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周易研究会秘书长胡秉言从周易角度来分析旧制十六两称。
临沂市周易研究会秘书长胡秉言从周易角度来分析旧制十六两称。
十六两称相传是从,“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最大贡献就是:
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关于度量衡的任务他交给了睿智博学的丞相李斯去完成。李斯接到命令后,很快就顺利统一量器的大小。但在重量方面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一斤该等于多少两比较合适呢?李斯一时没了主意,最后只好去请教秦始皇。秦始皇没说话,只大笔一挥写了四个小篆给李斯:天下公平。
这四个小小的天下公平让李斯是百思不得其解。为避免推行后出现问题而被问责,李斯计上心来,就按这4个字的总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就有了一斤为十六两的规定。
以上传奇故事很有意思,但按笔画数来规定重量的标准,确实有些草率。这不是一个睿智丞相和一个千古帝王能干出来的事,而是后世杜撰的,没有科学依据,也不可考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么,一斤等于十六两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临沂市周易研究会秘书长胡秉言老师从周易角度来分析一下,在此抛砖引玉,敬请指正。
把十六两平均分成四份,用来代表一年四季,半斤就是两个四份,就是八两,八两就代表八卦,八卦里面隐藏着水木金火土五中物质,旧时说称只能称水木金土,不能称火,而在现在的科学技术下称火了。
一:“两”的问题
古代重量的最小单位是“铢”,通常用来称量中药材的,毕竟中药材的重量一般都比较轻,我们熟知的成语“锱铢必较”即源于此,锱铢必较就是说一个人非常抠门,一分一厘都要计较。
而天平可将东西分成相等的两份,古人在实践时还发现将度量衡设为2的倍数是最为合适的,因此“两”就这么诞生了,后来古人再从2以上做层层叠加的计算,最终规定一斤等于16两。
如此古时的百姓们在日常生产、生活等交易中就方便使用了。比如一斤平分一半是八两,流传至今的成语“半斤八两”也就诞生了。
如此采用的就是十六进位制,而不是十进位制。有的说法还说,十进位制太过普通,按古人的智慧自然会走不寻常路。
临沂市周易研究会秘书长胡秉言说:还有一种说法,一斤为十六两看似是一个数学问题,而实则是一个文化问题,是中华文化、哲学等的智慧凝练。
在古代,古人称重用的秤是十六两秤,又叫作“十六金星秤”。这十六金星包括哪些呢?它包括北斗七星、南勺六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如此就组成了十六两金星秤。从星象学上来说,这是整个天体运动的均衡,是告诫天下的买方卖方还是过称的经纪人都要遵循公平公正的法则,特别是掌管称的人,不偏向任何一方,做到公平交易。
有意思的是,北斗七星主亡,南勺六星主生,而福、禄、寿三星则主一个人一生的福禄寿。倘若人昧心而为,短斤缺两,则少1两叫损福,少2两叫伤禄,少3两叫折寿。
临沂市周易研究会秘书长胡秉言说:称上另外还有一个定盘星,这个星叫北极星,它是计量开始的零点,北斗星始终围着北极星旋转,一年一圈周而复始。
称杆上有两个孔,是用来穿称系的,这两个孔代表着北斗七星左右两边的两颗星…左辅星右弼星,在一反一正,正面孔叫左辅星,从它孔里穿出来的称系称一斤或二斤,反面的孔叫右弼星,从它孔里穿出来的称系能称五斤或十斤。为了适应各种称重的需要,各种重量的称比比皆是,不在这里赘述。
下面再说说称盘和称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称盘是用方的,称坨是用圆的,也有的反过来,称盘用圆的,称坨用方的,这个代表着天圆地方。还有都用圆的,代表日月同辉,都用方的代表阡陌纵横四海八荒,这也合乎周易方圆的理论。
这就是:
称南称北称公平,
称天称地称太平。
相关谜语:一点铁一点铜一点木头一点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