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淡雅现代灵动——读马婷散文集《静居长安》杨广虎
古朴淡雅 现代灵动
——读马婷散文集《静居长安》
杨广虎
这几天下雨,天气凉快,有时间也能静下心来利用晚上读了马婷的散文集《静居长安》,相比以前她出版的散文集《十亩之间》,我觉得这部散文集,更加丰盈、更加厚重,更能体现出她作为优秀的女散文作家在思想格局、布篇谋局、结构把控、语言追求、情感倾诉等方面的个性特点。从心灵上的“十亩之间”到全身心“静居长安”,马婷一直在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散文“异质;相比“短小轻”,马婷更善于“长大重”,以自己的知识、文化、生活积淀和写作经验轻松驾驭,情感真诚,水到渠成,书写了广阔、丰富、复杂的“散文世界”。
散文集《静居长安》分为四辑录,为第一辑“长安偶见”——书写她在西安城乡的细致观察,第二辑“长安巧匠”——书写她实地采访的各领域能工巧匠,第三辑“长安风物”——书写西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迹,第四辑“长安佳话”——书写了她青睐的一系列汉唐名人轶事。不论寒暑酷夏,她风雨兼程,以脚步丈量,行走于长安大地,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90后对事物的新奇敏感、以及来自西府从小深厚周礼文化熏染的作家身份去感受长安的汉唐遗韵和时代新风,把历史与现实对照、将自己的情感与长安贯通,写下了一篇又一篇一咏三叹、回环往复、曲折生动的锦绣文章。从故乡西府奔赴古都长安,改变的只是地理位置,不变是心路的真诚;如同“尺八”一样,古音辽远深邃,纯粹高贵,遇到现代曲目,依然清音寂静,悲歌不悲,游离于出世与尘世之间,在平常中吹起无常之调,意境悠远,细腻如丝。
我觉得,女作家天生带有对社会认知的细微敏感,马婷也比例外。她静居长安,看淡红尘,长安城的一些东西真真触动了她的灵魂,激起了她的写作欲望,从容地写下了许多篇章。她对“白果与婆罗子”“街巷里的旧书摊”“傍晚的城墙根”“湘子庙”“冰窖巷”“窦府巷”“揽月阁”“大兴善寺”“秦岭的村庄”等偶见所感;他对古迹与新景的不倦探寻,“故土之下”“曲江流饮”“天坛问古”“雁塔晨钟”“草堂烟雾”“郑国渠”“昆明池”“咸阳湖”等历史遗址、旅游景点都留下深深的足迹;她对长安非遗、能工巧匠的敬慕之情和文化情怀,“斫琴”“瓦当”“纸缘”“核雕”“锦灰堆”“洞箫”“唐三彩”“木杆秤”“龙灯”等深入描写和深情叙事,无不在彰显着一个作家的担当和责任;她与长安才子佳人“隔空对话”,心灵感应,让“才女幼薇”“崔护”“班昭”“马援”“杜牧”“薛涛”“司马迁”“颜真卿”等人通过历史的“甬道”穿越到现在,以现代的视角和笔触,自己主观的深度介入,把历史、知识等进行必要的选择和细节的开掘,让人物丰富、饱满,有立体感,也让“文化散文”鲜活起来,给人以很好的审美感,这是马婷作为年轻一代女散文作家的活力、实力,也是她散文所具有的辨识度。(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马婷的散文中,我明显地感到,虽然她客居长安,但她以客气而尊敬的态度,静居于此,并四处寻访,寻求一种内心的宁静、敬畏和平和。这种心态,这种格局,这种很好的语感和文字准确表达,让她的散文继承了的传统散文古朴淡雅、干净沉稳的特点,又具有现代散文的灵动清新、时尚新鲜的特点,无论从思想、内容、情感、语言等上面,马婷一直没有放弃对自己散文守正创新的追求,她的“大散文”,不是简单的篇幅文字,而是将历史、文化、知识、情感等等融汇于一体,形散神聚,不动声色,自然地形成自己宽广深厚、行云流水、发人深思的写作风格。
当然,长安是看不完、写不完的,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散文无论长短,各有所长,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而定。马婷是一个谦逊、随和、简单,又不善言辞的才女作家。“生而敏感,煮字为欢”是她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态度,也是她对写作的理解和文字的要求。她矜持,甚至有些孤傲,坚守着自己内心的选择;她有足够的自信,因为她的散文,有古典之美,也有现代之感,“读起来宛如行进在历史的长河里,缓缓而动,沿途是不尽的风景,在人间烟火里,在世事更替中中,静居长安,抱守宁静,“吹禅”不断,行吟不停,任凭思绪万千,修身养性,不断追求精神的高度和灵魂的安放。
2024年7月8日夜于长安
备注:《静居长安》,马婷 著,太白文艺出版社2022年12月第一版,2023年12月第二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