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与浮夸风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成名童话故事之一。
《皇帝的新装》讲的从前有一位皇帝,非常嗜好新衣服,每天都要换好几次新衣服,而且喜欢人前人后地炫耀他的新衣服,因而他不过问国家大事,不关心军队的调动情况,也不出席任何宴会,皇帝的每一次出现也是为了炫耀他的新衣服,因此才让两个骗子有机可乘。
由于皇帝只喜好新衣服而不问其它,因此就引来了两个骗子对皇帝的投其所好的行骗,两个骗子谎称他们能做出除他们以外谁也织不出的最美丽的布和谁也做不出的最美丽的衣服。而这种布的色彩和图案不仅仅是非常美丽,而且衣服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是愚蠢的人是根本看不见的,只有聪明和称职的的人才能够看得见。结果骗子的话反倒成了金科玉律,不仅仅骗去了皇帝大量的金银珠宝和精美丝绸,耍得一众大臣是团团转,而且故事里的皇帝还被捉弄不穿衣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
当然骗子是皇帝每每派大臣去擦看的时候就装模作样地在织布和做衣服,其实骗子只是在空气里比划着,实际上所谓的美丽的布料和精美的衣服根本不存在,因为他们早已经把皇帝的赏赐都装进他们自己的口袋里了。而一众大臣为了表示自己都是聪明和称职的人,因而对根本不存在的所谓美丽衣服都是大加赞赏,当然也包括皇帝在内,即便没有被派去的人也是纷纷附和,结果才让两个骗子的行骗得逞。
其实故事中的两个骗子的行骗手段并不高明,行骗的招数也很简单,两个骗子只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和利用了人们的普遍心理来行骗。毕竟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最愚蠢最不称职的,都认为自己是最称职的和最聪明的,包括皇帝、大臣以及普通老百姓都是一样的心理,所以是从皇帝到大臣以及普通的老百姓都被两个骗子所骗了,到了后来还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大声地道出了事情的真相,说道是其实皇帝什么都没有穿。也许孩子并不明白愚蠢、不称职与聪明有什么的不同,也许孩子年少无知,并不会过多的考虑讲了真话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当然皇帝以及他们的大臣对孩子的真话是恼羞成怒还是幡然醒悟治了骗子的罪就不得而知了。
而在中国的寓言故事里也有一个南郭先生根本不懂吹竽,滥竽充数行骗的故事,故事讲的是齐宣王喜欢三百人的大合唱的吹竽,才让南郭先生滥竽充数装了空子的行骗成功的故事。当然在齐宣王死了以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虽然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是却是要求吹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结果南郭先生觉得再已骗不下去了,最后也只能溜之大吉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实在中国的五十年代,也出现的一大群吹嘘年产钢铁多少多少吨,小麦,花生、稻谷亩产上万斤甚至是十几万斤的虚报浮夸现象,而且是虚报浮夸成了风。吹嘘和虚报浮夸干部可不是一个两个啊,而是一大群,可以说全国各地都有,枚不胜举,直到到现在都难以统计,当时虚报浮夸还被编成歌谣让老百姓进行歌唱,甚至还有报纸宣传刊物摇旗呐喊,吃瓜群众的纷纷附和,当然假的毕竟是假,结果浮夸风也最终成为了历史的闹剧、笑料而被载入历史的史册。
现在曾经有人提出了为什么在当时一群虚报浮夸、假大空的干部怎么会屡屡得逞的呢?为什么处于权利巅峰的高层领导就那么相信一群虚报浮夸、假大空的干部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和满嘴跑火车的放卫星呢?
毕竟当时的高层领导有很大一部分还是从农村走出去的,也都是农民出身啊,俗话说没有吃过猪肉,还看见过猪跑呢!不是不辨菽麦的城里人啊,况且那些高层领导,还曾经经过战争的考验,战火的洗礼,身经百战,智商何其高,心智何其坚,怎么就那么容易被忽悠呢?直到现在有的人还评论说当时的领导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呢,怎么就会被下边的一群虚报浮夸干部所忽悠了呢?难道就没有人质疑过,难道就没有人提出过疑问。那些虚报浮夸干部就没有考虑谎言被揭穿的后果吗?甚至有人提出当时为什么就没有领导敢于直言进谏呢?
说实在的,那些虚报浮夸的假大空干部的忽悠的手段也并不高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得不能再假,空得不能再空的骗人的鬼话了。当然那些虚报浮夸的领导开始上报的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毕竟他们开始的时候,只是在亩产几百斤的基础上报到一千多斤,几千斤,虚报浮夸的干部也不多,结果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和警告,还都纷纷受到了表扬和奖励,有的甚至升了职务,所以不仅仅那些行骗的干部变得肆无忌惮,越来越变本加厉,而且还有了有样学样的跟风和效仿干部了,当然也是有恃无恐了,到了后来不仅仅跑出了一大群虚报浮夸的假大空干部,而且数字是越报越高,高的离谱,可以说早已经脱离了实际。可是那些虚报浮夸的干部,最后还成为这样那样的先进人物和劳模,甚至被领导号召去学习,虚报浮夸干部的家乡还被要求去参观,有个别干部明明是农村基础干部偏偏是坐火箭直线上升当上了大领导,比过去的连升三级还要夸张。其实领导对于虚报浮夸的干部也心知肚明,心里跟明镜似的,只是喜欢大跃进,高指标、高速度,喜欢大集体,喜欢大合唱,喜欢报喜不报忧,说的不好听就是好大喜功,所以才让一群虚报浮夸的干部纷纷得逞。当然那些摇旗呐喊和纷纷附和的吃瓜群众,只不过是为了迎合领导的喜好而已,他们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不像那些虚报浮夸的干部一样得到表扬和奖励,甚至是加官进爵。
其实当时也是有人是清醒的,并且提出了疑问,如果你读过彭总的《故乡行》和《一分试验田》就知道了,甚至是彭总还有了万言书的直言进谏,只是彭总由于讲了真话而被打成了右派,所以很多人不是噤若寒蝉,就是选择沉默不语而默不作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