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这件紧身衣
09-21 作者:寻梦今生
比尔·盖茨设想的VR紧身衣尚未普及,当代人却早已穿上另一件无形的紧身衣——它用社会关系的纤维编织,以责任为触点,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末梢。
财务室的李姐像对待新生儿般托着凭证簿,她擦拭增值税发票的专注,让我想起母亲摩挲青花碗沿时泛光的指节。这种古老的仪式感在数字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当电子支付让货币变成服务器里的脉冲信号,仍有人固执地用体温丈量责任的厚度。而实习生小赵的离职像颗脱扣的纽扣,他甩开紧身衣的刹那,那些被压制的质疑终于喷薄而出:"连起来绕工位三圈的印章,能不能绕出人生的圆周率?"
张会计的江湖哲学在打印机吞吐间反复淬炼,"拿人钱财"是契约精神的粗粝表达,"替人消灾"则是职业伦理的朴素诠释。就像杂文家李北陵坚守的阵地,明知"众人尽醉而独醒"的孤独,仍要高举文字的投枪。当代职场人都在演绎着荒诞的悖论:我们抱怨紧身衣的束缚,又恐惧失去它的包裹——毕竟连梁万俊这样的试飞员,也需要"保护试验样机"的责任作为心理降落伞。
大理的咖啡香飘不进ERP系统,但小赵朋友圈里膨胀的咖啡粉,何尝不是另一种形态的责任发酵?当李姐把凭证编号念成催眠曲,当母亲将碗碟摞出青瓷编钟的韵律,这些微小而确定的重量,或许正是对抗虚拟化生存的镇纸。王小波若在世,大概会写篇《论紧身衣的舒适性》:真正禁锢人的从来不是责任本身,而是我们想象责任的方式。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