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作为山水挽歌
11-18 作者:河马
哲人赵汀阳认为“桃花源”地理上自闭,世外就是与世隔绝,未能通达于历史,并非山水概念。我有些不同想法。直觉告诉我,陶渊明《桃花源》构思可能存在一个“对称—结构”。也就是说,世外与世内其实就是同一个东西。倘使共时性涌现,则视之为无碍。返回本真状态。桃源不像伊甸园,它不在神的身边,只在人的身边。因为农耕文明追求稳定之极致性—即人即地,别无二致。不像游牧文明那样飘忽不定,逐水草而成风的部落。作者身处社会板荡年代,深知家园毁弃、秩序恢复之不易,所谓居安思危,反之则居危思安。回归生活必先回归身体—文本。阅读/仿真。理想之于现实,心理起点只能隐忍,世外桃源作为山水挽歌,隐结构对称性揭示乃农耕文明—想象之殇?
2024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