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经济建设是继往开来的

05-07 作者:文生

羑河记实三四二

中国特色经济建设是继往开来的

文生

老文给小飞发微信。

印度首个高铁项目计划连接西部两大城市孟买和艾迈达巴德,线路总长超过500公里,全球开放招标。中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高铁修建公司参与竞标。2016年,印度决定将项目交给日本公司负责。

日本方面的报价压得特别低,亏本也要拿下项目,想通过高铁项目作为突破口,在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带动新的投资,日本政府为此提供了项目总成本一半的低息贷款,利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个项目计划进行5年,最多不会超过7年。日本打算先用一年时间做前期准备,2018年开始正式建设,2022年能全部建好,2023年有望实现全线通车。(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印度政府要解决高铁项目、车站建设以及相关设施的用地问题。印度许多高种姓的地主拥有大片土地,这些地主们支持印度议会通过严厉的法律,以确保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在高铁线路经过的地方,这些地主和当地的势力带着农民漫天要价,索要的补偿金比实际价格高出好几倍。

印度政府不断与各方沟通协商,从2016年到2018年,两年时间才完成了整个项目所需土地的1%征收工作。照这种进度,日本人认为别说2022年完成项目,能在2022年搞定土地征收就算不错了。

日本不得不暂停项目。2021年,双方重新评估后,项目的完成时间被推迟到了2028年到2030年之间。

2023年,在印度政府强力推进下,该项目完成了九成土地的征收工作,这样高速铁路项目在2023年底才正式启动建设,预计将在2028年左右建成通车。

一条500公里的高铁要十几二十几年才完工,这样工作效率实在让中国人难以理解,你看京沪高铁长达1318公里,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工,于2011年6月30日全线正式通车,不过三年时间。

中国网民指出,最大的原因是双方征地成本差异太大。京沪高铁经过的是中国繁华地区,土地价格是很高的,但是中国的土地国有,很多土地经过政府协调,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土地征收问题。对于居民,很多人视为改善自己生活的机遇,这样绝大部分人盼着搬迁。当然也有少数企业和居民对此血口大开,经过做工作还是可以解决的。

中国网民认为,双方在征地效率上的差异,根本原因是双方土地制度的差异。印度由于没有经历过土地改革,土地私有,因而土地征收十分困难,大规模基建因此旷日持久,这一点,许多国家都存在,就连美国也是如此。美式高铁速度为200公里小时,就这也不过建成上千公里,除了地广人稀、航空业发达之外,征地困难也是个因素,美国土地私有,美国高铁建设需与众多的地主谈判补偿,成本可达总投资的30%-50%。还有利益集团的反对,如铁路工会、航空协会、汽车制造商形成“反高铁铁三角”。

小飞说,为什么这些国家以前修了那么多铁路呢?

老文说,以前铁路公司强势。现在随着权利意识的强化,土地所有者的权利意识强势起来了。应当说,私有权利绝对化的声音是二战以后才强大起来的。有趣的是,这个声音是西方为了对抗共产主义意识,结果也束缚了自己。

小飞说,可现实是,在中国征地也越来越困难了。

老文说,是的。土地使用权的变更成本越来越高了。

小飞说,俺理解为啥高铁站都修在城市的边远地带了,这样可以节约成本。

老文说,应当说,基建在征地方面越来越难了。

小飞说,高速公路上的各种眼儿也会越来越多,就是征地困难导致的。高铁不能造眼呀。

老文说,其实高铁的眼儿巨大,有个委婉的说法,比如地势呀什么的,现在越来越要求地方将前期工作做好。

小飞说,各地都在想法把铁路拉过来,自然会在土地上提供便利,铁路也在选择。

老文说,工业发展,越来越需要相关企业成片,这不是单个企业所能完成的,需要成片的土地规划和供给。

小飞说,工业园建设?

