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工晋升记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播下一种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不愧是著名的心里学家,他精辟总结了影响一个人命运的主要因素。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对人生的理解,或许没有心理学家那么深刻,但是对性格决定命运这一结论,还是深有共鸣。许多人可能与我一样,匆匆的走过了半生时光,回过头来审视一下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想校正一下自己的习惯或者是性格,但为时晚矣已经没有机会了。每当想到这里,我就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与我一起共过事的孙工。我真的佩服他。从一个普通运行工,一步一个脚印,不声不响,不争不抢,稳稳当当坐着主岗工程师的职位,直到退休。
孙工是一九八二年入厂的。或许是考学失利,接父亲的班进厂当了一名工人。按照入厂时的考试成绩,理应分配到电气、通信等环境好、工种好、又受人尊敬的单位。只可惜这样的岗位,未等考试就已经让人给预定了。做为工人子弟出身的他,找不到任何门路,只能听天由命了。好在那时的人事部门领导还算正直,没有难为这个文弱老实的小伙子。没有把他分到那些条件艰苦干活又脏又累的车间去,而是分到了工作相对比较轻松的运行车间。工作内容是给水泵的操作和定期维护。这对他来说,也就相当满足了。三个月的实习期一结束,班长写给车间的评语是:这个人忒老实,不爱吱声,很少与人交往,有些不合群。工作勤奋,喜欢看书,他所管的设备专责区,卫生最好。遵守工作纪律,从不迟到早退,上夜班没有发现他有脱岗睡觉等违纪现象。
的确,班长评价的实事求是,没有一点水分。他确实不合群,一般像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活泼好动,不说哥们一大群,至少也是这走那串找人聊天。而他则在自己的工位上,一坐就是一个班。为此背地里大家都管他叫老蔫。班长对他也是很放心,不像管理其它岗位,又得查岗,又得督促。有时候一个班次下来,都见不到班长一面,好像没有他这个岗位似的。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了三年。有一天,他拿着夜大毕业文凭,第一次走进了车间主任办公室。对主说:杨主任我夜大毕业了,您看是否是在车间登记,还是拿到厂里备案,我也不清楚怎么办想问问您。他说的是实话,没有半点虚假和套话的目的。所在车间,已经有两名专工和一名见习大学生,干部编制已经超员,他连想都没敢想进车间当技术员。厂里干部他一个也不认识,更想不出哪个单位能聘他。车间主任,对他还是比较了解,对拿到夜大文凭并不感到惊呀。对他说:小孙啊,能够拿下这个文凭不容易,我上过学知道,三年时间肯下这十几本厚厚的专业书,没有毅力是做不下来的。你把文凭放在我这里,我去到组织科去给你存档备案,再把你的情况跟他们说一下,看是否有合适的岗位给你安排一下。听完主任的一席话,他深受感动。这是他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和这么大的领导谈话,不仅领导对他进行了表扬,而且还主动帮忙找组织部门给他联系工作,眼泪都差点留了出来。深深的向主人鞠了一个躬,走出了办公室。
杨主任的确为他的事跑了几次,但都没有成功。他的档案像他的人一样安静,静静的放在档案柜里,几乎没有人翻动一下。转折点是在他夜大毕业后的第二年。厂里进行机构改革,成立了机动科,统管全厂的机械、动力设备。科里定员六个人,除科长外,有五个技术岗位。两个主岗、两个一般岗位、一个辅助岗位。每一级岗位都差一级工资。前四个岗位不必说,不用招聘自有人争取。剩下的最后一个辅助岗位,既,设备润滑管理岗位始终无人问津。老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此不屑一顾。年轻的技术员又看不上眼,怕陷在里面,耽误自己的前程。部门成立了两个月愣是没人报名。当然,这个职位如果放开在工人当中去招聘,还是有相当多的人愿意参加的。但,那时厂里的转干条件提高了,没有文凭,一律不准聘用。就是这一条红线,把绝大多数人挡在了门外。不像今天,找干活的工人难找,找坐办公室的大学生有的是,那个年代正好与此相反。杨主任与机动科长关系不错,随即推荐他到这个岗位。机动科长对杨主任说:老杨啊,我在厂里这么多年,咱厂的人大多数我都认识,你提的这个人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哪。言外之意这个人太没名了。既然你老兄亲自登门,就给你个面子吧。但是有个条件,就是暂时不能调过来,先到我这帮忙三个月,如果行的话就留下,不行的话哪来哪去,你看如何?杨主任心里想,就这个破岗位你还拿上把了,换做我,认可当一辈子工人,都不会来求你。不管心里怎么想,该办的事还是不能耽搁片刻,因为他知道这机会也是稍纵即逝,毕竟想当干部的人太多了。说:好就这么说定了。
孙工到机动科报到了,但不是正式调入,而是以帮忙的身份过去的,除人之外,所有的一切关系还都在原车间。领导也不敢夸下海口,只是说帮忙。这个科的人员构成挺有意思。两个主岗人员是老牌大学毕业生,资历比科长都老,说话办事科长都得让着三分。其它两个一般岗位,一个是比他年长五岁的小伙子,是科长亲自带过来的,厂里的后备干部,随时都有可能提升。另一个是新来的大学生,同时兼任机关团支部书记,前途更是不可估量。不论从那个角度去衡量,他都是最弱的一个。科室工作不同于车间工作,每一个岗位都相对独立,只走业务流程,很少有交叉重叠的,领导安排完工作之后,就各忙各的。互相之间既不帮忙也不沟通,领导对此也是从不过问,只是看每个人的工作结果。三个月之后,科长兑现了他的诺言,真的把他留下了。
