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东坡
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有一位天才文化巨星,他永远可以引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的荣誉和骄傲——他,就是苏东坡。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东坡,感受巨人的光辉。
苏文擅天下
苏东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名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嘉祐元年(1056年),苏洵带着二十一岁(虚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 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想当然耳。”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苏氏父子同登进士,名动京师,“三苏”名扬天下,形成“苏氏文章擅天下”的局面。据说苏洵曾感叹:“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后来苏轼在密州作的《沁园春》词中对弟弟苏辙回忆这段富于历史意义的生活时,不无自负自豪地写到:“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坎坷仕途,浮沉人生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后迁葬于河南郏县小峨眉山。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苏东坡在处理政务之余,把自己的全副精力,投入于文学创作活动之中,留下了十分丰富的遗产。包括有诗歌两千五百余首,词三百四十余首,赋十五首,散文一百余篇,杂文三百余篇,政论四十余篇,策问近四十篇。散文除去文艺性的,还有铭、赞、颂、碑、传、墓志、杂文等等。此外,还作《易传》《书传》《论语传》《东坡志林》《东坡题跋》等。这些作品号称“万篇”,约二百万字。而他所作的难以计数的书画艺术作品还不包括在内。政务繁忙、风波迭起的苏东坡,创作如此的作品,实在惊人。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大,而且成就辉煌。他的诗歌,在宋代是最大家。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和取得的艺术成就,仅仅略次于李白、杜甫、白居易、陶渊明等人。作为散文家,他名列唐宋八大家,仅次于韩愈、欧阳修。作为词人,他开辟了词的境界,创立豪放派,对词的贡献,在我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作为书法家,他是“苏、黄、米、蔡”“宋四家之首”。他的行书《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他是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文艺理论家,对美学理论也作了一定的发展与贡献。他还是一位画家、绘画理论家,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他深通医学和药物,与沈括的药方被后人合集为《苏沈良方》流传至今。像他这样的全才,这样鲜明的创造精神,放眼中国文学艺术史,苏东坡是独一无二的。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苏东坡,中国文学艺术史的天空会是一幅什么的图景?直至如今,苏东坡依然是中国人民最为喜爱的古典文学家之一。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反五代以来词之铅粉艳曲,如东州大汉,用铜琵琶,铁绰板歌唱,开豪放词之先河,抒发了抵御外敌侵扰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情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神接古今,放怀高歌,歌颂祖国的大好江山,赞英雄,抒豪情。
“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路长漫漫傍江浦,此间不可无君语。”“长松吟风晚雨细,东庵半掩西庵闭。山行尽日不逢人,浥浥野梅香入袂。”“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青裙缟袂于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奢沙鬓发丝穿柠,蓬沓障前走风雨。老濞宫妆传父祖,至今遗民悲故主。苕溪杨柳初飞絮。照溪画眉渡溪去。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雎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麻叶层层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肖)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歌唱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美丽的风情。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深刻反映人民的苦难,抨击封建统治者不关心民生疾苦。
苏轼逝世前两个月,在《自题金山画像》诗中以自嘲的口味写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的一生由于坚持自己的主张,起落浮沉,一再被贬。但是,被放逐的逆境,从来没有打败他,他潇洒旷达达观以待之,佳作迭出。如因“乌台诗案”被被贬黄州时,写下的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被贬惠州时,他写道:“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流放海南岛儋州时,与黎族人民打成一片,结成极为亲密的情感和友谊。他唱道“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最能体现他面对打击迫害、生活苦难而旷达态度的是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说不尽的苏东坡,赞不尽的苏东坡,不朽的苏东坡,光辉的苏东坡,他和他的灿烂华章将永远闪耀在中国文学艺术史的天空,永远为人民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