多为硬山、悬山或卷棚房顶,苏式彩画也比较简单。故宫午门西侧的武英殿,可以说曾经是除皇帝以外,朝廷重臣(摄政王)办公的最高等级的办公场所。清朝定都北京时,顺治皇帝住在乾清宫,而摄政王多尔衮就以武英殿为他理事之所。这当中颇有一些象征意义:它与太和门并排,在太和殿前,似有压一下太和殿的意思。但因为它不在中轴线正位上,所以显得名分不正,从而意味着未来的不幸结局。在紫禁城内,像武英殿这样用于为皇帝服务的官员办公室的独立院落并不多。更多的官员用房大多依附于皇帝办公、生活庭院的一侧或外侧。像乾清宫所在的大四合院的西面,从乾清门向西再向北排列,依次为敬事房、南书房、内奏事处、批本处懋勤殿。至于在清朝末年赫赫有名的军机处,其办公处不过是内右门外西侧红墙根下的一排板房。
当然,属于那些低级官吏、兵丁、匠役、太监、宫女们使用的所谓附属用房则比军机处还要低,唯一例外的是在养心殿外有一座作为太监值房的小四合院,院内规格虽低,但屋顶却铺了黄琉璃瓦。这可能是因为此处位于皇帝经常召见大臣和居住的地方,为保持建筑的整体协调和华丽而设的。
(资料来源:《故宫历史档案》,有关太和殿的史料曾向著名的故宫古建筑专家李燮平先生请教,特此致谢!)
(2020年6月5日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