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驿站,让我走向远方

07-21 作者:贤者无忧

蒲江驿站,让我走向远方

——在《驿站》蒲江分享会上的发言

刘元兵

尊敬的蒲江作协李主席、刘现斌副主席、杨艳副主席、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在我的慢慢人生旅途中经历了许多的人和事,走过许多的地方,最难忘也是我人生最辉煌、最悲伤、最快乐的地方却只有绿色蒲江。她时常让我魂牵梦绕,蒲江的山,蒲江的水,蒲江淳朴的民风和友善的朋友时常让我牵挂,让我难忘。蒲江,你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六十载人生旅途中的重要驿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先感谢蒲江县作家协会在绿色蒲江,临溪河畔的西来古镇为我的新书《驿站》举办分享会。非常感谢各位新老朋友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的新书《驿站》分享会,感谢你们对一位文学爱好者的热爱,感谢你们在文学道路上给予我的支持。

人生处处皆驿站,驿站时时有文学;文学路上有风景,朋友们的帮助就成了我人生路上绚丽的风景。继散文集《邮仔乡愁》出版后,历时四年,我的第二部新书《驿站》再次隆重推出。

五颜六色的夏天,就像小雨后的彩虹。而绿色蒲江之夏,是那么静谧,葱茏,秀丽和多姿。今天,我这颗接近甲子、有点疲惫的心在绿色蒲江的美景中,在临溪河的浪花中,激荡起来,非常激动,非常兴奋。在此,我将辛勤笔耕的《驿站》一书推出的幸福和喜悦,与大家分享!

我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

“蒲江《驿站》让我走向远方”

一、关于《驿站》

散文集《驿站》是我的第二个文学孩子,四年前我说过我要多生文学孩子,如今我响应号召多生孩子,第二个文学孩子终于诞生了。这本书就是以我的笔名“老几”为主人翁创作的一部文学书籍。

《驿站》全书共五篇,75篇散文,字数280千字 ,历时三年创作而成,成都专栏作家、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朱晓剑先生作序,成都文理学院文学教授、竹篙中学长篙文学社社长喻霞女士、金堂作协金中分会主席王建军先生、市作协会员夏祥林先生作评,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驿站》这部书,收录了我的人旅途上发现和观测到的一处处美丽的风景,收录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收录了感动我心灵的人物与故事。

第一篇《带着月亮去旅行》,主要收录在异乡的土地上行走,在国外旅行的故事与画面;第二篇《邮乐人生》,主要收录一个邮政人的生活感悟和快乐人生;第三篇《故乡烟雨》,主要是收录故乡的风景;第四篇《邮仔视界》,书写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感悟。那些普通的劳动者,像乡村教育的坚守者、认真履职的警察、书写时代的作家诗人、留守老人、城市美容师洗车工、为生计奔波的快递小哥等触动着我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带给我强烈的震撼;第五篇《情怀故乡》,表达了我对故土故乡的眷恋,故乡的变化让我奋笔疾书。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作为一位作家,我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故乡的土地,打捞着那浸入骨髓的乡愁。创作出一篇篇关于故乡历史文化的文章,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因而成就了本书的第六篇《打捞乡愁》。

《驿站》这本书记录了人生旅途中的足迹、奋斗的故事、生活的浪花,有辛酸、有喜悦,有成功的鲜花,也有失败的泪水。悠悠乡愁刻心田,浩瀚文海志作贤。从前,鸿雁传书;如今,书写人生。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和奉献,愿我的心血之作,给读者带来快乐,带来一丝心灵的慰藉!

二、打捞乡愁的邮仔

我是从金堂赵家沟走出的农家孩子,身上始终保持着农民的朴实与厚道,谦虚与执着。身上雕刻着农民特有的勤奋向上的本质,一路打拼,有一定的成绩,曾获得诸多表彰和荣誉。人的一生和植物一样,必须经历积累的过程,落叶肥土,肥土丰香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因为长期从事邮电、邮政通信工作,故自谓“邮仔”。

