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河:黄庆丰朗读《我用残损的手掌》之赏析

06-09 作者:傅国河

黄庆丰朗读《我用残损的手掌》之赏析

傅国河 / 滁州朗读者

(全文3100字,阅读约需12分钟)

戴望舒,是我们大家比较熟知的一位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也是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他的一首代表性作品。诗中蕴含寓意深刻的意象以及诗人身为一个中国人对祖国未来的担忧,以及对于身处苦难中的同胞的同情,字里行间,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美好期许,表达出诗人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

其创作的背景是日侵华战争期间,诗人在香港参加了抗日战争,同年,被日寇抓进监狱,遭受了非人的严刑拷打。诗人看到伤痕累累的身体,联想到正在遭受日寇侵略的祖国大好河山,心生爱怜与悲痛,欲心疼地抚摸惨遭蹂躏的祖国,低吟无法迸发出诗人强烈的爱国呐喊和抗战之声,于是诞生了具有深远、痛楚、博大等风格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这篇爱国力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是《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用象征性手法透露出来的诗人爱国爱民爱家的真挚感情,也是我们朗读必须了解和深刻把握的基础与基调,从而为我们朗读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朗读必须是低沉的、悲愤的、期盼的。其这份情感基调,贯穿于全诗,并在各段落里有所表现和侧重。

黄庆丰朋友,是滁州朗读者协会现代诗歌朗读培训班第二期的学员。她很勤奋,在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多遍后,又尝试着诵读多遍,最终完成了这篇诗歌的“范读”版,供学员朋友之间交流、互鉴。我以为这是培训班一件很有意义的教学相长的有益实践,且应得到大力倡导。

鉴于此,就我本人的一些认知,并结合前不久协会举办的《朗读作品如何评议赏析》公开课内容,对黄庆丰朋友《我用残损的手掌》朗读作全面赏析,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学习。

一、朗读把握作品(作者)情感基调准确,感情真挚饱满,引人共鸣

所谓朗读,就是清清楚楚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它是一门传情的艺术,以自己的声音再塑和传递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感情是朗读成功的关键,是第一要素。也是我们判断朗读作品是否成功的首要因素。

黄庆丰朋友的朗读,准确地把握住了原作诗歌的基调和作者思想的情感脉络,整篇朗读感情真挚饱满,情真意切,循着作者的感情思绪,或低沉哀怨,或悲愤悲鸣,或期许期盼,深切表达出作品(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怒、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和惨遭侵略者蹂躏的愤怒,以及爱国爱民爱家的真挚情怀。

具体来说,黄庆丰的朗读,准确地理解了原作的情感和基调,这也奠定了朗读情感基调。开篇“残损” 一词便引人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低沉、忧郁。这也为后半部分的情感的转变和升华埋下了伏笔。 “灰烬”、 “血”和 “泥”三个平常的意象,便形象地描绘出了遭受苦难后的家园的悲惨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园遭受灾难的悲痛之情以及对于侵略者深深的憎恨;“该是”,描述的是家乡秀美景色,与后面的现实惨状形成鲜明的对比,黄庆丰的朗读,也很好的契合了作者的感情起伏,更加增添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在诗的后半部分,朗读者黄庆丰朋友也能准确领悟、且能追随作者的思想情感,对祖国的光明未来充满渴望和期盼,激情洋溢,讴歌颂扬,那里有“爱和一切期望”,那便是“永恒的中国”。

聆听黄庆丰朋友的朗读,全篇一气呵成,亦如作者的感情,低沉中饱含着热情,愤懑中孕育着希冀,跌宕而激昂、抒情而憧憬,真切饱满,感人心怀。

通过对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和人文情怀,从而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基调,进而通过我们朗读者声音的再创作与传情表达,引起听者的强烈共鸣,这是朗读作品成功的关键要素,也是我们朗读者首要且必须把握的朗读赏析技巧和评判标准。

二、普通话基础扎实,朗读自然流畅,读音传情到位

2001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所谓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

