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林散文:邂逅王小丫
邂逅王小丫
作者:李庆林
与王小丫老师的相识是个缘分,是个不期而遇的缘分,是个志趣相投的缘分,是个让我励志的缘分,更像是个冥冥之中天意安排的缘分。
8月27日,县作家协会组织了一次采风活动,去座落在新青森工集团松林林场的郭小川纪念馆和“三唱园”进行采风创作,我在那里结识了王小丫老师。
我们在“三唱园”的凉亭坐下来聊着天,从言谈中得知她是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人,本名王英,献县政协常委,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沧州市三八红旗手,2018“沧州骄傲"十大新闻人物,2021年度沧州十大新闻人物。
进而得知她酷爱文学创作,擅长写散文、报告文学等体裁,经常参加省内外一些文学创作研讨论坛等活动,在当地小有名气,曾获全国第八届冰心散文奖、“我与金庸”全球华文散文征文奖。(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与她短暂的交流,大致了解到小丫此行是为了写一部纪实文学《回民支队》收集创作素材而来伊春的,这里居住着一位回支老兵吴树堂爷爷。
由于吴爷爷近期身体不适,刚出院没几天,每天在家里输液,不便接受采访和看望。王小丫与伊春森工集团董事长李忠培是河北沧州老乡,之前小丫来伊春是李忠培董事长接待她。这次到伊春后小丫就被安排暂时住在了新青林业公司的旅游山庄。我们采风去的郭小川纪念馆与这个山庄相邻,经过郭小川纪念馆馆长刘景林的引荐,这才有了我与王小丫老师的邂逅和接下来在伊春的行程。
王小丫向我们讲起了创作《回民支队》纪实文学的来龙去脉。由于王小丫与回支总司令、民族英雄马本斋同为河北沧州献县人,河北省作协就交给她创作《马本斋传》纪实文学的任务。可小丫觉得仅仅写马本斋个人是不能全面反映回民支队老兵当年抗战历史的,应该把回民支队集体的英雄事迹一同展示出来才更有意义。
“如果文学作品只去歌唱英雄个体,而不去书写广大战士集体,那怎能对得起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无数抛头颅洒热血先烈们,又怎能教育好下一代,我要讴歌他们!”这是王小丫当时的想法。
接到创作任务的王小丫,也曾一时陷入尴尬境地,有些人对她的做法不理解,甚至怀疑她能否坚持下来,好心的文友也劝她别给自己找麻烦了。她也清楚自己并非专业的文史学者,还不是回族,要写好这部纪实文学,将承受不可想像的艰难,但她是一个不甘碌碌无为的人,是一个敢于挑战的人,明知艰难也要去尝试的人,责任感使命感促使她毅然决然接下了这个任务。
承接创作《回民支队》纪实文学这样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是需要详实的史料作为支撑的,她开始整天泡在河北省图书馆、档案馆、党史办等处,四处搜集历史材料,可是现存有关回民支队的史料有限,尤其是缺乏回支老兵的个人信息和相关资料。
为了收集创作《回民支队》的素材,让这部史著内容更加鲜活、更加真实地再现当年回民支队的抗战风采,她决定寻访当年回支老兵,从他们的叙述中得到鲜活的故事,让这部史著以鲜活的故事和详实的史料展现在读者面前。于是她开始了一个人的“长征”,已历时三年之久,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抢救性地寻找挖掘回民支队老兵的抗战故事。
了解到这些,已经让我开始对王小丫肃然起敬了。我能感觉得到,王小丫是一位非常重感情的人,也是心存大善之人,她所做的事,一定会赢得人们敬佩,其行为令人崇敬,堪当典范!