老文说,对。

小飞说,现在工业园建设有点多了。

老文说,指望每一个都成功也不现实。只有中国,才各地大建工业园,土地公有制大大方便了工业园的建设。

小飞说,这也使土地价格很底、供给及时,对外资很有吸引力,特别供给及时,大大节省了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呀。

老文说,这些土地还三通一平了。

小飞说,还有城市公共建设,就是靠土地出让金推动的。

老文说,对,这些年城市建设是靠土地红利支撑的,也就是土地财政,这些土地是公有的。

小飞说,目前经济下行,房地产市场也下行,许多城市财政就更吃紧了,原因就是土地使用权卖不动了。你说的人口红利呢。

老文说,对于工人来说,小学生与中学生比起来,差别是很大的。举一个例子,遵守时间的意识就不一样,这个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最少也得多念几年书吧。

小飞说,是的。初中应该是规矩意识培养的关键时刻。

老文说,现代化建设需要打开国门,从零到一的打开,是老人家打开的。

小飞说,很多人说,我们那时闭关锁国。

老文说,别的国家也对我们闭关呀。要知道西方国家有一个什么协定,很多产品都不许出口我国,说起来就是连质量好一点的钉子也不准出口我国。这个协定现在改头换目,依旧不许将许多技术出口给我国。为什么多年不武力收回香港,要谈判收回?就是留一个进出口的口子呀,香港就是凭这个发展起来的呀。

小飞说,明白了,为啥多年没有收回香港,要和平收回,其实武力收回是迈个脚儿的事。

老文说,毛主席抓住了机会,敏锐地用小球推动大球,实现了中美关系破冰。别的不说,和曾经的死敌联系,很多人感情上难以接受,但老人家的行动使人们接受了,也就使我国能进口若干工业产品了,进口化纤、化肥生产线了。

小飞说,工业化很难的。

老文说,是的。我们当年很多工业装备如万吨水压机就成为一个标志,这意味我们打通了一个关键。那是我们很多工业品就是有钱也买不到,或者花老大的钱,到现在也是如此。你不会造的,他们要么不卖,要么天价卖。都说产品我们会生产了,就成了白菜价,其实本来就是白菜价。

小飞说,你需要又没有的东西,沙子也卖成黄金价,这就是市场经济。

老文说,人们常将中印比较,直到九十代,我们还比不过印度,许多人用些来说明起码没有人家发展好,至少不能说有优越性。但这是一家是得过且过,一家是埋头打基础。埋头打基础的肯定日子不好过,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将印度甩的远远的,就是我们打的基础起了作用了。印度这些年发展不错,自认赶上是中国指日可待。中国网民说,印度要赶上中国,还是先从土地改革上做起吧。土地公有为改革开放打下深厚的物资基础,推动了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用几十年时间赶上了那些走了二百多年老牌工业国家。

小飞说,打基础是旷日持久的,很多人看不到,总是幻想高楼大厦一夜之间建成。

老文说,这些人要是有文化的话,应该是公知了,说什么一学灯塔,很快就和人家一样发达。

小飞说,现实是这些学灯塔的国家占世界绝大多数,差不多都成为灯塔国的韭菜了。

老文说,不过,我们也让世人看到了我们几天时间能建立起庞大的应急医院。

小飞说,这是国有企业大协作才能办到,这些现代国有企业都是从当年的国企转型而来,当年三线建设也培养了企业之间的协作能力。

老文说,公知们还说,那些年我们搞经济不行。

小飞说,现在看来,工业化走重工业、设备、成套、轻工业、服务业、信息化的路子是对的。要是先从服务业做起,后劲就不行,还得返回制造业,印度就是这样。

老文说,从大的方面讲,我们在工业化上没走大的弯路,这是因为我们有一套经济发展方略。

小飞说,讲一讲。

老文说,这个方略体现在《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其中前3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强调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为了更好地发展重工业,要适当加重农业、轻工业投资比例,一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可以更快增加资金的积累,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发展内地工业,可以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也有利于备战,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世界大战不会在短时间内爆发,原子弹不会马上投下来,我们要建设强大的国防,要有原子弹,就要多搞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打好基础。强调今后要更多地注意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第4、5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强调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问题,提出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

“十大关系”后五条主要讨论政治关系,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些都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经济发展离不开讲政治、思想、文化的。

《论十大关系》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标志着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

毛主席多次说,前几年经济建设主要学外国经验,《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自己的建设路线,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

小飞说,毛主席也是伟大的经济学家。

老文说,《论十大关系》是制订经济发展方略的指针。毛主席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者。当然现在看来,很多关系有待充实,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与法治的关系、金融与实业的关系、外贸与内需的关系、国企与民企的关系、内资与外资的关系、保护与开放的关系、垄断与反垄断的关系等许多方面。但方法是一样的,政策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

小飞说,有人说,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经济建设不行。

老文说,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为改革开放打下了物资基础,在荜路蓝缕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均贫富。现在贫富差距相当大了。改革开放是之前经济建设的改革和完善,不是对立关系,是继承和改革关系。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建国到现在是继往开来的。

2025年5月7日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