近年来,我出版了《邮仔乡愁》《驿站》两本散文集。《邮仔乡愁》一书曾入围四川省第九届文学奖。我主编了《梦开始的地方》、金堂县社区教育学院《孝善于心,践诺于行》、盐井小学《孝善之举行天下》《广兴记忆》《竹篙中学校志》等书,合作编辑《晨曦与篝火》、《金堂地名故事》等书。目前尚在编写《烟雨广兴》,云合历史文化《云作之合》。

主要代表作主要有:《父亲的鸡公车》、《母亲与布鞋》、《故乡的一把泥土》、《母亲的一个抚摸》、《父亲的背影》、《老井》、《故乡的红豆》、《母亲叫我“半灌水”》等。

通过十年的努力,我在江山文学网、散文网、中国作家网等网络和报刊发表文章500余篇,终于成为江山之星,成为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一个邮仔,有着浓浓的故乡情怀,有着一个浓浓的善心与爱心,这个文学路上的追梦人,轻扣着乡愁的门环,将思想、生活、甚至生命融入文学里,融入在每一个字里行间,感觉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浮躁的心得以安放。

三、蒲江,我的第二故乡

1994年4月14日,成都市邮政局任命我为蒲江县邮电局的副局长。从此,我离开家乡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与这个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地方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到蒲江,感觉这里很穷,很不发达。蒲江的工业基础很差,最大的企业就是氮肥厂和米花糖厂。全县的道路基本都是石子路,很少有水泥路,交通很不方便,到一次成都需要半天时间。县城很小,只有几条小街道,还经常停电,邮电通信也很落后,没有光纤和程控,还在使用摇把子电话,到每个乡镇只有一部电话,完全低于全市的通信水平,我默默发誓一定要改变这里落后的通信面貌。

既来之,则安之。一到蒲江,我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每天起早贪黑,与职工们一道架光缆,上程控,安装移动电话。三个月开通了程控电话,半年后开通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年底就实现了全县的自动化,大大改善了通信面貌,为成都是全市实现自动化做出了贡献。通过两年的努力,蒲江的通信达到了全市全国的水平,为蒲江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通信先行的作用。

1997年我主管邮政业务,大力发展,加强管理,邮政业务增长很快,列全市增幅第一,我走遍了蒲江的每一个乡镇,熟悉了一条条邮路,复活了不少的死信难信,得到政府和媒体的好评。

1998年邮电分营,分到了邮政,我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艰苦奋斗,拓展业务,第二年就实现了扭亏为赢。还建设了邮政局房,改善了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企业成为全县唯一的省级文明单位。成为全国县级邮政局学习的示范。自己也荣获了全国邮政劳动模范称号。2000成都市第八届“优秀青年”,2002年四川省邮政系统劳动模范,2002年全国邮政先进个人。

2004年,我离开蒲江,告别了10年的蒲江生活和工作。

懵然回首,飞逝的十年,来时年少力壮,离开已经是人到中年,我把青春和热血飞洒在了这片土地。还记得,我们帮扶过的白云乡困难户,为他修建的瓦房和她迎娶的新娘;还记得,长秋山上,我们帮助修建的公路和村委会办公室,村民设的酒宴;还记得,那悠悠学子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的灿烂笑脸;还记得,我帮助过的困难学生,报效祖国的豪言。

在蒲江,我挥洒了汗水,收获了爱情和快乐;在蒲江,我牺牲了青春,但我赢得了尊重;在蒲江,我默默耕耘,收获了事业的辉煌,很感叹,人生得意在蒲江啊;在蒲江,有我的痛苦和悲伤,辛勤的劳作,让我染病而离,泪洒蒲河!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离开蒲江已经十八年了,那清静的湖泊上的悠悠小船还在梦里游荡,满山的郁金香和百合花还在眼前绽放,樱桃村里香甜的樱桃,让我口水直流。梨花沟里香甜的鸭梨和农家小院的烟熏老鸭,总让我时时难忘。蒲江,我把青春献给了你,留下了我坚实的脚步,你是我成长的热土。你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我的最爱!