在郭小川纪念馆午餐的时候,王小丫给我们讲了一段她采访回民支队老英雄张书坤将军的片段。居住在武汉的原解放军中将张书坤老人曾经是回支司令马本斋的警卫员,之前小丫曾经采访了一次,觉得与老人很投缘,时常想起与老人在一起的场景。
有一次王小丫在江西采访结束后,本打算去采访一个居住在青岛的回支老兵,可是她的心里却突然产生要去看望张书坤老人的急切心情,不由自主地再赴武汉去看望张书坤老人。
这次看望张书坤老人过后一周,她接到了老人离世的噩耗,老人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当
她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她说:“我与老人家有缘,冥冥之中就想去看看他,这也许就是我与老人家的心里感应,他在呼唤我见他最后一面。”
她当天在日记中写到:书坤爷爷今天归队,我会永远怀念您。
“尽管我知道,我自从决定做回民支队报告文学的那天起,就己经把自己逼上了一条绝路,我拼命的争取才得到了和老英雄们见面的机会,可我也注定要承受他们的离去带给我的悲伤,这两年我流过太多的眼泪,这种痛只有我自己最清楚。”那天在郭小川纪念馆,她是流着泪哽咽着讲述完这段情景的。
我们要返回五营的时候,她依依不舍地送我们,说偌大一个山庄儿,就她一个人在那儿住,虽然住处很宽敞很舒适,但是她感觉很空旷,有些凄凉,有与世隔绝的感觉,尤其是附近有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女人,偶尔到她的窗前晃来晃去,又让她感到有些恐怖得慌。
小丫与我们邂逅之后,她想要是能够与我们这些文友在一起该多么好啊,有共同的爱好和话题,还能结交几个文友,也是以外的收获呀。她的这种想法我们也意会到了,所以我们就邀请她来五营看看红松原始林。
提到红松,她顿时来了精神,她说,以前到过五营森林公园,看到红松高大挺拔,顶天立地,已经对红松树由然而生敬意了,但是当时游园时间短暂,没有与红松近距离接触。“我很仰慕红松,敬慕红松仪仗队,我多么想成为红松仪仗队的一员,这次要是能再去看看红松,看看红松仪仗队,我也就不虚此行了。”
我听到小丫说这些话,我又一次被她感染了,这么有情怀的美女作家,她不但深爱着自己的家乡,用浓郁的情怀、真挚地情感和社会责任心赞美讴歌家乡,为创作《回民支队》寻找回支老兵收集素材而义无反顾地前行,而且对伊春红松树也颇有情感,这让我产生了要进一步解读她内心世界的强烈想法。
第二天早晨,五营森工集团公司安排她入住在五营宾馆。小丫与公司经理张相安提到在郭小川纪念馆与我们几个文友邂逅的经过,想让在五营居住的文友陪同她再去看看红松仪仗队,这才有了我与小丫邂逅的缘续。
几天里,我陪同小丫去了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丰林自然保护区、自在乡里田园民宿景点、平山松鼠养殖基地、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景区。
小丫对伊春的红松树情有独钟。
以前小丫来过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她对园内的红松仪仗队念念不忘。这次小丫到五营的当天,我就陪着她去了五营森林公园。她入园后就直奔红松仪仗队景点,看着她那抱着红松树的那种亲昵,注视红松树仪仗队的那种神情,已经将自己融入到了红松仪仗队队列了,俨然小丫也是红松仪仗队的一名队员。
小丫这次在五营的几天里连续两次去了五营国家森林公园,都是奔着红松仪仗队去的。“这里的红松树我怎么看都看不够,我真的好想好想依偎在它身边,感受它的耐寒傲霜、枝繁叶茂、挺拔伟岸,偎依在它旁边能感觉到它传递给我无穷的力量,鼓舞着激励着鞭策着我心无旁骛地向着既定目标前行。”她对红松树很亲切,对红松仪仗队很敬仰,搂着红松树,偎依着红松树,看到她很投入很动情的神态,也让我开始对她的感到亲切和动情了。
从一些报道王小丫老师的信息图片中看到,她采访那些回民支队老兵的时候,专注地倾听着老兵的讲述,挽着老兵的臂膀,偎依在老兵肩头,似在撒娇,似在安慰,她自己也沉浸在一种幸福的氛围里。
