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润生十七2025版
乱云润生 十七 2025版
第四章 领略赫图阿拉故城 续 第十七回
历史的风烟悠悠飘荡,努尔哈赤家族的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跌宕起伏,悲剧的阴影沉重地笼罩着这个家族。被努尔哈赤幽禁至死的,除了他的长子褚英,还有他的亲弟弟舒尔哈齐,这无疑是努尔哈赤家族的又一场惨痛悲剧,且比幽禁褚英并将其处死的时间还要更早。那是在万历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611年的八月十九日,舒尔哈齐在赫图阿拉大狱含恨而终,年仅48岁。悦悦站在这片承载着历史伤痛的土地上,声音略带沉重,缓缓讲述着这段令人痛心的亲情悲剧。
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生于1564年,逝于1611年,他是爱新觉罗·塔克世的第三子,与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同母所生的亲兄弟。幼年的舒尔哈齐,便与兄长努尔哈赤一同在艰难的生活中挣扎求生。他们穿梭于深山野林,不辞辛劳地采集松子、木耳、蘑菇,捕猎野禽,而后拿到抚顺马市售卖,以此补贴家用,艰难地维持着生活的运转。十岁那年,舒尔哈齐又与哥哥一同离开家,寄居在外祖父王杲门下,开始了别样的生活经历。
万历二年,即1574年,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军攻破王杲的古勒寨,命运的巨轮无情地碾压过来,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在这场战乱中双双被俘。然而,苦难并未将他们打倒,反而在随明军征战的日子里,他们历经无数次战斗的洗礼,练就了强健的体魄与精湛的武功,为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时光流转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命运再次给了他们沉重一击。舒尔哈齐的祖父和父亲在明军的乱杀之中不幸丧生,兄弟俩悲痛欲绝,心中满是愤怒与不甘。在经历一番痛苦的思索后,他们决心复仇,凭借着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振臂一呼,拉起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就此踏上了创建后金的伟大征程。在那段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创业岁月里,舒尔哈齐始终坚定地站在兄长努尔哈赤身边,成为他最为得力的助手和冲锋陷阵的重要战将,为后金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八月,舒尔哈齐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经历。他首次带领建州女真朝贡使团前往北京进贡,这一趟京城之行,犹如一扇全新的大门在他面前缓缓打开,让他大开眼界。外面世界的繁华与广阔,使得舒尔哈齐内心开始泛起波澜,他渐渐对自己屈居于兄长之下的地位感到不满,心底深处悄然滋生出一个渴望,那便是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建州女真的最高统治者,站在权力的巅峰。
仅仅过了两年,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七月,舒尔哈齐第二次前往北京朝贡。这一次,他受到了大明朝廷极为热烈隆重的接待,不仅被赏赐了丰厚的金银绸缎等珍贵礼物,还被授予了都指挥的高级武职。这样的待遇和荣耀,如同烈火一般,进一步助长了舒尔哈齐日益膨胀的野心,他的欲望愈发难以抑制。
随着女真各部逐渐走向统一,努尔哈赤的实力不断壮大,他拥有了足以与明朝对抗的力量,对明朝的敌视态度也日益明显。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明廷为了应对局势,再次起用前辽东总兵李成梁。李成梁上任后,深知女真内部的矛盾,便采用分化瓦解的策略,将目光投向了舒尔哈齐与兄长之间的嫌隙。他对舒尔哈齐大力拉拢,给予格外的器重与恩礼,甚至让自己的儿子李如柏娶了舒尔哈齐的女儿为妾,双方关系因此变得更为紧密,舒尔哈齐在这种拉拢下,渐渐迷失了自我。
此后,舒尔哈齐开始肆无忌惮地树立个人权威,他的种种行为逐渐构成了对努尔哈赤地位的严重挑战。在诸贝勒共同参加的会议上,兄弟俩常常因为意见不合而激烈争吵,场面一度剑拔弩张。舒尔哈齐的野心如脱缰的野马,愈发膨胀,步步紧逼,他的意图彻底暴露无遗。努尔哈赤意识到,这个曾经的亲密兄弟,如今已成为自己潜在的巨大威胁,于是开始暗中策划,试图除去这个隐患。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月,居住在蜚悠城的一小支女真部落,因不堪忍受临近乌拉部的残酷奴役,决定前来依附投奔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派出舒尔哈齐,以及自己的儿子褚英、代善,还有将领费英东、扬古利、常书、扈尔汉等人,率领三千兵马前往蜚悠城收编该部。然而,在行军征战途中,舒尔哈齐多次与褚英、代善意见不合,产生严重分歧。回师后,努尔哈赤认为舒尔哈齐胆怯懦弱,贻误了战机,盛怒之下,将他下属的常书、纳齐布以临阵脱逃的罪名处死。这一举动,不仅剪除了舒尔哈齐的左膀右臂,更是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向众人表明了努尔哈赤的决心。
