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的韬光养晦......
公元617年的春天,太原的上空被一片阴霾所笼罩。
太原道安抚大使的府衙内,李渊手握宝剑,坐在朝堂上,脸色凝重,廊下,一群幕僚端坐在那里,个个静声屏气,空气似乎凝固了一般。
他们正在讨论决定一个重大的事情,能够决定他们每个人命运和这个国家未来的大事。
这个事情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了,部属们也劝了李渊很多次了,但李渊一直没有做决定,总觉得时机不够成熟,一直没去实行。
如今,机会来了,看来不反不行了,必须立即决定是否要举兵造反了。
彼时的隋朝帝国,在隋炀帝杨广的统治下,横征暴敛,倒行逆施,民心向背,国力疲弱,风雨飘摇,许多不甘于被压迫的人们纷纷举兵起义,一呼百应,各地的起义军形成无数股强大的力量,对隋朝的政权形成了冲击,浇灭各地的义军牵制了隋朝的大部军事力量,此时国都空虚,正是举兵的最佳时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隋炀帝杨广生性残忍多疑,上位之初,就将许多有功之臣以各种名义或贬谪,或诛杀,或架空,凡是他感觉到能影响到他皇位安全的人士,不管是忠于他的,还是不忠于他的,他都想方设法的除掉,面对此种形势,世家出身轮身份还是杨广大表哥的李渊做出了一个自己的决定:韬光养晦,装痴卖傻,经常喝的酩酊大醉,然后聚众赌博,而且还收受贿赂,把自己的名声弄臭,有时杨广问身边的人:我大表哥在干啥呢?身边人回道:喝完酒赌博呢,杨广大笑:哈哈,这人我放心,没有追求,也没有反心。
于是,当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的时候便将李渊安排到太原,在太原,李渊凭借自己的能力立了几次大功,最后被封为太原道巡抚大使,成了陕西行政和军事上的一把手。
在太原,创业家李渊如鱼得水,收获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在太原,李渊内部结交各路豪杰,收买兵马,使自己的军事力量迅速壮大,对外和关外的突厥通信,表示友好,为将来举兵解决外部隐患。而对于老百姓更是收买民心,在朝廷昏聩无比的情况下,多次放粮赈灾,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
经过几年的深耕,李渊兵精粮足,手下人才济济,具备了与隋朝抗衡的一切条件。
面对着现今的局势,手下的人包括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早就跃跃欲试,力谏父亲要早日举兵,但是都被李渊压制下了,李渊还是有自己的顾虑,一是感觉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强大,二是缺少一个举兵的理由,所以就迟迟未动。
面对父亲的举棋不定,为了尽快能够让父亲起兵,以免错失良机,李世民便和手下设了一计,此计叫:一夜风流。李世民买通宫监裴寂邀请李渊去皇帝设在太原的安阳宫喝酒,然后将李渊灌醉,随后裴寂叫来杨广的两个嫔妃尹,张二妃过来侍奉李渊,醉酒后的李渊不明就里和备受皇帝冷落的尹张二妃久旱逢甘霖,搞在了一起,直到第二天的早上,李渊才醒了过来,见到面前的一切,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但为时已晚,为了保命,决定听从早已等候在外全副武装的儿子李世民和幕僚的建议,准备起兵讨隋。
人们看着李渊握着宝剑,准备等待他随时下达命令,但是李渊还在等一个人,那就是他派往突厥的特使,他要等他回来,等他带回突厥和好的消息,他要与隋决战,一定要处理好自己的大本营的后方隐患,万一他去和大隋作战,突厥突然从后方进犯,那样他会腹背受敌,措手不及,那是用兵的大忌。
终于特使回来了,带回了突厥和好的信件和500匹战马做礼物,这下他放心了,万事俱备,李渊抽出宝剑,下达命令,起兵讨隋,颁布讨伐檄文,列举杨广种种罪行,皇帝昏庸,百姓蒙难,为救天下黎民于水火之中,决定起兵讨隋,拥立新王.......
那个最没有反心浓眉大眼的大表哥竟然真的反了。
韬光养晦隐忍多年善于伪装的李渊终于和自己的儿女们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此后大唐盛世维持了好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