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的谬误──来自西方的挑战

07-30 作者:古古

诺贝尔的谬误

──来自西方的挑战

赖 建 青

诺贝尔的谬误,给世界制造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在化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常说“数理化,不分家”,可他在设立奖项时不设数学奖,却偏偏设了个与他毫不相关的文学奖,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令人不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设立诺贝尔奖,他的初心是想激励人们要奋斗,无疑是好的,可在设立奖项时却出现了巨大的谬误:因为设立世界性的奖项,每个奖项中都必须是有共性的,方能有共论;而不能存在两种不同相互排斥的元素,否则就不能成为奖项。

这诺贝尔显然是没有想到的,所以才导致了莫言得奖是荣誉还是耻辱大辨驳的矛盾。

文学的定义是一种用口语或文字作为媒介,表达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方式。当文字不单单用来记录(史书、新闻报道、科学论文等,而被赋予其他思想和情感,并具有了艺术之美,才可称为文学艺术,属于语言艺术。

“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思想”和“情感”等词语都与政治相关。既然与政治相关,全世界有两百多个国家和民族,而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各自的主观意识、宗教信仰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思想,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

当今世界从大致上可以分作东西方两大阵营,即东方的社会主义和西方的资本主义、东方的无产阶级和西方的资产阶级,其两者之间有着完全对立的主观意识,文化也有根本的差异。

毫无疑问,东方与西方由于世界观价值观的截然不同,之间的文学是没有共性的。

尽管有些人鼓吹所谓“文学与政治无关”的论调,可文学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无法改变的。

当代哲学家毛泽东曾明确指出:“一切文化和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超越阶级与政治并道而行的艺术是不存在的。”

可为什么生活在东方中国的莫言却能获得西方授予的大奖呢?

莫言在中国作家队伍中算不上很优秀,功底比他深文笔比他好的大有人在,可为什么偏偏是他得到了西方的青睐呢?

这个问题只要从西方给他的颁奖词中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中国历史上重复出现的同类相残的行为证明了这些苦难……”

从颁奖词以及莫言的作品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莫言不惜用极其恶毒和肮脏的文字诋毁丑化中华民族,以谄媚西方;他借口说文学艺术是专门揭露曝光社会黑暗的,却又恬不知耻地写下赞美歌颂日本人的散文……

我们知道,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是从原始社会一步步走来,都经历了蛮荒、愚昧、无知甚至于荒唐,以及落后和贫穷,才一步步走向进步走向发展;而且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经历了千百年的摸索和奋斗,都有着不堪回首的往事和历史,没有哪个国家或民族的文明是与生俱来的……

台湾学者李敖曾经深有感触地说:要想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首先得背叛和出卖自己的祖国……

毫无疑问,莫言正是以背叛并丑化祖国去得到西方赏赐的。

在科学领域,诺贝尔曾经作出过卓越的贡献,无疑是化学界的天才,可在文学方面诺贝尔却明显的先天不足,营养不良,他所创作的作品不被人们看好,而且对文学的认识也很肤浅。

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诺贝尔显然没有想到的是,在自己所设立五个奖项当中的文学奖在世界上没有共性,也就是无法在世界上得出共论的奖项,并且给文学界带来了许多的争议和麻烦。

没有共性,无法共论,面向世界评选诺贝尔文学奖不但毫无意义,而且还引发了东西方之间根本的矛盾,就是一个不该设立的奖项。

从另一个角度看,诺贝尔的谬误却让诺贝尔文学奖成了一块试金石,折射出了莫言肆意诋毁丑化祖国跪舔西方的丑恶嘴脸。

诺贝尔文学奖是西方的奖项,与东方的主观意识有着不可调和的对立矛盾,根本不是世界性的奖项。

莫言诋毁丑化祖国的得奖是对祖国的犯罪,是西方对中华民族的挑战。

显然,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