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吴邵古村落

06-18 作者:燕然

文/燕然

丁酉暮秋,九月既望(2017年11月4日),雅集同道一行十二人陪同李老世明先生赴其家乡铜山张集吴邵古村探访。

吴邵村前有一条屈曲的河,跨过河上的那座南门桥,便进入村里。村道开阔,屋舍俨然,两层的砖混结构民居,与苏北其它村庄并无二致。

沿着南北村道走不太远,就到了村后成山脚下。踏过一段凹凸光滑的青石板路,豁然展现在眼前的景象则别有洞天——一座座一进或两进的石砌的院落、一口口石砌的房子,错落有致,纵横相通,这就是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仍保存相对完好的吴邵古村落。

吴邵古村依山势面南而建于成山山坡上。厚厚薄薄的青石垒成的院墙,围成了一方方凵形。院墙有的高大俨然,墙壁上攀援着藤蔓;大多都井然低矮,高不及身,邻里之间相互守望。每堵石墙皆精巧雅致得像一件艺术品。

堂屋及东西配房皆是清一色的石头墙,而且青石及顶。石墙一律砌得齐整、严丝合缝,石缝间不用白灰粘合,就连一撮泥土也见不到。门窗过梁用木梁或条石充当,有的门头石上还刻绘着福禄纹样等吉祥元素,极富建筑、民俗、美学价值。每家堂屋门前都有几级石台阶,台阶两旁还垒着低矮的石台子。石房屋牢固坚实,历经百年风雨而巍然不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户人家锅屋里锅灶台还在,只是风箱不见了踪影。内壁泥墙斑驳不堪,被经年的烟火熏得乌黑,房梁也是黑黢黢的,梁上的苇箔呈现出醒目的赭黄色。锅台前的秫秸篱笆已散落殆尽,墙角及屋檐下散布着蛛网。那口外粉脱落几尽的烟囱兀自孤零零坚忍地矗立着,让人不由得想起昔日这个山村升腾起的缕缕炊烟。“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恰似陶渊明诗里描摹的一幅归园田居图。

一个石槽静静地卧在院子里。它不是一个整体的,由五块青条石巧妙地扣拢在一起,下面用两片青石做底座,制作雕琢甚为奇巧,让人不得不为吴邵匠人的智慧称奇道绝。还有那已破损的古拙的石臼,墙角旮旯里用石头建成的鸡窝。百年前的吴邵村民就地取材,用勤劳的双手营造起自己的家园。据说吴邵老辈人都是技艺精湛的石匠。

吴邵古村基本已无人居住,常年无人照料清理,院内杂树荒草丛生,落叶遍地。我们一行人踏着厚厚的枯枝腐叶造访古村的院落,在李世明先生家的老院子里逗留良久,聆听李老介绍他家的祖居,追忆吴邵村厚重的历史过往。秋阳杲杲,院子里、屋墙上撒下斑驳诡谲的树影,摇曳生姿,恍如幻境。历史与现实就在这斑驳陆离中完美对接,亲昵对话。

时序三秋,层林尽染。那棵高颀的乌桕树,叶子自下至上由绿而黄再红,在一棵树上竟能书写出四季的风景。数百年树龄的古槐树干粗大,化石般伫立着,历经岁月风雨的洗礼,树心已被剥蚀地中空,而树枝虬曲遒劲,枝叶扶疏。它们是吴邵村600年悠悠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

古村前那口老井厚厚的石井台被勒出了一条条深深的痕迹,那是吴邵先民为后世子息在此留存的密语瞩望。当年村民来此打水、浣衣,这里是整个村子舆情大事家长里短的集散地,老井肯定还记得当年村子里一箩筐的奇闻轶事,此刻却缄默不语,不肯向人们吐露一丁点儿信息。

村里一位衣着俭朴的老者不知何时跟随到我们身边,悉心解答我们的询问,为我们畅谈着他心仪的家园。一位穿着浅红底白碎花小袄的妇女从成山上走下来,步履稳健,笑脸盈盈,肩上扛着抓钩子,背后背着半口袋东西。问她口袋里背的什么,她笑答是从地里收的山芋。吴邵的村民最淳朴最勤快。

时至正午,凝眸回望,山坡上吴邵古村的石院落、石房屋、古井、古槐,以及古庙、李氏祠堂,还有山前的整个吴邵村,都安详自在地静默在秋阳里。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纷扰,宛如世外桃源。       

古村落承续着淳厚朴拙的民俗文化,石房屋记得住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