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偷瞟.翻白眼
余光.偷瞟.翻白眼
今天乘公交车,上车之后坐到了紧靠司机后背的座位上。片刻之后,突然感觉到哪里不太对劲?环顾四周之后发现,我的不安来自两米左右的地方,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正用怪异目光打量着我,他的目光扑朔迷离漂浮不定,当我的目光与之对视的时候,他又慌里慌张地移开了,让我很不舒服又无可奈何。我发现他不但偷偷地瞟我,也偷偷地看别人,有的乘客故意背对着他,躲避着这种尴尬。公交车上有这样一个人,气氛马上诡谲起来。好在一直到我下车,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也许是每天的日子像白开水一样平淡,下车之后我还在心里嘀咕这件事情,猜测这个小伙子为什么会用这样的眼神。是心理慌张,有一种不安全感?是缺少自信,有一种自卑感?还是心存歹意,窥测作案目标?或仅仅是一种习惯,不知道这种行为很容易被当事人认为是一种冒犯?
从小家长和老师就告诫我们,做人要堂堂正正,看人要目光直视。不能用眼睛瞪人、瞟人、更不能对人翻白眼……这些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如何用眼睛看人,其实是有很大的学问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史记.鸿门宴》中樊哙看项羽的情节:“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说的是,樊哙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樊哙这样盯着项羽看,连项羽这样的大英雄也不免心中一惊,毕竟自己违约在先,把人家诓来,还计划着把人家杀掉,心里是多多少少有一点亏欠的。最后项羽放了刘邦一马,我想樊哙圆瞪的目光,也起到了某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长大了读到“周郎顾”的故事,就感到特别的温馨了。《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精通音律,听人演奏时,即使多喝了几杯酒,有些醉意了,如果演奏稍有一点儿错误,也瞒不过他的耳朵。每当发现错误,他就要向演奏者望一眼,意思是说:“喂,你错了。”当时有两句歌谣:“曲有误,周郎顾。”这里的周瑜是“向演奏者望一眼”,这一眼我想一定是光明正大的,因为他尊贵的身份在那里。这一眼一定是平和的,因为欣赏音乐毕竟是一件高雅的事情。这一眼一定是矜持的,隐隐约约暗含了炫耀的意思。后来唐代诗人李端写了一首诗叫《听筝》,其中有一句名句:“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为了让心爱的人多看几眼,多次故意地弹错曲子。弹琴的一定是妙龄女郎,听曲的一定是她心中的白马王子,这里就有美妙的爱情故事了。直到现在很多电视剧里都抄袭这个情节,就有点东施效颦的味道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最有意思的是阮籍,《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意思是阮籍对待喜爱的人,用黑眼珠正视对方;而遇到厌恶者,就眼珠往上吊,露出眼白,以此表明自己的态度。对人翻白眼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明目张胆地把厌恶挂在脸上,给人以心胸狭隘、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印象。在《红楼梦》里最爱翻白眼的有两人,一个是王熙凤,一个是晴雯,两个人读书都不多,两个人都没有什么好人缘。林黛玉也喜欢翻白眼,但只对贾宝玉翻白眼,我想那是另外一种含义了。阮籍是智商情商都很高的人,他对人翻白眼,是一种在乱世中的生存智慧,不得而为之,否则他一定会步嵇康的后尘。
看人还有另外一种情景,就是用余光看人。在眼科检查时,大夫总是要测量你的视角,每个人的视角是不同的,平常讲的“眼观六路”,主要得益于余光。余光的特点是它仍然用正眼看人,光明正大观看的同时又把别人容易忽略的东西尽收眼底。余光是含蓄的、潜在的、飘逸的、曼妙的、自由的,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特别擅长运用余光,在这方面有点无师自通。有一个电视剧叫《眼里余光都是你》,把余光在暗恋中的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在心中分量最重的人用余光看最安全,偷瞟即使极短的瞬间也难免被抓包,一旦被抓包,事情就会变得没有意思起来。用余光看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看到细微末节。余光是即看又没看,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特别是余光与余光的交汇是一种默契、一种温柔、一种心领神会,是“你懂的”。
正眼看人看事,到什么时候都是主流,“君子坦荡荡”,一脸正气神鬼莫欺。作为补充发挥余光的功能,不失为一种人生的智慧。少用眼睛瞟人,毕竟它显得有点底气不足,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不到迫不得已,千万不要对人翻白眼,除非你想把自己搞得众叛亲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