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月曾经照古人
读《资治通鉴》有感
去年底,一友人买了一套韩东坡主编的《资治通鉴》精编共六卷送我,当时是有些惶恐的。惶恐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对这些古文经典内心实际是抗拒的,那些苦涩难懂的字词不是我能消化的了,虽然我很想弄懂。二是我有那么让别人觉得爱读书吗?或许是我的表象迷惑了很多人。记得有一年去深圳参加慈善展览会,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在我离开的时候,赶到深圳飞机场送了我一本《文心雕龙》,薄薄的一本,我艰难的啃了半个月。当时好像答应她写一篇读后感与她分享。读后实在是艰深晦涩。还是有感于她的情谊,写了一篇《中年人的友情》算是交差。相对于不爱读书的人来说,我还是喜欢安安静静的拿一本书独处。相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我读的书又少的可怜。
收到书的时候,当时就做了一个计划,利用2023年一年的时间读完。内心是做了艰难的准备,两个月读一卷。实际读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难懂的字词典故就放弃了精读,以读完为主要任务。我每天装模作样的把书装在包里从家里带到单位,又从单位带到家里。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翻几页,到九月底就读完了六卷,也只是读完而已。从战国争雄三家分晋到五代十国世宗归天约1500年间世事纷争,皇权更替。变得是物是人非各领风骚。不变的是历史的车轮从不停歇。
一般来说读史明智。在读之前我就知道对我影响不大,一是有些内容读不懂,二是人到中年,认为自己已经是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很少有什么能对我较大影响了。且我有一个谬论,到了四十岁就不要去听一些所谓的道理什么的。学习道理是四十岁之前的事,因为要成长。到了四十岁,之前学习的应该变成身体骨髓里的营养滋养着自己,应该有自己的一套认知体系了。而四十岁后可以持续学习去微调自己,而不是去改变。要知道自己才是这个世界上自己的中心,外界的判断与评论与你没有太大关系,做好独一无二的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历史教会人们的总是矛盾的。历史中既有顺应天道的成功,也有逆天改命的成就;既有谨小慎微成大事,也有鲁莽行事创辉煌;既有无为而治的盛世,也有严酷刑法下的安宁;既有贪财好色的英雄,也有精忠报国的小人;回头看,那些人物的功过是非都成了故事,无所谓对错好坏,唯一不变的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现在只是物质丰富了,科技发展了;而人是没有变化的,人性更没有改变。每个人都是一粒尘,可见可不见。历史就是以前的现在,现在是以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