我跟随小丫看望回支老兵吴爷爷时,见到她偎依在吴爷爷的肩头,很幸福很幸福的表情流露,让我联想到了她偎依着红松树的情景,我似乎懂得了她为什么对红松树那么敬仰和情有独钟了。她是把吴爷爷比作红松树了,与红松树亲昵就好似偎依在吴爷爷怀抱里,偎依在每一个寻访到的回支老兵怀抱里,伫立在红松仪仗队队列里就如同站在了回支老兵的抗战队列里了。
三年来,她为了纪实文学的纪实性,不怕辛苦,不怕麻烦,不计报酬,不图名利,东奔西走,奔走于祖国各地,追寻回民支队革命先烈和官兵的战斗足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采访了众多回民支队当事人和英雄后人,记录整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使回民支队的辉煌奋斗史越来越来丰富,人物越来越清晰丰满,十分难得,十分珍贵,为世人留下了一份回民支队革命历程和革命精神弥足珍贵的遗产。
随着她采访挖掘素材的积累,回民支队抗战老兵的感人故事已然印在了她的脑海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浮现在她的眼前。她感到自己也已经成为了回民支队一名扛枪的女兵,一股股热血涌上心头,激励着她义无反顾地阔步前行,她要成为了一名文学创作战场上的一名冲锋战士。
完成一部纪实性的《回民支队》纪实文学,面临的困难太多了,且不说在全国各地寻找当年回支老兵就像大海捞针,还要辗转各地进行采访,即便是找到了当年的回支老兵,那个年代的回支老兵的年龄也应该都在90岁以上了,能否记得起讲述得出来那些抗战故事还未可知。
王小丫还发挥自己是县政协委员的作用,履职尽责,献言献策,提交了《关于建立冀中回民支队纪念馆的提案》。她在自己的微信朋友里写道:“我拼尽全力也要写好我的长篇报告文学《回民支队》。因为许多年后我将枕着它长眠。”这是多么大的决心和执着的信念,支撑着她愿意付出一生的努力去完成有这个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
当年,随着回民支队队伍不断壮大,大部分汉族人参加到队伍中来,也有满族、蒙古族、锡伯族等民族的同胞,同时还有参加到抗战队伍的日本人,当时有人称之这些日本人被为“日本八路”。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这些“日本八路”参加抗战的经历更是不容忽视的历史史料。
目前小丫了解到,有3位“日本八路”曾在回民支队战斗过一两年,他们当中有的人写有回忆录。为了对抗战回支老兵的慰藉,为了抢救国家民族历史史料,为了尊重历史教育后人,即使远渡重洋,她也要去寻找这些回支老兵的素材,去真实地呈现那段民族抗战历史。
小丫是一个为梦想而激情燃烧的人,是一个不惑之年依然激情四射的女人,明知以她的收入是难以维继到全国各地去寻找回支老兵素材所需的各项费用,但她还是选择了这条艰难的路,这也是她更加值得让我敬佩和动容的一个因素。
她正在热情激昂地踏步在文学创作的征程上,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为了社会责任与担当,更是为了写出一部全面展示冀中、渤海各族人民团结抗战的纪实文学《回民支队》而艰难地跋涉着。
小丫说:“我知道完成这样一部现存史料不全的纪实文学,但我愿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起这一历史重任,5年如果不够,就用10年,如果还不够,我就一生都奉献给这部大书!也许会把我压伤,也许我会被压倒,但只要压不死,我将义无反顾,直至圆满完成这个任务。”这需要吃得了清苦、耐得住寂寞的敬业精神,需要非凡忍耐力和承受力。
小丫有一个让她感到骄傲的女儿,有一个理解支持她的丈夫,还有一些闺蜜和志同道合的文友,有回支老兵英勇抗战精神的召唤,有回支老兵的后人逐渐对她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更有当地媒体对她的善举善行宣传报道的激励,这些都是让她坚定信心执着追求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
早在小丫刚刚决定接受创作《回民支队》这部纪实文学的时候,女儿就给她吃了定心丸:“妈妈,你不用担心费用的事,资助的钱不够用,咱就花自己的钱,我们支持你!”