朗读既是学习普通话基本而有效的方法,也是朗读成功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普通话不仅有利于我们清晰、准确地传递作品内容,也有利于我们塑造和表达作品(作者)的思想情感。

黄庆丰朋友的朗读,我们能轻易地感受到她普通话较为扎实的基础,读音准确、到位,明亮、清晰,不矫情不浮夸,全篇朗读一气呵成,语速适当,节奏鲜明。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流畅的普通话,她专注于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演绎,使得她的情感表达真切感人,引人共鸣,因而助益她朗读成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对于我们朗读初学者而言,首要的是要把握作品的内涵,紧扣作品(作者)的情感脉络,读诵且真切地传达出感情。在此前提下,打牢扎实稳固的普通话基础,这是我们必须要经常思考和面对的现实问题。黄庆丰朋友的朗读,给我们朗读初学者一个有益的借鉴,也给广大朗读者的水平提升,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本参考。

三、朗读技巧运用得当,自如娴熟,助力作品再塑

技巧,是手段。但对塑造成功的朗读作品,却不可或缺。

单纯的朗读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语音、语气、语调、语速、语感、重音、停顿和转连。

因为有对作品内涵和作者情感的准确把握和深刻领悟,所以黄庆丰朋友的朗读在朗读技巧运用方面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一个直观的感受是自如、娴熟,不生硬不磕绊,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跌宕起伏,张弛有度。可谓是一个老道的朗读者。

举例来说, 诗歌的第二部分,不同于第一部分的低沉和愤怒,作者的情感变得晴朗和洋溢,那就是对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颂扬和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黄庆丰的朗读语气变得舒展,语调也变得激昂,语速顿挫有致,表达出作者憧憬未来的喜悦之情,以及战胜侵略者的必胜信念。

再者,因为作者所处的时代,国语远未有我们今天的普通话语言这么完备和规范,有些词句比较拗口,甚至出现很多的单音节字,不便于朗读和抒情。比如,“婴孩手中的乳(汁)”、是“太阳,是春(天)”、“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着)”、“蝼蚁一样死(亡)”等等。在朗读中,黄庆丰朋友就很好地注意到了这点,处理的时候颇费心思,总体感觉轻重适宜,自然顺畅。

四、辅助手段运用恰当合理,软件和配乐都助益朗读

朗读是一门用声音再塑和传情的艺术,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其表现手法和形式丰富多彩,往往更易打动人心,引起共鸣。比如,舞台上的配乐诗朗诵,就是运用现代化的音响设备,以及可视的舞台视频背景,更加全面的展示朗诵作品的内容和情景,使得舞台表演更具丰富性和感染力。

现在,网络里可供朗读的软件非常之多。黄庆丰朋友利用的是最便捷的软件——微信里的小程序《芭蕉朗读》。客观地说,这种朗读软件我是第一次接触。但不论那种朗读软件,都为我们朗读者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黄庆丰《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一篇配乐诗朗诵,其配乐小提琴曲哀怨抑郁、情思悠扬,极具抒情性,很好地契合了原作的主题和情感,烘托了气氛,使得整篇朗读声情并茂,感人心魄。可以说,好的配乐和原作二者协调、相互衬托,相辅相成,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黄庆丰朋友的朗读,无疑是成功的,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就这篇朗读,我也觉得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有些句式和段落间的停连处理的略显不足。比如,“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前后两句构成的是因果关系,而非并列关系,黄庆丰朋友在朗读的时候,前后句是按照并列关系来处理的,中间停顿的时间略长,割裂了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停连失当。

还有,就朗读的题材而言,我感觉黄庆丰朋友还要有所拓宽。亦如唱歌,C调的、E调的、F调的,甚至是G调的,都要有所涉列,在形成自己稳定风格的基础上,拓宽和丰富自己的朗读题材,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期盼黄庆丰朋友给滁州朗读者奉献更多、更好的优秀朗读作品,带动和促进滁州朗读者协会各会员朋友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

2023.6.3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