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母校的讲台上

02-23 作者:王夫敏

讲台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能走上讲台,面对芸芸众生,侃侃而谈,把知识和智慧,传给听众,是我心中一直比较崇拜的事情。

上学的时候,讲台是老师的阵地,因为小时顽皮,走上讲台大多是因为被老师惩罚。由于犯错被罚,站在教室的讲台上,哪敢造次,低头红脸,那感觉,相信上过学被老师台上惩罚过的同学都知道,所以,对于讲台,我是既崇拜,又敬畏。

这些年,因为写作的原因,频频走上学校或者社区的讲台,为孩子们上阅读与写作的公益课,每当我站在讲台上,看到听众和孩子们的眼神,内心的自豪与荣誉感倍增,把阅读的技巧,写作的经验传授给孩子们,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甲辰年秋月,接到母校车夫山中学王克伟校长的邀请,带上我的新书《花开一座城》,回母校给师弟师妹们,去上一堂阅读与写作课,心中感慨万分,瞬间,我的思绪就像秋雨一样随风纷飞,记忆中仿佛又回到30年前的母校。

车夫山中学是我初中时的母校,因为她依车夫山而建取校名,这是苏北最为偏僻的一所中学,设在乡镇,而对于生活在大运河畔,穷乡僻壤的我,车夫山镇都是心中的繁华都市;自然,车夫山中学,也成为我心中神圣的殿堂。

从村小到大队,一路上不知道淘汰多少小伙伴,最后,背上母亲准备的煎饼卷和一床棉被,我来到母校车夫山中学就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母校虽然地处苏北贫穷地区,但是,校风校纪校训还是比较严格的。好的校长和负责任的老师,更是一个学校致胜的法宝。记得化学老师张兰芳,每次遇到我学习懈怠了,就把我叫到办公室批评我,语重心长,后来他调到宿羊山高中,没想到我上了高中,他又教我。有时,我们师徒开玩笑说,这是多大的缘分呀,让我的老师如此的不离不弃。

校长李敬朝,应该是我文学道路上的发现者。记得那年清明,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干部去碾庄烈士林园祭扫,回来后,我作为团员代表,在全校大会发言,由于我的发言稿写的很好,在大会上被李校长大大表扬一通,会后,不少隔壁班的同学,都来问我要发言稿,一瞬间,我的文学自信上升百倍。

确切地说,我的语文老师张可玲,应该是我文学创作的启蒙老师。每次周五作文课,张老师,就把上次作文的优秀者,挑出来,除了现场朗诵,还让我们找写硬笔最好的同学,把作文抄写在稿纸上,然后贴在教室前面的专栏里,供同学们赏读。为了保证每次都上榜,我每篇文章都认真对待,每期优秀我从未落下,就这样,在张老师的赏识与鼓励下,我渐渐喜欢上了文学。

房学贵老师,应该是让我上母校讲台最多的老师了。那时候,我是化学课代表成绩比较好,于是,常常代表他在讲台上,给同学们对答案,偶尔也讲讲试卷。从教室讲台到全校大讲台,母校给我早早地提供了锻炼的天地,老师给我指导与自信,母校给我舞台,也许这就是我在今天的讲台上,能够谈笑风生的原因吧。

怀着迫不及待地心情,我来到阔别30年的母校。校长王克伟和几位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带领我参观了校园的容貌。学校位置没变,但是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让无数少男少女梦想中的杨树林和水塘,早已变成塑胶体育场;安静的图书馆,明亮的教室,报告厅等一应俱全;当年校园中的那口深井还在,在没有自来水之前,这可是当年我们全校师生的唯一水源,应该说,这口井的水,润泽了万千学子,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背井离乡求学的孩子们。老井已被保护起来,但是,相信从母校走出去的学子们,只要想到母校,就难忘这口井,饮水思源,就会想到井水的甘甜和当年提着水桶,打水时的样子。

学校的大屏上,登着我的简介和照片,感谢王克伟校长和母校的领导以及老同学们给我的厚爱。我的老同学,有的成为母校的骨干教师,有的已经成为母校的领导者,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母校虽然是一个普通乡镇中学,但是,如今的母校在邳州市,无论教学质量,还是升学率,都名列前茅。我不由得为今天的学弟学妹们感到庆幸,你们一如我当年一样幸运,遇到好的校长,好的老师还有母校留下的优良传统,加上今天丰厚的生活条件,相信学子们会变得更加优秀,未来可期。

在王校长热情洋溢的致辞和师生们期待的掌声中,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再次走上母校的讲台,内心有些激动,但是更多的是对岁月的感慨。报告厅挤得满满的师弟师妹们,从他们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羞涩的脸庞,朝气蓬勃的身姿·····讲课,签名赠书,与争先恐后的孩子们合影,天色向晚,还有部分没拿到签名书的同学,依然不肯离去。

感谢母校,忘不了你巍巍的山,给我坚实的依靠,忘不了你甘甜的水,让我饮水思源,没齿难忘;更加感谢母校的老师们,是你们让我坚定自信,走上缤纷的舞台,感谢岁月的馈赠,三十年后,我又站在母校的讲台上。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