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荔乡——赖建青

11-05 作者:古古

情 系 荔 乡

赖 建 青

文学来源于生活,经过作者的加工和润色,会高于生活。

文学除了内容之外,还有时间和地点也是两大要素,如不合时宜的作品也会产生不利的因素。

六十年前,也就是公元1961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目为《荔枝蜜》的文章,是散文作家杨朔创作的。

据说是在1955年初,一位老朋友给杨朔送来两瓶蜜糖,并特意介绍这是江南荔乡的特产——荔枝蜜,格外清甜芳香,同时半是调侃半是认真地建议他吃完后要写一篇关于荔枝蜜的文章,杨朔答应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这时候起,他就开始酝酿从什么角度来写这篇“命题作文”。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五年就过去了。公元1960年10月,组织上安排杨朔疗养一段时间,他为了完成五年前的心愿,选择了去广东省从化温泉疗养院,也正是著名的荔枝之乡。在从化温泉疗养院的时间里,杨朔多次到“蜜蜂大厦”即养蜂场去,观察蜜蜂和品尝荔枝蜜,并听养蜂人介绍蜜蜂和蜂蜜的有关情况,之后终于完成了《荔枝蜜》的创作。这篇散文主要是赞美了小蜜蜂热爱劳动辛勤采蜜的精神,并在《人民日报》发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后又选入中小学的课本。

后来,在考据文章创作的相关背景时发现,其时正值国家遭受自然灾害和“左倾”思想的干扰,处于三年困难时期,许多群众连饭都吃不饱,而杨朔却住在高级的疗养院里,边品尝蜂蜜边写着散文的闲逸,对外面的事情似乎是充耳不闻,因此受到人们的质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相关考据人员认为:古代的封建官吏尚且关注着百姓的疾苦,而身为新社会的作家却脱离群众,不关心社会……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岒南人。”

我也与苏东坡一样,很喜欢吃荔枝,。尤其是看了一些关于荔枝的相关知识和故事之后,更是对这种被称为“神仙果”的美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九十年代末偶然的一次机遇,与一位经营水果生意的老板去了一趟被人们誉之为“荔枝之乡”的广东省从化。

在从化,我认识了几个果农以及一个当地果业局的老罗,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了很多关于荔枝方面的知识和故事,回家后就写了一篇《荔乡行》。

文章发出后,我接到了很多来自各地文友的电话,他们都问我“荔枝之乡”真的很美吗?以及“妃子笑”是不是特别好吃等等很多问题……

我回答说你们不都是耍笔杆子的吗?应该知道文学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如果真的想知道荔枝之乡在文章里究竟高了多少的话,那就自己过去看看。不是常常说要亲口吃了梨才知道梨的味道吗?

后来,我相继收到了很多朋友发来在荔乡拍的照片,有些还是带着老婆(丈夫)孩子全家人去的,一树树鲜红的荔枝映衬着他(她)们灿烂的笑脸……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荒唐早已成为历史,“昔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荔枝也早已从皇家贵族独享的美果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深人们喜爱的水果……

时光飞逝,冬去春回,二十多年一晃就过去了。

每当春暖花开的季节,蓝天白云,我常常会眺望着南飞的鸟儿悄悄地想着:荔枝之乡还好吗?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