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中秋
每年中秋节来临,少不得提前作些准备,别的不说,既然是过中秋节,总得买点月饼过节应景吧。这些年,我们单位生产的“贵视”月饼在市场上的名头越来越响亮,在有些亲朋好友眼里,既然我在这个单位工作,那买月饼总会有些便利,所以也免不了自己掏钱买点分送给亲友品尝,算是略表心意。
真正过中秋节的时候,弄上一大桌子菜,一家人聚在一起,等到酒足饭饱,月饼摆上桌,一个个拍着滚圆的肚子,月饼递到面前,纷纷摆手说吃不下了,劝了半天,有的勉强吃上半个,应个景而已。
我在乡村长大,小时候我们那儿的农村对过中秋节并不讲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还相对贫穷,每到中秋节,平常人家也就平常过,与平日生活别无二致;稍微讲究些的人家,觉得中秋好歹也是个节日,晚饭的时候,多做两个菜,喝上两杯酒,算是过节;更有讲究些的,还知道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用面粉发酵,撒点葱花,面团压成小碗口大小的饼,油锅滋滋冒烟,煎得两面金黄,蘸点白糖,权当作月饼,每人一个,用以过节,算是小康之家了。
当然,中秋节毕竟也是个节日,倘若天气晴好,晚饭后在院子乘凉,看着月亮从山那边升了起来,银盘似的样子,又圆又大,满天清辉,把大地照得光亮无比,仿佛整个大地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晚风中,胭脂花传来脉脉的幽香,院子角落里传来蛐蛐唧唧的咏叹调;金灿灿的稻谷已经入了粮仓,大豆、高粱,还有串好的玉米棒子挂在房檐下,展示着一年的收成——一年的辛劳有了结果,最累的活业已结束,清闲下来的大人看着满院月华,心情宁静,带点收获的喜悦,感受到一点物质的富足,有时会恍然大悟的样子,说,今天是过中秋节呢!小孩子呢,一听到大人这样的话,心里马上就有了期待。有时,大人是吩咐把那房檐下晾着的圆盘似的葵花子拿下几饼,大家一起脱瓜子粒,然后放入灶火上的大铁锅中现炒上,一家人香喷喷地嗑起来;有时,是把楼板上晾的花生炒上几斤,让大家解下馋;有的则是把树上打下来收藏好的梨子、石榴、枣子之类水果弄上一些,摆在院子里的桌上任大家取食。
那时的中秋,没有月饼,且把天上的一轮圆月当作是月饼;清风朗月,一院花香,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吃点瓜子花生之类零食,说点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享受生活的宁静与安详,其乐融融;节日虽然过得平淡,但余味悠长,至今让我怀念,怀念那时的细水流年,岁月静好……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那儿的农村随着日子向好,不少人家也重视起中秋节来。买肉打酒,做一桌子菜,月饼也成了必备之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秋收的喜悦;世事太平,生活安稳,人心和顺,节日的美好,恰如那天心朗月,圆润饱满,光华四射。只可惜的是,那时我已经离家在外求学,中秋节难得与家人聚在一起了。特别是到贵阳上大学,甚至于大学毕业,留在筑城工作之后,中秋节与故乡的家人聚在一起更成了我遥不可及的梦!(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离开故乡在外生活,每年每到中秋这个团圆的日子,我就分外想念故乡,想念那青瓦木屋的老宅,想念那山边月,想念那院子里的蛐蛐,那房前树叶间透过来的凉风,想念那些伴随我成长的亲人……。只是,外公、外婆,还有我那有着山一样脊梁的父亲已经在故乡的土地上长眠,而我们兄妹三人却散落在异乡,还在为生活奔波劳碌……
我于今离开故乡已经二十余年,故乡的中秋节,那时的中秋,我此生再也过不上那样的节日了!于是,鬓发如霜的我,每年的中秋之夜,只有在梦里追忆那时的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