到全国各地寻访回支老兵收集那段抗战历史素材,还需要有个强健的身体,这哪是一个女人吃得消的!好在她的身体素质挺强健。“我必须保持一个好体能才能完成好寻访回支老兵的任务,我不能因身体原因耽误创作《回民支队》,我每天都坚持走一万步以上锻炼身体。”
见到王小丫的第一印象就是她走路的气势,双臂摆动,大步流星,阔步前行,很有活力,很有劲头,给人的感觉是一个说干就干说走就走干脆利落的女人。
有一天晚上,我陪着她在伊春的步行街上散步,街上已经很少见到行人,只有两排路灯站立两旁,好像是特意迎接她似的,她忽然来了兴致,让我找个地方坐着歇会,她要感受一下疾步行走在这条大街上的感觉。
她甩动着手臂,放开步伐,大步流星地疾步在伊春的步行街上。她的兴致很浓,灯光下映照着她矫健的身影,一会疾步向前,一会张开双臂原地旋转,长发飘飘,婀娜多姿,宛若在安徒生童话世界里那座森林城堡中的美丽公主浮现。
“伊春的空气真好,我之前去其他地方总是感觉呼吸不顺畅,身体也感到疲惫,回到家后还病上一场,这次在伊春感觉特别好,空气清新,呼吸顺畅,感觉浑身有使不完得劲。”她对我说:“我要在伊春买房子,感受松香的味道,呼吸新鲜的空气,在这里进行文学创作应该会很惬意。”
步行街上回荡着她开心的声音,路面上辉映着她那长发飘飘的身影。我看到了一个活泼童趣活力快乐的王小丫。我有些感慨:“这才是一个女人应该有的生活,可她怎么就选择了一条艰难跋涉的路呢!”
那天她回到宾馆已经是深夜11点多了。
几天下来,我感受到了她为了完成《回民支队》这部纪实文学到全国各地奔波劳顿采访收集那段抗战历史素材所经历的艰辛。我忽然感觉她有些像是《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不过那个三毛是为了个人情感的流浪,而小丫是为了完成创作《回民支队》励志的长征。
小丫说:“我一个人的长征也是一支部队,有那么多回支老兵和他们的后人在迎接着我呢!有那么多的文友和爱心人士支持着我呢!有你们的加持,我就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和继续走下去动力。”
小丫的爱心感动着许多人,小丫的爱心之举让回支后代真心实意情真意切地要深表谢意和感恩。
我了解到,小丫在寻访回支老兵收集素材的同时,还帮助回支后代寻找当年抗战回支烈士的消息,经过她的帮助一些回支后代寻到了自己亲人,有的回执后代得以前来烈士纪念碑前祭拜,有的回支烈士后代把烈士英魂迎回老家,圆了许多回支后代的寻亲夙愿。这些回支后代对小丫万分感激,总要以隆重的礼节来感谢小丫,都被小丫婉言谢绝。
在丰林自然保护区游览红松原始林的时候,我听到小丫接了一个电话,也是一个回支后代为了感谢小丫为他们寻到了亲人,想表达对小丫的谢意。由于小丫一直奔波在寻访回支老兵和抗战素材的路途上,打电话的这个回支后代一直没能实现面谢小丫的愿望,心里总是记挂着要当面感谢小丫这件事。这次通话就是再次确定小丫回沧州的时间,以便做好隆重面谢小丫的准备。
我看到了《镇海吼吼》播放的一段视频,戴信烈士的侄子戴明万寻找戴信80多年,在小丫的帮助下,戴信烈士的十余名亲属及戴庄子村委会的成员,在阜城回民支队烈士墓园祭拜了抗战回支先烈。在烈士纪念碑前,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戴庄子村委会分别将两面锦旗送到王小丫手中,其中一面锦旗上写着“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王小丫说:“能为先烈做点儿事,自己心里感到很欣慰。”
这次小丫来伊春之前,她是应贵州青年文学研究会邀请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创作学术年会活动,当会议结束她准备返回家乡时,河北沧州出现疫情,她回不去沧州了。
