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028饭窟
饭窟,饭窟是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只有老上海人才知道。
饭窟就是一个简易的保温桶。
老上海每家每户可能都在用,反正我们家就有一个饭窟。
以前做饭就一个煤球炉,要煮饭又要炒菜,于是每次都是先做饭再做汤炒菜。天冷了,等上班上学的人回来,先做的饭菜就已经冷了。
饭窟就是一个保温箱,把刚刚烧好的饭连镬子一起放进饭窟里,这样等开饭的时候就可以吃到热乎乎的饭菜了。
饭窟也可以用着馒头发面,还可以做酒酿发酵的保温工具,现在已经没有饭窟,在家发面蒸馒头,在家自己做米酒,只能用旧棉衣包裹一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现在做饭有电饭煲,电饭煲不用操心,饭煮熟了自动保温。炒菜有燃气灶,燃气灶两个火头,一个煮汤,一个炒菜,火头还可以控制大小。现在还有保温碗柜,万一菜凉了,还有微波炉,微波炉一开,菜热了,菜保持原样。
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理解,也想象不出过去做饭的艰辛。
随着现代厨房家电的普及,饭窟逐渐消失在社会洪流中,只有六七十年代的人还依稀记得饭窟。
我们家是苏北人,我们叫饭窟为饭捂子。
老上海菜场杂货店都有饭窟卖,我们家的饭窟是爷爷自己做的。
网上说饭窟是稻草编织而成,我们家的饭窟却是玉米皮做的。
老家我没有去过,据说苏北土地很多是盐碱地,盐碱地那时候是不能种水稻的。我爷爷做饭窟玉米皮是从乡下带来的,爷爷没有事的时候就会做一些草编。
在人们眼中不值钱的玉米皮,经过爷爷的巧手,一抽、一折、一压、一卷、一绕……没几天就变成一个漂亮的饭窟。
爷爷把玉米皮撕成窄条,我们就坐在旁边看,我们拿着玉米皮帮着撕。
爷爷把玉米皮编织成一个长长的玉米皮粗绳子,我们想跟着学,我编出的绳子实在难看,弟弟妹妹把玉米皮撕开还可以,他们的编织技术更惨不忍睹。
粗绳子先盘一个直径一尺左右的饭窠底,然后用玉米皮把饭窠底绑扎牢固。接着开始编织饭窟四周的墙体,墙体一样要用玉米皮绑扎牢固,最后还有做一个饭窟的盖子。
一个漂亮的饭窟就做成了。
妈妈用一些旧衣服衬在饭窟里面,这样一个新饭窟就可以用了。
爷爷有时候会给邻居编织一下东西送去。
我们到郑州去的时候带了一个新饭窟,后来爷爷去郑州看我们,也带了一个新饭窟来,因为我们家的旧饭窟已经破烂不堪了。
在郑州我们家已经非常困难,再说那时候物质紧张很多东西买不到,饭窟能够帮我们做许多事情。
跟别人学做甜酒酿,蒸熟糯米饭,拌入酒曲,放入饭窟里。饭窟可以保温,恒温可以促使糯米饭发酵,恒温环境促进米酒生成。
郑州是北方,北方是小麦产区,北方一面食为主。在郑州妈妈学会发面蒸馒头。郑州比上海冷,面团加入老面就要放入饭窟中,棉垫塞紧以保持温度,几个小时后面就可以膨胀起来。
后来妈妈上班了,母亲总会在上班前急匆匆地煮好饭、炒好菜,焐进饭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