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来的青春终需还
传闻已久的延迟退休政策终于靴子落地,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男人过了花甲之年还须披甲上阵,再干三年才能领到退休金安度晚年。
与几个朋友闲聊,无意中有人提起延迟退休这个话题,其中一个朋友突然哈哈大笑,弄得我们有些莫名其妙——那个朋友说,聊到这个话题让他想起了初中的某某同学,按现在的政策,别人退休了,他还得慢慢熬,说不定,退休工资都没拿到人就没啦!
见我们疑惑不解的样子,那个朋友说,他当年读初中的同学好多都改小过年龄,有的改小一两岁,有的改小三四岁,个别的改得狠了些,直接改小了七八岁;有个改小了六七岁的同学,后来考上大学参加了工作,以他身份证上的年龄,按现在的政策,岂不是要干到七十岁才能退休吗?
在座的几个朋友都是从农村出来的,也差不多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他的话不由勾起了大家的回忆。在我们上初中时,那时农村普遍比较穷,穷人家的孩子上学不容易,因为经济贫穷的原因,有些孩子念完小学就不上学了,条件一般的人家能把孩子供到初中毕业算是不错了,只有条件稍好一点的人家,才让孩子继续上高中。
当时的社会环境,要靠读书改变命运,跳出农村非常难。念到初中的机会是考上中专、师范,读出来就可以分配工作;上高中考大学呢,自然有更好的前途,只是,农村好多家庭供不起;再说,高中考大学是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竞争,升学率非常低,只有中专、师范生是在地区范围内竞争,希望相对大一些。可那时乡镇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我当时所在的乡镇初中,一年上百人的毕业生能考上三两个中专、师范生就不错了;考上四五个呢,算是出好成绩,让老师眉开眼笑,校长骄傲了。
但是,不管怎么,每年总有那么几个优秀的学生考上,给了大家希望。应届考不上就补习,有的学生在初三复读了一年又一年,就为了考上包分配工作的中专、师范,以期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农村学生有些本身启蒙晚,六七岁,个别的甚至七八岁才开始上小学,成绩不好的中途还可能留级,到初中毕业,差不多十五六岁了;当时的规定是初中生考师范不能超过十八岁,为此,有些学生为了能参加考试不惜去改小自己的年龄。那时还没有身份证一说,户籍没有联网,保存在乡镇的档案室里,只要找得着关系,托个熟人编个理由,大多能修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记得当时我所就读的中学有一个著名的补习生,平时成绩非常好,就是中考的时候像中国的男足,临门一脚功夫欠缺,每次都差那么几分。他家里为了供一个有国家工作的人出来,把宝押在他身上,全力供他一个,几个弟弟妹妹小学没上全就弃学,光是初三他就补习了八个,结果却还是没有考上师范,只有垂头丧气地外出打工。当时,为了考上中专、师范,补习两三年是普遍现象,那些终于考上的自然是喜极而泣,有范进中举的兴奋,而绝大多数还是劳而无功,只有放弃自己的读书生涯,走上回乡务农,或是外出打工的道路,早早地承受生活的艰辛——那是时代的悲剧,注定无法抗拒,我们只有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那时中考考上中专与师范的学生无疑是凤毛麟角,人中翘楚,成绩不亚于今天高考考上985重点大学。而当时考上中专、师范的学生毕业后基本是分配到乡镇工作,师范生有的还被分配到乡村小学从教,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一生。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如果是处在今天的时代,上高中考上好的大学,到外边开拓视野,或许有更好的发展或者作为——但历史不能假设,个人的命运得屈从时代的安排,凝眸回望,留下的只有几多的无奈与遗憾……
那些曾经改小过年龄的同学,当时幼小的他们并不知道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也许,还在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偷得几年的青春,可以凭此优势,多有几年的奋斗时间,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没有考上学校回乡务农或外出打工的同学,改小了年龄对他们的一生或许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农民是没有退休时间的,只要活着,注定就要在土地上劳作,向土地索取生活的资料,直到丧失劳动力为止;而那些凭借改小年龄,多复读几年最终考上学校分配到工作的同学,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落地,那他们偷来的青春终将得偿还——要用多工作几年来补偿!
不过,即便是得多工作几年,他们比那些没考上学校,在乡村务农的人毕竟获得的是一份丰厚的退休金作为养老的坚实保障,这么说来,也算是人生赢家了。
朋友无意中提起的话题让我们回忆起那曾经在岁月,不由在大家心里掀起波澜。那时的我年少无知,只知贪玩,学习成绩只属班级中游;父母也有让我考师范早点参加工作的期望,在初三补习了两年,毫无建树,只得无奈地让我上普高。跌跌撞撞在高中挣扎几年,我总算考上个普通高校,逃离回乡务农的命运,寄身在贵阳生活。反观当年那些读书天资比我高,考上中专、师范的同学,他们大部分留在县里,有的还在乡镇,甚至于乡村小学中生活,时欤,运欤,命欤,相隔几十年后回望,幸,抑或不幸,谁又说得清,道得明?真让人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啦!
不堪往事难回首,世事如棋局局新。也罢,我等几个且沏清茶一壶,笑谈往事,以消心中块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