舒尔哈齐对此反应极为强烈,他愤怒地声称杀他的部下就等同于杀他自己,坚决不肯低头服软,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努尔哈赤为了避免公开冲突,引发更大的内乱,只好暂时做出让步,最终只罚了常书一百两黄金,夺走了纳齐布下属的人马。但从此以后,努尔哈赤彻底剥夺了舒尔哈齐指挥军队的权利,将他从后金最高军事领导层中排挤出去,舒尔哈齐的地位一落千丈,瞬间从权力的中心跌落至边缘。
1607年这一年,对舒尔哈齐来说,无疑是人生的巨大转折点。他痛感自己与努尔哈赤之间的矛盾已无法调和,势同水火,难以并存。于是,舒尔哈齐与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扎萨克图秘密商议,企图另立门户,与兄长分庭抗礼。他带着几个儿子和少数忠实的部下,毅然决然地跑到黑扯木,试图开辟新的根据地,开启属于自己的事业。从那以后,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渐行渐远,关系愈发疏远,转而开始向明朝靠拢。
李成梁敏锐地察觉到这是分化女真的绝佳良机,如同在熊熊烈火上又浇了一桶油,故意挑起双方的矛盾冲突。他上奏朝廷,册封舒尔哈齐为建州右卫首领,这可是明朝在辽东地区设立的最高地方军事长官。明廷的这一封册,瞬间点燃了努尔哈赤的怒火,他先是责令弟弟舒尔哈齐放弃自立为王的念头,希望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然而,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努尔哈赤果断采取了强硬甚至狠毒的灭亲手段。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三月,努尔哈赤痛下杀手,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扎萨克图诛杀,部将武尔坤也未能幸免。努尔哈赤余怒未消,仍打算将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处死,幸好皇太极等人极力求情,阿敏才逃过一劫,保住了性命,但他的一半家产还是被没收。
面对兄长如此咄咄逼人的姿态,舒尔哈齐彻底失去了继续抗争的勇气。他深知自己的实力远远不及兄长,而他所指望的靠山——驻扎在辽东的明军,此时也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根本无法与努尔哈赤抗衡。在万念俱灰、绝望无助的处境下,舒尔哈齐无奈地重回到兄长帐下。但这一次,努尔哈赤对他已不再有往日的兄弟情谊,舒尔哈齐被囚禁于赫图阿拉城一间阴暗潮湿的暗室中,用铁锁紧紧锁住,暗室中仅有“通饮食,出便溺”两个狭小的洞口,他在这暗无天日的环境中,虽生犹死,痛苦地煎熬着。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八月十九日,舒尔哈齐在囚禁中悄然死去,年仅四十八岁。关于他的死因,还有另一种说法,有人传言他是被兄长努尔哈赤秘密杀害的。舒尔哈齐死后,最初被安葬于永陵(今辽宁新宾),天命九年,1624年,又被迁葬于辽阳东京陵。令人唏嘘的是,他的后代并没有因他的反叛行为而获罪,他的六子济尔哈朗后来成为辅政王,在一段时间内掌管着清廷政权。顺治十年,1653年,大清朝廷追封他为和硕庄亲王,然而,这迟来的追封,又怎能抚平那段历史的伤痛呢?
悦悦导游站在西大狱这片满是悲怆的土地上,神情凝重,分别讲述了努尔哈赤亲儿子褚英、亲弟弟舒尔哈齐分别被囚杀的悲剧。这段历史如同一记沉重的警钟,在众人心中久久回荡,引发着深深的思考。随后,团队的游人怀着复杂的心情,乘坐游览车沿着环线一直向东北方向驶去,他们即将前往瞻仰努尔哈赤雕像,去感受这位传奇人物曾经的辉煌与威严。
努尔哈赤雕像静静地座落在赫图阿拉故城边沿尼雅玛山宽阔的山脚下,那是一个格外醒目的路口旁。四百一十七年前,努尔哈赤以尼雅玛山为坚实依托,将一座横岗精心围建成后金皇都,并以此为稳固的根据地,逐步崛起,最终傲视全中国。
如今的赫图阿拉故城,风光旖旎,无比璀璨,岁月的沧桑并未掩盖它曾经的辉煌。众人迫不及待地纷纷下车,怀着虔诚的心情,仰望着那座高大巍峨的长方形基座上栩栩如生的努尔哈赤雕像。只见他俊朗英武,豪迈坚毅,头戴兜鍪,身披铠甲,威风凛凛地跨坐在战马上,气慨非凡,策马由缰,那雄浑伟岸的身姿,仿佛还带着当年栉风沐雨、南征北战的豪情,他傲视长天,目光中透露出无尽的霸气与自信。他是满族的民族英雄,他的功绩和精神,后辈们将永远铭记,悠悠思念,永念不忘。
瞻仰完雕像后,团队又前往赫图阿拉外城赫城湖周边景区参观游览。那里,坐落着地藏寺、显佑宫、堂子、点将台、校军场、驸马府、铠甲制造场、满族历史博物馆、文化长廊、满族老街等众多充满历史韵味的景观,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去品味,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