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黄民族小学校赋

06-26 作者:木子凤仪

木黄民族小学校赋

李 翊

武陵巍峨,山水峥嵘;梵净雄奇,人文毓秀。黔东名镇,教业振兴,展鲲鹏之志;红色木黄①,薪火相传,育鸿鹄之才。天时、地利、人和,兴一方学堂;崇德、博学、立志,创千秋伟业。

育才重教,追本溯源。乙卯岁举乡贤之力②,筹资办学;百余载怀故园之情,躬身教化。八次更改校名,几番选迁校址。而今新址座于梵净之西麓,居集镇之中心,处两河③之腹地,饮三泉④之清流。感萧克题写校名⑤,创一品一红特色⑥。

回眸百年征程,历经沧桑;见证数代良师,甘为人梯。桑梓之情,岁岁身体力行;学子之梦,时时好学奋进。一园沃土育桃李;万卷书山载春秋。百年名校,历经风雨载赞誉;两千学子,跨越冬夏竟荣光。

崇尚德行,是为师范;博学有为,方称楷模。传孔孟之道,优秀文化耀星河;授古今之业,研修讲学贯中西。解学子之惑,殚精竭虑播园圃;育栋梁之才,报国兴邦展宏图。铸魂,德隆望尊,高风亮节;为师,博学躬身,业精于勤。言志,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行事,公正廉洁,爱岗敬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与时俱进,校兴我荣。一训三风⑦,育人之本。启航、勤奋、立志,三楼巍巍矗立,气宇恢弘;生活、审美、感恩,六字孜孜以求,催人奋进。校际交流,教学相长;名师引领,素养提升。抓党建而治校,提质量而固基,拓新路而发展,树典范而培优。沐风浴雨,承先启后,吾辈不负韶华;经秋历夏,扬帆奋进,少年惜时如金。迎朝霞,意气风发;怀梦想,展翅高飞。雏鹰振翅,搏击长空;鲤跃龙门,畅游大海。

校园文化,异彩纷呈。文风昌盛,传承民族经典;艺体展演,陶冶学子情操。五育并举,提质增效,育时代之才;三观入心,德盛礼恭,树行为之本。诗词浮雕壁画,赓续红色血脉;书画舞蹈器乐,时刻教练演唱。校歌校旗校徽,蕴涵精气神;至仁至义至诚,弘扬真善美。

四季更迭,物转星移。玉兰葱茏,婆娑起舞;迎春吐蕊,弥漫芬芳。蝉鸣深树,鸟嬉绿茵。斜风扶柳,朝霞铺景。园亭闻书声之琅琅;小径步时光之悠悠。荷池、假山、曲水,浣春色之艳丽;翠藤、廊道、香楠,享夏日之清凉。朗月、银杏、金桂,饰秋景之形态;翠竹、雪松、寒梅,孕清冬之生机。

青青园圃,雨露润泽,唯我厚德,百年薪火传乡梓。

济济人才,文理兼学,志存高远,数载风训谱华章。

党恩庇佑,日月辉耀。欣逢盛世,国运昌隆。校史殊勋,载誉彪炳。厚德载物,青青子衿;博学善导,悠悠我心。教育之路,任重道远;耕耘之责,砥砺前行。传承文明,恩泽绵长。铭记校誉,永续新篇。

注解:①红色木黄:1934年10月24日,贺龙、关向应、夏曦领导的红三军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在印江县木黄镇胜利会师。党中央特致电祝贺,并决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主力向湘西挺进,开辟创立湘鄂川黔新苏区,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木黄会师是两军团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转折点和里程碑。长征途中,红二、六军团受命正式组成红二方面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在人民军队征战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②乙卯岁举乡贤之力:木黄民族小学创办于1915年,始名为木黄初等学堂,先后曾8次更名,到1988年1月,经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木黄民族小学。1993年,被贵州省民委列为全省十间重点扶持的民族中小学之一。最后一次搬迁是1987年9月从木黄集贸中心迁到现址。是全国100所红军小学之一。

③两河:木黄镇境内的金厂河和芙蓉河,两河交割于木黄镇集镇中心的两割江,是印江河的上游的发源地,木黄镇民族小学座落于此。

④三泉:即木黄镇境内的燕子岩鱼泉、五甲村皇庵鱼泉、集镇地的鱼泉河。三泉水质优良,冬暖夏凉。

⑤萧克题写校名:1990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萧克将军重游木黄,为学校亲笔题写“木黄民族小学”校名。

⑥创一品一红之特色:即民族文化品牌和红色文化。

⑦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