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行走记(8)

09-20 作者:独自行走

沿着石阶再爬行几分钟,便来到“击毙张灵甫之地”,据说这里原来是一山洞,后来坍塌了,现在只能看到一条窄窄的石缝。

张灵甫的指挥部原来位于550高地,最后才转移到这里,针对张灵甫的死亡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自杀身亡,一种是被俘虏后,押送途中,特务团的一名排长出于对七十四师的仇恨,突然对他开了一枪,张灵甫被打成重伤,送到野战医院没抢救过来。

华野总司令陈毅听说后,下令将他的尸体擦洗干净,穿戴整齐,又找了一副好棺材,入殓后,通过各种关系,将其辗转送回了南京。

一个军人为了理想,为了主义,战至最后一枪一弹,哪怕这个理想和主义是错误的,也值得尊敬,何况张灵甫抗战时还立了那么多战功。

蒋介石听到此消息后,捶胸顿足,如丧考妣,他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员能征善战,如臂指使,文武双全的大将,也不仅仅是一个全式美军装备,足足三万多精锐的整编师,失去的更是对国民党同共产党未来决战的信心。

再往上攀登几十个台阶便到了山顶,从山下很远处就能看到的那座英雄纪念碑就立在这里,三面白色刺刀状板块直冲蓝天,正面稍高的刺刀象征华野主力,其余两侧刺刀象征地方武装和民兵,三面皆有题词,分别为陈毅,粟裕和胡耀邦所书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里是整个孟良崮最高峰,举目四望,东西两面为起伏的山峦,南北地势开阔,一览无余,南面四五里之外有一村庄,掩映在绿树丛中,这便是垛庄了。

垛庄在整个孟良崮战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当于东北决战的“锦州战役”。

垛庄是七十四师的后方补给点,在垛庄东西两翼,各有黄百韬,李天霞部队,北边是孟良崮主战场,南边一向是国民党的地盘,看起来没多大问题,因此,张灵甫只留了一个辎重连进行守备。

他没想到的是,粟裕一个电报,静静地蛰伏在南方二百多公里之外的鲁南王必成纵队,急行军一天一夜,迅速赶到并占领了垛庄。

王必成纵队在一年前的苏北涟水保卫战中,曾被七十四师打得人员损失接近一半,被迫退出战斗序列,一直在休整并寻找报仇的机会。

失去了垛庄,七十四师唯一的后路被断,又引来了仇敌,张灵甫的命运就此被决定,剩下的只是苟延残喘,垂死挣扎而已。

下山,驱车赶往垛庄,书上说当时的垛庄四面环山,无险可守,村中只有一条小路,是一个不大的村庄,但现在的垛庄已经成为了一个镇。

垛庄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繁忙,路东一条南北向公路上,载重大货车,长途客车,小轿车等,一辆接一辆,鸣着笛呼啸而过,你想悠闲的横穿马路,几乎不可能,只能见缝插针,快速通过。

这里地处蒙阴,费县,沂水三县交界处,扼守南下的咽喉,从济南,淄博,泰安等处前往临沂的车,几乎都要经过这里,也无怪乎其“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了。

其二是乱,镇中心一横一竖两条街道,路两侧乃至沿街房前,挤挤挨挨,横七竖八的停满了车辆,行人和骑车子的只能走机动车道。

绿化也谈不上,大中午的太阳高照,走一会汗如雨下,想当年孟良崮战役发生在五月份,如果再晚一个多月,估计都不用打,只要把孟良崮围起来,几天后对方或许就投降了,那时的孟良崮,山上全是山头,连灌木都没有,饿不死也能晒死,渴死。

在垛庄品尝了正宗的临沂光棍炒鸡。

炒鸡本来是想在莒县吃的,可莒县有更好吃的羊肉,且特实惠,中午在世起全羊馆要一碗三十块钱的羊肉汤,饼随便吃,汤无限续,连晚饭都省了。

比起莒县,蒙阴是光棍鸡的发源地,这里又是孟良崮战役的发生地,用一顿大餐来向英雄前辈致敬,似乎更有意义。

饭店是在街边随意找的,小镇交通很繁忙,像样的饭店却没几家,看来留下吃饭的并不多,都是匆匆的过客。

饭店不大,却挺干净,进门一个大厅,摆三五张桌子,西边用隔断围成几个单间,墙围贴青砖样壁纸,门帘是蓝色碎花布,显得挺雅致,一面墙上还挂着一幅漫画,一男人,一女人蹲在地上,女人在谆谆教导男人,“不喝不喝又喝了,喝了喝了又多了”,男人袖着手,低眉臊眼,画上方写两行字,“不是我戒不了酒,是我戒不了朋友”。

饭店女老板三十来岁,身材有些发福,估计光棍鸡没少吃,问她鸡是散养的吧,她说是,吃的都是孟良崮的虫子,我问,最小的鸡有几斤的,她说,没有很小的,一般都四五斤,想了想,反正要回家,吃不了打包呗,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四五十分钟后,一大盆鸡端上桌,酱色的鸡块,油亮的鸡汤,葱绿的青椒,颜色分明,顿时食欲大振,更意外的是,两个白花花的腰子,卧蚕一样浮在汤里,这是以前没有见过的。

中国人信奉吃什么补什么,两个腰子下肚,顿觉男人的底气长进不少,半个小时后,带着老板娘告别时连声的祝福,重新回到前往省城的高速公路上。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