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行走记(6)

09-09 作者:独自行走

从莒县返回济南途中,再一次路过孟良崮,果断下了高速。

并非心血来潮,是多次阴差阳错的结果,总是在倏忽而过的时候,才想起错过了它。

孟良崮之所以让我牵肠挂肚,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孟良崮战役。

1946年5月中旬,粟裕率领的华野共九个纵队约二十万人,将张灵甫的七十四师团团包围在孟良崮及周围的几条山谷内,经过四个昼夜的苦战,全歼这支国民党五大王牌之首的精锐之师,不但粉碎了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而且使得国共双方战略均势的天平有了稍许倾斜。

孟良崮以前来过,只是参观了战役纪念馆,而没有到实地,这次我想亲自爬到山顶,瞻仰一下战争遗址。

“沂蒙山有七十二崮,孟良崮是这七十二崮中最大的一个崮。所谓崮,是说山的形状奇特,一般山的山顶是尖的,崮的山顶却好像是平的,犹如被什么东西削去一样,不过这只是站远了看,接近以后你才会发现,上面怪石嶙峋,龇牙咧嘴,一副要吃人的模样,而崮的四周,则是悬崖峭壁,陡不可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以上描述引自关河五十州的《战神粟裕》,百度词条则是这么描述孟良崮的。

孟良崮是蒙阴和沂南的界山,是沂河支流汶河和蒙河的分水岭,传说因北宋抗辽名将孟良曾屯兵于此而得名,最高峰大崮顶海拔575米。

下高速,往左拐,前行不远,右转直行,公路宽阔,视野良好,天空淡蓝,白云舒卷。

远远的便看到好大一座山,正冲着大路,说一座山并不准确,而是群山,前后左右,簇拥着中间高高的山头,这是孟良崮吗?

是的,岔路口缓冲区立一组雕像,红色的台基之上,竖着一面鲜艳的党旗,台基上写着“胜利从孟良崮开始”,红旗上镂空几个大字“英雄孟良崮”,旁边还立一斜面石墙,竖写“孟良崮战役遗址”。

停车拍照,留念,路边有一妇女摆摊卖黄油桃,这里是油桃的主产区,两边地里是挂果的桃树林,树并不高大,却称得上果实累累,每个油桃都被纸包裹着,防止被小鸟叮咬。

问她前面是孟良崮吗?她笑笑说,是啊,买点油桃吧,刚摘下来的,我问多少钱一斤,她说十块钱两斤,算起来,比济南便宜多了,超市里要八九块一斤,我对沂蒙老区的人天然有好感,总感觉她们朴实厚道,曾看过抖音上一个采访老奶奶的视频,她是蒙阴人,解放战争时才十几岁,一个小解放军战士就死在她怀里,小战士全身都好好的,只在头顶有个洞,他睁着眼睛,无法说话,只是一个劲流泪,她也流泪,后来,小战士慢慢把眼合上,再也没有睁开,后面还有很多内容,我看完已是泪流满面。

提着五斤油桃,上车继续出发。

车子进山,盘旋而上,两边山上林深茂密,植物气息浓郁,这和孟良崮战役发生时的情形大不相同,当时的孟良崮乃不毛之地,除了石头还是石头,看不见一根草木,更无水源,仅仅八十年过去,山还是那座山,早已旧貌换新颜。

车并不能开到山顶,仅仅行驶了几分钟便来到停车场,停车场比操场稍小一些,平整,洁净,东边有观景平台,可以一览山下风光,南边为售票口以及游客中心,中心前立一组解放军战士群雕。

景区票价40,观光车20,可以选择步行,大概两三公里,六月份的天已经很热了,临近中午,太阳明晃晃的,我选择了观光车。

进景区大门,爬数级石阶,刚踏上平地,一眼便看到一块兀然而立的泰山石,上面用红笔写着“英雄孟良崮”,这是粟裕的墨宝。

粟裕,湖南人,十大大将之首,孟良崮战役的发起者,在这之前,他已经取得苏中战役七战七捷,鲁中战役,莱芜战役大获全胜的杰作,后来又指挥了济南战役,活捉王耀武,当然,比起后来的淮海战役,这些都只是牛刀小试,淮海战役是他经天纬地的大手笔,是国共双方主力之间的大决战,最终六十万胜八十万,一战打出来了世界战争史上也少有的奇迹。

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将星如云,但能帅百万军队的很少,彭德怀算一个,林彪算一个,粟裕更算一个,其他人哪?朱德,徐向前,刘伯承,他们理论上可以,但没被实践证明过。

《亮剑》里的李云龙霸气十足,也只是个少将军长,指挥万把人的队伍,在同行面前牛皮吹得震天响,在刘伯承为原型的校长面前,却低眉顺眼,做嬉皮笑脸状,刘伯承也是战神之一,但刘邓大军的二野只有十万多人,并没打过像样的决战。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在选择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总指挥时,曾第一时间想到粟裕,可惜,他那时正在养病,他的血压在淮海战役时一度到了220,毛发根根直立,一碰就疼。

检票的时候出了点麻烦,验票员说我拿的是观光车的票,当时在在售票厅买完票,我也没看,拿着就过来了,谁想售票员会犯这种错误,像我这种情况的还挺多,不一会,验票的栏杆前集聚了十来个人。

验票员给售票员打电话,让她过来换票,几分钟后,那位有点迷迷瞪瞪的女孩过来了,她很不好意思的说,给错票了。

过了检票口还要爬一个大的陡坡才能到达观光车始发点,站在那里可以近距离看到孟良崮,尽管经过多年绿化,山坡上仍然有裸露的岩石,绿色丛中点缀着些许灰白色,山顶有烈士纪念碑,三把刺刀造型直冲蓝天,从这里步行去对面山上,隔着一道山谷,沿石阶栈道可以穿越,先下后上,大约一公里多,像是走一个半圆的直径,而观光车则像是绕了一个半圆。

张灵甫的七十四师名义上是师,实际是军的编制,而且是拥有坦克,装甲车,加农炮等重装装备的合成军,适合平原作战,到了孟良崮,这些重装装备无法上山,便失去了作用,据说黄百韬曾劝告张灵甫不要固守孟良崮,张灵甫的回答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机不可失”。

张灵甫将麾下三个旅中的两个布置到山下,一个在山上,形成掎角之势,想当年这片谷底肯定是他重点防御的地区,也是双方争夺的主战场,可以想象一下当初战役发起时的惨烈场面,弹片横飞,机枪怒吼,一个个年轻的肉体在冲锋中倒下,身体被击中,撕扯,粉碎,吞噬,魂魄永远消失在这里。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