哈尔滨也有一个当年抗战的回民支队老兵爷爷,也是她计划中采访的其中一个,那就前去哈尔滨采访和看望这个老兵爷爷。
谁知意外情况总是突如其来,当她到达哈尔滨时,哈尔滨突然出现疫情反弹,她也进不去哈尔滨了。
前两次来采访哈尔滨这个老兵爷爷,就是因为疫情的原因而没有如愿,这次又是因为疫情突然反弹而搁浅采访。她有些懊恼地说:“我怎么就与这个回支老兵没有缘分呀?每次来都是因为疫情的原因而不能谋面。”
多地疫情反弹,打乱了她有序的行程。她想:“既然进不了哈尔滨,回不了沧州,也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等候上,先去伊春看望吴树堂爷爷,等待疫情好转再去哈尔滨。”就这样她再次踏上伊春之旅。
小丫两年前就来过伊春,采访过两次渤海回民支队的老兵张树堂老爷爷。她与老爷爷有个约定,就是每年都来伊春看望一次吴爷爷,爷俩已成为忘年之交、莫逆之交。
小丫的这种执着精神和坚定信念令我钦佩和感动,我很想进一步了解小丫老师的内心世界和动力源泉,这次就随同小丫一起去看望吴爷爷。
吴树堂老爷爷的大儿子吴绍文接待了小丫和我,在晚餐的时候,从吴绍文的讲述中得知,小丫与老爷爷的约定还挺有故事呢。
2020年12月,小丫第一次踏上了采访吴树堂老爷爷的伊春之旅。
吴爷爷原籍河北孟村,是渤海回民支队的战士,曾亲眼见过马本斋,也是烈士黄骅牺牲的见证者,心中装着很多回民支队当年的抗战故事。
小丫来的那天早上,吴爷爷早早地起床整理好衣着,期盼的眼神不时地向外张望,精神头十足地等待着小丫的到来,这让家人都感到惊奇,因为平常吴爷爷平时都得上午九点以后才起床。
吴绍文叔叔对我说,他父亲以前经常给他们讲回民支队抗战的故事,可儿女们都不以为然,根本就没有往心里去,有时还表现出听得不耐烦的态度。
由于家里的人也一直没有认真地听过吴爷爷讲述那段回支抗战历史,时间久了,吴爷爷也就没有讲述当年回民支队抗战故事的兴趣和激情了。小丫的到来,重新唤起了吴爷爷对当年回民支队抗战的历史情景,吴爷爷显得异常兴奋,就像是遇到了能倾听自己心声的知己,思路清晰,语言风趣,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
吴爷爷回忆起当年回民支队的战斗经历,兴致勃勃,一改平日沉默寡言的状态,尤其是小丫问起黄骅被叛徒杀害的细节时,吴爷爷的情绪有些难以抑制,如同当年亲临现场的情景,详细地叙述自己目睹伙伴被残杀、自己急中生智临危脱险的经过。
到了第三天的时候,聊着聊着,吴爷爷却表现得没有兴致回忆往事了,好像突然间失忆了似的,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这让家人由惊奇转为惊呆,怎么讲着讲着就突然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家人就把他这两天讲述的故事重复给老人听,可吴爷爷依旧是一副呆呆的表情,一副什么都想不起来的样子,这让家人和小丫都无可奈何。
小丫走后,吴爷爷与家人交了实底。原来老人家留了个心眼,自己如果把故事都讲完,小丫就不可能再来了,所以他故意保留了一些,是为了让小丫以后还能再来看望自己。从这一点能够让我们体会到吴爷爷真的把小丫当成倾听自己心声的知己和亲人了。
“小丫,明年你一定要再来啊,爷爷想你啊……”“爷爷,我发誓一定来!”这就是王小丫与吴树堂老爷爷的“拉勾”约定,也是小丫到了哈尔滨没能如约采访继而来到伊春的缘故。
吴绍文叔叔还对我说,他父亲已经把小丫当成自己的孙女了,并嘱咐家人,要把小丫当做吴家人看待,自己百年之后,也要小丫常回吴家看看......