留下,是孙工的工作成果打动了他。一千余套机械设备分布图展现在他眼前;字迹工整的一叠厚厚润滑操作手册放在了他的办工桌上。那时还没有电脑,许多文件都要靠手写,审核校对之后送打字室打印下发。不用别人提醒,科里的两位老同志都找他说情要把他留下。说:现如今,工作这么踏实肯干的年轻人,太少有了。的确,这三个月的工作确实感动了周围的同志。他是科里上班最早的一个,同志们到岗之后,卫生早已打扫完毕。看他不是在办公桌上静静的写东西,就是拿着他那蓝皮小本到现场查设备去了,很少能看到他闲着的时候。科长经常劝他不用着急悠着点干,就差点明说,放心吧我要定你了。但他总是微微一笑说,我这个人反应比较慢,只有多走、多看,把有用的东西写下来,熟记了才能放心,比不了其他人只能笨鸟先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孙工调入机动科最高兴的莫过于杨主任了。这么多年来,他也举荐过一些人,这一次是他最高兴的一次。把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给办成了,而且非常理想,自己都对自己独到的眼光感到欣赏。就是以后他当了副厂长,还经常津津乐道的谈及此事。当然,孙工更是知恩图报,经常说杨主任是他这一生之中,遇到的第一个贵人,如果没有他的极力推荐,也就没有他的今天。此后孙工拜他的主任为师父,杨主任也欣然接纳了这个徒弟。即使杨厂长退休多年了,春节的时候,唯一不缺席到家拜访的,就是他这个话语不多的徒弟。
在工厂里,仅凭着肯干,态度好是不足以立威树信的,必须拥有叫人信服的真本事,众人才能相信你,这一原则对孙工也不例外。我与孙工共事时间不长,有两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第一件事,是两个车间因为设备故障纠纷打官司,他干净利索的把纠纷解决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厂里的一机械台设备发生了故障,不能正常运行。电气与机械互不相让,都说自己的设备没有问题,官司打到了科里两个主管那里。没想到的是,两个主管也都互不相让,各说各的理,争得脸红脖子粗,科长一时也陷入了两难境地。小孙,依你的经验判断一下,问题应该出在什么地方?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想法,许多事情都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吗?说句心里话。从科长的语气当中就能够听出,也没有抱着什么希望,只不过是想拖延一下时间,缓和一下双方的激动情绪。
这时,他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本,用黑纸壳板装订的一个大本夹子,翻了能有五分钟的时间。然后说:问题应该是出在机械方面,依据有以下两点。一是,这台设备在上次大修时,没有按要求更换耐热润滑脂。当时车间说仓库无货,只能先用其它型号临时代用一下,等货到了在做更换,迄今为止,一年半的时间里一直都没有更换。二是,上个月这台设备到了临检期,我到检修班组查看了他们的检修记录,记录了已对这台设备进行了临检。但是到现场查看这台设备没有丝毫的临检痕迹,尤其是前机端盖的螺丝落满灰尘,根本就没有动过。孙工的话还没有说完,机械主管的脸都绿了。不等科长发话,抄起电话立刻让车间主任把这台设备拆解,他要到现场亲自查看。
办公楼离厂房有一段距离,走过去得需要二十几分钟。刚一进厂房,就听见高主任用他那大嗓门,正扯着嗓子,大声的呵斥他的检修班长。你他妈的一天竟给我瞎忙乎,今天说抢修水处理设备,明天又到大修班支援,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落荒了不说,还学会作假撒谎了,干不了,赶紧给我滚犊子自己找地方去。大个子的检修班长,这时耷了个脑袋弯着腰,就像是一个活脱脱杵着的大虾,吓得一动不动,一声不知。通过这件事,科里的同事与车间对他刮目相看了。科长更是相当的满意,没想到这个老蔫在关键的时候还真能露一手。
第二件事,是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在全厂搭建了设备状态监测网络。那时候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高,没有现在的实时自动检测系统,完全需要人工定点检测。他有一个大本子,记录了全厂每一台设备的点检状态。车间、班组各有一个小本,记录着所辖设备的点检内容。通过这一方法,能准确的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隐患,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之中。通过一年时间的检验,取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设备的故障率与上个年度比下降了87%,维修费用节省了四百多万元。为此科长代表厂里到系统内做了先进经验交流,厂里也被评为了优秀设备管理单位。当然,科长也不会忘记他这个幕后英雄。年底找厂长申请,特意给他长了一级工资,厂里又追加了五百元的奖励。从此他从科内排名的最后一名,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据孙工说,他是到科里之后的第六年,晋升为主岗工程师的。尽管以后厂里的机构进行过多次调整,但他主岗工程师的职位上始终没有变,一直干到退休为止。虽然在行政上没有一官半职,但他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是系统内公认的设备管理专家,被称为为设备的活字典。 “播下一种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或许可以说,孙工所走过的道路,是对荣格这句至理名言的最好印证。
2021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