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本影响深远的书籍

11-20 作者:探索之子

我将综合豆瓣评分和各大书评网站信息,暂时每个领域为大家推荐10本入门书籍;此文主要推荐哲学入门的书籍。

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入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我们渴望洞察,企盼理解,但我们的生活被常规攫住了,不时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或“娱乐”活动分神。我们失去的是思考的快乐、理解的挑战、灵感,以及哲学的慰藉。我们都是借着思想而生活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事哲学,而在于是接受一种廉价的、没有挑战的替代品,还是试图进行真正的思考。哲学不会使我们富有,却会使我们自由。

哲学

Philosophy

哲学不会使我们富有,却会使我们自由。

01(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柏拉图:《理想国》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多么强烈的憧憬与向往!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这正好印证了对话结尾的宣言,“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正义和智慧不仅是国家的主题,也可以说是整个宇宙存在的本质,因为国家的起点“就是永无止境的时间以及时间带来的变化”。

02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因此,这本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一个幸福的生存。

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在这世上存在三种力:明智、力量和运气。我相信运气至为重要。

031

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04

灵遁者:《重构世界》

《重构世界》为灵遁者创作的哲学书籍,首发于豆瓣阅读。该文以人为自己的”局限“出发,重新定义意识,即意识是物质逆熵存在的本征,从而以更广的思维角度来”重构世界“”重构认识“书中指出人是逆熵的存在,这也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体现,从而赋予了人在当代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的绝对存在和绝对意义。 [1]

作者以第三者身份,站在事外的角度,重新审视物质和意识,并对意识做拓展定义。正如序言中作者写到:”人就是人,人是一种属性。蚂蚁有别于人的认识,就是它的属性决定的。就是说蚂蚁变不成一个人,人也不能一下子变成蚂蚁。而属性恰恰是一种局限,跨越属性的认识,我们很难得到。“由此作者试图跨越”人“来认识我们自己。从而将意识定义为:”意识为物质逆熵存在的本征。“让意识从此脱离”大脑“不再仅仅是人的属性,拓展了意识。这是他哲学思维的第一个认识。以此为基点,作者肯定了人作为逆熵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赋予了人的绝对存在。同时《重构世界》为灵遁者科普四部曲的最后一本作品。其他三本为《变化》《见微知著》,《探索生命》。灵遁者科普启发很多90后,10后学习者。

05

傅佩荣:《哲学与人生》

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是一本教学的教材。他开设的这门课程在台湾大学受到热烈欢迎,被学生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在大二读了以后觉得是名实相符的。傅先生对于哲学很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比如在讲解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同时将中国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读起来没有专业书籍那么枯燥,因为贴近生活,才让哲学变得有趣。

06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备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全书分为“经学时代”和“子学时代”两部分,冯友兰先生以西方的哲学观念为架构,用翔实的史料做支撑,从孔子到康有为,客观呈现中国两千多年的哲学脉络。本书许多观点均为前人所未发,后人所不能改,基本架构也已被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堪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07

罗伯特•所罗门/凯思林•希金斯:《大问题》

本书的目的就是引导读者进入真正思考的大门。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以擅长授课和写作清晰晓畅著称,他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从而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叙述生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读者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哲学的殿堂,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

08

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

阿兰・德波顿了解现实人生的苦难,深深体会到这些苦难引起的伤痛;他认为哲学不应只是躲在象牙塔中的文字游戏,而是帮助人们解决心灵伤痛的良方。因此,他回到伟大哲学家身上,探索这些哲学家的智能,为我们提供舒缓现实生活郁闷的慰藉。

针对六个不同的人生问题──不受欢迎、缺钱、遭遇挫折、被认为有缺陷、心碎、困顿──德波顿分别向苏格拉底、伊比鸠鲁、塞内卡、蒙田、叔本华、尼采这六位哲学家取经,希望这些哲学家的个人体验与思想学说能够在我们饱受痛苦时,舒缓我们的症状,甚至根治我们的问题。通过阅读此书籍或许你可以找到不受欢迎、缺钱、遭遇挫折、被瞧不起、心碎、困顿的哲学心灵良方。

09

杰克•鲍温:《织梦人》

这也是一本小说体的哲学入门书,与《苏菲的世界》不同的是,《苏菲的世界》是从哲学史的角度展开的,而《织梦人》是从一个个单独而又互相联系的哲学问题角度进行展开。与14岁男孩伊恩一起,进行一系列奇特的游历。你会了解150多位哲学家的观点——从苏格拉底、孔子到诺曼•乔姆斯基。在每一章,伊恩都会遭遇一场发人深省的历险,跟随他,读者会追问那些永恒的哲学问题。梭罗曾经说过:“成为一名哲学家,不仅仅是有敏锐的思想,也不仅仅是去建立某个学院,而是要爱智如命。由此要过一种简朴、独立、高尚而值得信赖的人生。”

10

费尔南多·萨瓦特尔:《哲学的邀请》

哲学有什么用?它在教育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已经习惯于认为科学能够解答我们的许多疑惑和问题,但是有些问题依然存在,因为它们不可能有一个终极的答案。它们在我们作为人的一生中始终伴随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地重复着自己:它们是关于死亡、真理、宇宙、自由、正义、美和时间的问题。

本书揭示了哲学中的问题如何与当下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阐述了我们自身必须面对的问题:我认为理所当然的“我”到底是谁?对我来说活在世上意味着什么?我在什么意义上是自由的?死的想法是如何影响我的生活的?本书并不打算一劳永逸地回答所有这些问题,而是希望以一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意义的方式继续将它们提出,同时也尝试性地做出一些回答,以帮助我们理性地与这些问题共同生活。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