“现在我真的很后悔,没有把父亲讲述当年在回民支队战斗故事记录下来、保存下来,这是一个损失,当年没有认识到。”
吴绍文叔叔惋惜地说:“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回民支队而言,我都感到自己犯了个不可弥补的错误,因为这些年父亲也不谈当年回民支队的事了,也许是我们的漫不经心让父亲再无兴趣谈起,也许父亲真的记不起来了,毕竟是90多岁的老人了。”
“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回支老兵们、回支后代、知情者们多已风烛残年,日暮西山……我为此日夜焦虑,曾天真地乞求时间过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她在一条寻找回民支队老兵、寻找回民支队战士后人、寻找回民支队史料故事的求助信息上这样写到。
小丫说,现在我这个七零后如果不怀着急迫的心情,抢救性地去挖掘当年回支老兵那段抗战史料,那么以后的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的孩子们想做这件事就更难了。
这让我感受和体会到了小丫老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担当作为精神。
9月4日上午,我陪同小丫来到了吴爷爷家,老人家刚打完点滴,听说小丫来了,就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客厅见小丫。
我是初次见到吴爷爷,在吴爷爷家里见到小丫与吴爷爷交谈时的情景,与小丫描述之前见到吴爷爷的精神状态有些不同,老人说话已有些不清晰,但能够用简短的话语回应小丫的问题。吴爷爷说:“我见过马本斋,他长得挺好看,对老百姓可好了,可可爱了。”
吴爷爷对我和其他人并不关注,眼神却一直落在小丫的脸庞上,随着小丫身体的移动而转动,看来吴爷爷与小丫真的是心心相通,小丫能走进吴爷爷内心,吴爷爷盼望小丫在自己心里永驻,时常开启一下储存当年回支抗战故事的那扇小门。
小丫像以前来采访时一样紧挨着吴爷爷坐着,一会静静地看着吴爷爷,一会挽着吴爷爷的手臂,握着吴爷爷的手,依偎在吴爷爷的肩头,那种见到亲人享受亲情的幸福溢于脸颊,游走于眼神,怎能不让人被眼前的情景所感染。
小丫说:“即使这次不能采访到更多的素材,能再次看到吴爷爷,握握吴爷爷的手,伏在爷爷的肩头上喊几声爷爷,也算是再次感受到老回支的亲情了!
为了不让吴爷爷累着,小丫依依不舍地站起身来,开始进行采集吴爷爷的手印,带回去捐赠给当地回民支队纪念馆。
我帮着小丫采集吴爷爷的手印,我托着吴爷爷的手,小丫往吴爷爷的手掌上涂印泥,吴爷爷很配合地翻过手掌,五指岔开的手掌沉稳地摁在宣纸上,印上一个清晰的大红手印,留下一个回支老兵又一厚重的历史印记。“这是一双扛枪作战、保家卫国的大手啊!”
