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雨
雨淅沥哗啦地下个不停,下了一夜也收不住,端午节的雨啦,是那么的绵长,没完没了,如同我想念故乡的思绪,弥漫在心头,久久不能平息......
打着雨伞到菜场,密密实实的雨噼噼啪啪敲打着我的雨伞,狭窄的小巷两旁,房屋顶上的雨水像瀑布一般冲下来,溅起的水珠打湿了我的裤脚。河边巷子旁打着雨伞卖东西的农民抱怨着天气,恨不得尽早把东西卖掉好赶回家去,免得受雨水的侵蚀。绿莹莹的菖蒲,青灰色的艾草一溜儿都是,还有黄澄澄的枇杷,黄里透红的杏,价格便宜实在,每样买上一点,回家把艾草和菖蒲挂在入户的门旁,算是过端午节应景。
此刻,故乡家家户户的大门上,也该挂上艾草和菖蒲了吧?满村的炊烟也该升起,大铁锅里的粽子也该煮上了吧?
不在故乡过端午节已经很多年了。故乡,每年端午节前后总少不了下几场猛雨,把稻田的水储满,土地浇得透透地,给即将到来的酷暑留足庄稼生长的水分。过端午节,我的故乡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不过是家家户户都包粽子罢了。提前两天采撷了粽子叶,用井水泡着,糯米头一天用清水泡上,到过端午节的早上,一大早,大人就赶紧起来包粽子。通常是用洗净的粽子叶卷成圆锥状,填入浸泡后沥干的糯米压实、压紧,包裹好,再用晾得半干的细粽叶丝扎紧,这就是所谓的白粽;讲究些的人家,在包粽子时糯米中掺入一些用水浸泡透了的绿豆、红豆,或加一些筷子头大的腊肉丁,让粽子多了些不同的风味。大铁锅中注满清水,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烧开煮将近一个小时粽子就熟了。
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还要到山上去割一些艾叶、菖蒲带回来,挂在大门上,据说可以驱除蛇虫,保一年住宅平安。现磨豆腐,割上几斤新鲜的猪肉,用自家生的黄豆芽,土里采摘的新鲜棒豆,还有炕上的腊肉,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晚饭做好,烧纸祭祖,祈求祖先保佑风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一家人围着桌子,讲究的人家还备有雄黄酒,给小孩的眉心点一点雄黄酒,大人也喝上一小杯,据说可以辟邪。
包粽子,吃粽子,备一桌丰盛的菜不仅仅是为纪念那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对自己春耕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的一种犒劳。故乡有句谚语,“只盼端午不盼年”,过春节虽然热闹,但过完春节,要下大力气的春耕就即将开始了:栽种洋芋,犁田翻土,播种育苗,收割麦子、油菜,一直要忙到过端午节的时候,把田里的秧苗插完,一年春耕最重要的农活才算是完结,接下来就是等待秧苗茁壮成长,薅秧、除草、施肥,静待秋天那个稻谷成熟,金灿灿的收获来临。(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故乡,端午节的雨如诗如画。淅淅沥沥的雨把满山的树,地里的庄稼镀上一层油绿;对面的山峰被时浓时淡、不时变幻着的雾绕着,宛如披着一袭白纱的少女像你款款走来;层层的梯田,刚插不久的秧苗还有些赢弱的样子,在清亮亮的田水中被雨淋得微微颤动,风一吹,漾起一片绿色的波纹。田犁完了,牛也闲了,白日里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牵着牛到山坡上,牛儿甩着尾巴不慌不忙唰唰唰地啃着青草,雨不紧不慢地敲打着斗笠,沙沙有声;空气清新,带着点清甜,人在雨中,山在景中,烟雨如画,自在清闲。晚上,听雨点打在青瓦上,沙沙作响,屋檐水滴在水沟里,滴答,滴答,滴答,人的梦也变得清盈起来,和着地里的庄稼欢快地生长......
现在,我的故乡已不是昔日的样子,随着上世纪打工潮的兴起,村中年青人纷纷外出打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十室九空,许多的庄稼地已慢慢荒芜。没有了春天油菜花盛开时的“金海”,没有了麦浪稻香,耕牛难见,就是鸡犬,也成了为数不多的生物,只有垂垂老人,嫠妇稚子,还守着那一方土地,延续着乡村的根与魂。端午节,成了一个真正的传统节日,不再寄托着秧苗插种完毕,人们对风调雨顺,庄稼收获累累的期待。
故乡已经渐渐老去,游子的思绪却依然。每年端午节前后,在大雨滂沱的日子里,我总会想起故乡,想念故乡层层梯田中那青青的秧苗,想念故乡青山云雾缭绕的秀美,想念故乡粽子的清香味道......
可是,我也知道,任我怎么想念,故乡却是越来越远,就像故乡村子里的炊烟终会越来越淡,慢慢飘散——时光不会倒流,童年的日子,少年的我已经回不去啦!只有任那冰凉的雨点,不断地敲击我,留下湿一身湿漉漉的印痕!
这端午节的雨哟......
- 好文笔!!2022-06-08 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