四、走在孤寂的文学路上

走在孤寂的文学路上,我用一个作家的眼光观测,用文人的灵魂思考,我创作出了《探寻那抹人间烟火》《给个好评》《公厕旁的守候》《快乐的王大妈》《汽车美容师》《消失的大眼睛》等文章。打捞出了几十篇故乡史实类文章。即将完成的小说《教书匠》15万字是以一代师范生扎根乡村的命运为主线反映我们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故乡是我文学创作的富矿,有很多的素材,有很多的人让我感动,有很多的事让我思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现散文素材:一是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素材;二是从普通人身上去挖掘闪光之美;三是从突发事件中去发掘素材;四是追踪热点,发现素材;五是养成独特的嗅觉和思维习惯;六是在观察中发掘素材;七是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八是采风活动创造素材;九是在故乡寻觅素材;十是在微信朋友圈中发现素材。

一个作家的要肩负历史使命创作出沾满露珠的故乡题材的文章,像莫言笔下高密一样,我要大力书写故乡,创作出故乡系列作品,让我们的故乡不时出现在网络上,出现在文章里。如今,我的文学作品,不时出现在报刊和网络媒体,主要在中国作家网、搜狐、散文网、江山文学网。只要你搜索“成都作家刘元兵”就可以读到我的文章。

五、做一个文学道路上的苦行僧

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都有自己特定的路,各自的路径都不一样,但是都是殊途同归。我的写作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语言平实,读起来就像喝了一杯白开水一样,但是回味下来,就有了味道。不会矫揉造作,不会刻意杜撰。不会为写作而写作,为博取眼球去写那些比如“标题党”之类的文章。那些文章让人感到厌恶。

思考使人智慧,使人进步。文学的源泉就是作家对事物、对人物有独自的思考,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来求新。这样就能写出好文章。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事情,一般人眼中那就一晃而过。而在作家眼中那就要从平凡的事情中去发现真善美,假丑恶。就可以把事件的真实记录下来,通过文学创作,形成文章,形成一篇精美的散文。

要写好文章,写作的动机一定要单纯,我不为追求稿费而写作,不追求发表而写作。我的写作动机就是快乐自己,愉悦读者,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积极向上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读完我的文章后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文学是愚人的事业,你只要有一股傻劲儿,就有可能成功”。我将做一个文学路上默默耕耘,孤独前行,埋头在无味的文字里,在冰冷的键盘上,在闪烁的荧屏前,安放自己的心灵,寻找文字带来的快乐。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渗透在文字里,借助文字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感受。感受创作过程的快乐,丰富的自己的退休生活,做一个文学道路上的苦行僧。

六、站在故乡望远方

小时候,我总想离开家乡的走向远方。如今我已经在成都工作生活了,也去过北京,还在神圣的人民大会堂参加过会议,梦想已经实现。

明年我就退休了,受到蒲江作家卢树盈老师的启发,我回到老家,承接我爷爷刘府朝开办私学,授人以渔的举措,办了一个农家书院(竹韵书院),开展文学讲座,让附近的孩子来这里研讨文学。竹韵书院已经基本完工,它处于成都东部丘陵地带的赵家沟里,书院就在一丛苍翠的竹林掩映之下,从竹林飘来的清香灌满书院,书院因此而得名。书院有藏书1500余册,主要以文学、农业知识为主。实行个人自愿参与,免收学费,提供免费午餐。书院设有娱乐设施,平常向村民开放;免费提供茶水;计划订阅报纸,供村民阅读。已经在对30来个孩子进行文学辅导了。我想,故乡的贫瘠主要是文化的贫瘠,我要用文学和文化回报乡邻。故乡可以留魂,山水可以寄情,梦想可以努力实现,远方其实不远,就在你的脚下。我要再次站在故乡的土地上眺望远方,做一个对乡亲们有用的人。

最后再次感谢蒲江作协专门为我举办这次分享会。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再与大家分享我的第三本新书,也就是我想追求的多胎。我计划在70岁前完成5-8本书(小说和散文)的创作和出版。我的梦想就是要生一屋子的文学孩子,就像林清玄笔下的百合花一样,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让那灵性的百合挺秀的风姿,成为最美丽的风景,让文学之花开遍故乡大地。

作为蒲江作协会员,我这个曾经的蒲江人,感到骄傲与自豪!祝愿蒲江作协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作家们团结和谐,越来越好,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谢谢大家!

祝各位领导、老师、朋友夏安!

蒲江县作家协会会员 刘元兵

二〇二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