这次我有幸随同小丫见到吴爷爷,并与吴爷爷合影留念。伊春的一位文友徐龙江为这个场面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小丫此行兑现了对吴爷爷的承诺,不负爷俩的约定,应该是幸福满满、亲情满满吧。
“王小丫是一位非常重感情的人,也是非常善良的人,她做的事情我们做不到,王小丫老师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为您骄傲,为您自豪。”这是我们在郭小川纪念馆采风的一位文友在发表的作品中由衷地感慨。
在我陪着小丫的几天中,每当我谈及母亲话题的时候,她都很感慨地对我说:“庆林哥,你这个年龄了还有老母亲可以陪伴,你多幸福啊!”“母亲在世的时候,我也没能常陪在她身边,现在我再也没有机会陪伴我的母亲了。”在她的眼光和表情上我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酸楚和对母亲的愧疚。
她决定接受创作《回民支队》时,老母亲已有八旬高龄,父亲去世的早,她懂得老母亲多么需要她这个女儿陪伴在身边,她也应该尽为人儿女应该尽的孝道。可以为了完成写《回民支队》抗战事迹这部纪实文学,她不得不一次次踏上征程,一次次愧疚地离开母亲,开始自己一个人的“长征”。每一次出行就是与老母亲的一次残忍别离。
回民支队健在的战士遍布祖国各地,为了寻访到这些老战士,小丫常年奔波在外,他和家人总是聚少离多。每次出门,小丫年迈多病的母亲总是数着女儿回来的日子,盼着她回家。如今母亲与她阴阳两隔,她说母亲再也不能等她回家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2020年9月,老母突发急症而逝,为人儿女再没有尽孝道的机会了,这成为她心中的痛和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母亲过世11天后,她又踏上了寻访回民支队老兵的征程,内心的五味杂陈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只能以《回民支队》纪实文学的早日问世来告慰逝去的亲人。
小丫每次完成采访,受访的老人都与她难舍难分,直到泣涕涟涟。她创作《回民支队》纪实文学已经不仅仅是自己的事了,而是当年回支抗战老兵生死相托的大事。小丫说:“能为抗战回支先烈做点儿事,自己心里也会感到很欣慰。”
“你什么时候能写成啊?我还能看得到不?”这样的话,一次次地揪着她的心,她不能辜负这些对她抱以期望厚望的回支抗战老兵,即使再艰难她也要承受这份压力和孤独寂寞,一如既往向着既定目标奋力前行!
三年来,她走过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黑龙江、山东、江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留下了她一个人披星戴月的清苦之旅,她成了疫情中走南闯北的逆行者。
在丰林宾馆,她与吴绍文叔叔通话时提到挺感激我陪同她这么多天,说是感觉我在同情她可怜她一个人在外奔波才陪同她的。说句心里话,我达不到观音菩萨的境界,也没有救世主的能力,我没有理由同情任何人,更没有资格去可怜任何人,不过一个女人的“长征”倒是挺让人敬佩,也挺让人心疼的。
我敬佩她的执着担当、仰慕她的大爱奉献、至于她的才华名气我是一无所知,也没必要知晓。眼前小丫的善意善缘善行已然让我感动,这就足以让我为她完成创作《回民支队》尽一点力所能及的心意了。
我能做的只不过是尽文友之谊,行待人之道而已。因为我坚信: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爱心助人积善呈祥。这也是志愿服务精神对我的激励和鞭策。
9月6日,我与小丫在丰林宾馆经理夫妇的陪同下吃的早餐,收拾好行囊,小丫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几天下来,小丫与宾馆经理孙成荣也成了好友,互相加了微信,留了联系方式,小丫对宾馆经理夫妇几天来的热情接待很感激,动情动容的内心世界时常溢于言表。“伊春人真好,热情大方,待人厚道,处事实诚。”
将近中午的时候,我陪着她去伊春市医院取核酸检测报告,小丫要离开伊春继续她一个人的“长征”,因为她这次是要去青岛采访一个回支老兵。“既然因疫情原因回不去沧州了,那我就继续行进在“长征”的路上吧。”
小丫对伊春也是很有情感的,她之前就已经在伊春认领了三棵红松,还把在伊春的见闻讲述给了贾平凹老师。小丫说:“我还要把贾平凹老师请到伊春来。贾老师说过,他还没来过伊春,也要来伊春认领红松,还有意在伊春认领一座山。”
说来真的挺神奇的,且不说前两次小丫的到来让吴爷爷精神矍铄、妙语连珠、金句频出,这次小丫的到来让老天爷都对她十分照顾。
到嘉荫的第二天,天还没亮就下起小雨,整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云。小丫惋惜地说:
