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的记忆(散文)

06-15 作者:倚石老人

七十年代时,正是我童年黄金时段,那是童蒙无知、少不更事,却又是无忧无虑的时段。儿时的伙伴很多,我们张家就有三十多个同龄儿童。记忆深处,最好的朋友只有几个,想起童年趣事,我最喜欢的还是“追鱼”、“捉鱼”。

我家门前一条大溪,比沅水河小多了,所以我们不叫河,习惯叫“溪”,方圆百里的溪,比我们家乡这条溪都小,别地方人都称我们这条溪叫大溪,实际上她才是我们真正的“母亲河”,溪水养育我四十多年,我做梦也忘不了这条母亲河。

这条溪水发源于宝子界西麓,流经朱枫溪汇入沅水,全长九十六公里。每年除了山洪暴发,溪水都是碧绿的,秋冬季节更是清澈见底,深潭里有多少鱼,什么样的鱼,就连什么鱼在石头缝里伸出头窥探都一目了然。四季常清的水,没有丝毫污染,祖祖辈辈吃水喝水都是到溪里用水桶挑。秋冬时口渴了,撅起屁股趴在水边直接喝,喝够了站起来咂咂舌,口腔里留下淡淡的甜味。转动舌头回味,这甜味像白糖,像糖精,也是不对,像蜜糖!

这么好的溪水,生长在水中的鱼虾鲜美就很难作出恰当比喻了。溪里最凶猛的就是娃娃鱼,体型大,幽居在深潭洞穴里,属于保护品种,当地人不捕捉这种鱼。其次就是桂鱼、黄刺骨、鲶鱼。体型大的鱼桂鱼、铜鱼、金丝鲤鱼等等,肉厚,肉紧味道很美,通常不容易捉到。我们年纪小,只能“欺负”那些小杂鱼,比如:红翅膀、桃花鱼、李珠子、斑鱼,桂鱼、黄刺骨这几种大鱼经常能轻易捕获。

秋季雨水不多,溪水很浅。我家门前有一座水碾,储水坝横斜两岸,“坝潭”就是一里长的平水浅潭,平时深不过膝,枯水季节不足一尺深,是最理想的追鱼、捉鱼地方。除了很多卵石,上方有不少块石,粗石,黄刺骨、斑鱼就喜欢藏在乱石里,桂鱼不好动,喜欢静浮在石缝间等待美食,见人来也不急于逃跑,这就给我们捕捉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

桂鱼嘴巴比较长且大,喜欢吞食比它小的杂鱼,不动时,双手到它身边它还是视而不见,动起来就像闪电一样快,不到一秒就不知去向了。桂鱼背脊上长着锋利而长的刺,我们叫“箭”,捉桂鱼时要被“箭”刺了双手啊,痛得钻心,很快红肿起来,我估计它的“箭”有毒,被刺的手几天才能消肿。捉桂鱼必须有特别熟练的技术技巧,只能抓住头尾没有“箭”的部位,想吃这种美味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一百个人捉桂鱼就有一百个人吃过它的亏。铜鱼的鳍翅、眼睛都是金黄色的,身上的鱼鳞虽是白色的,却闪发着金光,我们的先人为什么把它叫铜鱼而不把它叫金鱼?捉铜鱼比较难,它警惕性特别强,见人就跑,把它逼急了,它从水面连跳着逃跑。有时候我心情好,就一路穷追不舍,偶尔有所斩获。(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农历五月间,是鱼类产卵繁殖季节,家乡人没有保护意识,趁此机会肆意捕捞。李珠子这种小鱼,最大不过三寸长,就像手指头一样。龙庞是一种鳅鱼也像手指头粗细,长约四寸,喜欢到流水浅滩产卵,天黑前就从深潭集合,铺天盖地一般,争先恐后冲上来。一手抓去,就有十条、二十条在手心,溪河上下一夜能共捕到几千斤。

很多人喜欢捉鱼捕虾的乐趣,立秋后就是“搭荞虾”黄金时段,谁也说不清溪水里到底有多少虾子,我虽然很小,一个晚上多者能捞五斤,少者也有两斤,成群结队的村民都在捞,谁能说出每晚共计捞多少呢?

春夏季,特别是夏季,大雨有时候会连续下半个月。山洪高涨三十倍,河面显得很宽,滔滔山洪就像黄河奔流,家乡的木材就是靠此时水运到常德、桃源下江地带。源源不断的木排顺着激流,飞速直下,站在木排前端的赤膊汉子是多么镇静,一路高唱着民歌《山国放排汉》向死神挑战,向美好的生活靠近。

(男,醇厚的乡土高音独唱)

洪水齐天涨,

山溪成汪洋。

一路飞泻到沅水,

恶浪连恶浪。

山里的放排汉,

趁机把排放。

全凭一身胆,

阎王殿里闯一闯。

(众人和)哟呵。哟呵,哟呵哟呵哟呵,呵呵呵呵呵

(男独唱)

木排连木排,

踏平山溪浪。

九死一生寻常事,

风里浪里把歌唱。

山里放排汉,

生死不思量。

全凭一身胆,

阎王殿里闯一闯。

(众人和)哟呵,哟呵,哟呵哟呵哟呵,呵呵呵呵呵

(女声,山歌)

哥哥(嘛)趁水放大排哟,

妹妹(嘛)岸边泪满腮哟。

一路(嘛)顺风发大财哟,

发财(嘛)赶快转回来哟。

(众人合唱)

大溪洪水齐天涨,

十八滩头浪三丈。

我是山里放排汉,

龙王见我把路让。

我是山里放排汉,

河神见我波不扬。

我是山里放排汉,

龙王见我把路让。

我是山里放排汉,

龙王见我把路让。

(众人和)哟呵,哟呵,哟呵哟呵哟呵,呵呵呵呵呵······

刚到八十年代,这种惊魂失魄的场面就戛然而止。这条一直不厌其烦养育我们的母亲河,随着开放改革的冲锋号,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母亲的爱更强烈了,鱼米之乡的前景更鲜艳了!

2020年6月1日于珠海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