“今天怎么这么不凑巧,计划的游览可能要泡汤,来到嘉荫却没能游览茅兰沟等景点也挺遗憾的呦。”我安慰她别着急,“你为创作《回民支队》并为回支老兵寻亲而各地奔波,你的这份善缘善行之举会感动老天爷的。”
果真上苍有灵,上午8点多钟,天空的乌云很快散去,瓦蓝瓦蓝的天空飘着几块白丝巾似的云彩,小丫的心情豁然开朗。我们游览了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还有幸参加了嘉荫县首届民间奇石根艺展,嘉荫县文联主席丁尚升等文友陪同了观展。由于第二天丰林县委宣传部部长要到五营镇调研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我要赶回去迎接领导调研,小丫也与我一同返回到五营,游览茅兰沟景区没能成行,小丫略显遗憾。
黑龙江有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嘉荫的文友尽可能地让小丫品尝到更多种类的江鱼。五罗中的哲罗,每年都是在白露节气后江水变冷之后才能捕捞到,我们去的那家江鱼餐厅经理听到小丫是远道而来,就推荐说今天刚好收到一条哲罗,也是今年捕捞到的第一条哲罗。
小丫常说她自己是个吃货,别说,她还真有吃的口福。席间大家打趣地说:“这条哲罗这个时候游上来,也许就是来欢迎小丫的,一个吃货不远千里到来,怎能不让她饱个口福呀!”
几天里,嘉荫的文友对小丫热情接待,特意安排在黑龙江边的小渔村给小丫接风,兵团农场党委宣传部的杨明部长等人陪同,观光了农场江边风景,嘉荫县城俄罗斯商品街和沿江广场风景,游览了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离开嘉荫时,小丫给了这几个文友每人一个深情的拥抱,并邀请嘉荫的文友以后一定到沧州去,给她一个回报嘉荫各位文友的机会,这个祖国北方边陲县城给她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和浓郁深情。
小丫很注重仪表,皮箱里装满了各式各色替换的衣服,出门前总是精心地打扮一番,以更加靓丽的形象出现在场合中,展示她的风采,这既体现她个人的品味,也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小丫还特别幽默,出门不忘涂口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给你们点儿颜色看看。”既有天真又有童趣,还很有意境和诗意。我真的希望这种天真童趣爱美是她生活的常态,不与风尘仆仆地全国各地奔波收集《回民支队》素材扯上关系。
小丫准备离开伊春的那天早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这让小丫和我的心情都有些沉重。小丫坐上了通往伊春机场的出租车,外面的雨下的更大了,这也许是吴爷爷舍不得小丫离开而垂泪,也许是老天爷在挽留她。
小丫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也是深怀着感恩之心的人。
听嘉荫县作协主席张世忠与我通话时说,小丫到达伊春机场后与他通话,泣不成声地说着依依不舍道别的话语,感谢在嘉荫的几天里文友热情的接待和陪伴,小丫言语之间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把张世忠都感染地眼眶湿润、声音哽咽。
在小丫微信上可以感受到她当时的心情。“又一次哭着登上了飞机,我这次‘流浪伊春’本应颠沛流离才对,却因为一群陌生的伊春朋友一路接力,竟然顺利得难以置信。连老天爷都那么配合,每天都晴空万里,只在我走时下着情意绵绵的雨……还有伊春朋友们淳朴而催泪的大实话。”“我在座位上哭哭啼啼,旁边的小美女一直在看我……我心里想:最起码这一刻,我比你幸福。”
她对伊春之行的依依不舍,有对吴爷爷的亲情,有对红松树的敬仰,也有被伊春文友的真诚而感动。
一个人的长征,我没想过,我也做不到,所以我很敬佩她,更愿意为小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王小丫的精神感动着回支老兵和老兵的后人,感动着上苍和日月星辰,也感动着每一个关心关爱小丫的人。我坚信,凭着她执着的信念和顽强的精神,以及她多年的文学功底,王小丫一定会完成她的《回民支队》报告文学。愿王小丫早日完成《回民支队》这部力作。
作者简介:李庆林,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丰林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伊春市诗词学会会员,伊春市作家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