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忠诚读者

03-25 作者:草原一丁

(一)

对文学的热衷是我一生的追求,可以说,一生与书本结伴同行。这是我一生为之奋斗的生活目标,也是终生追求的事业之一。但是,在文学家园里,没有什么建树,只是一个业余的作者,行使着班门弄斧的作法,迄今没有什么成名之作,更没有什么作品出版。在这样的状态下仍执迷不悟,以对文学的痴爱为动力,乐此不彼地在夕阳斜下的状态中不辞辛苦地耕耘着,追求着,向着目的地艰难地跋涉着……

说起对文学的执着爱好,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即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自己童年读书时期。在此人生读书最佳时段,发生了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成为终生的遗憾。那是因社会种种原因,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动乱给自己留下终生的遗憾。那个时期,社会派别之间武斗时常发生,直接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学生成了直接受害者。学校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整天搞运动,迫使自己无奈早早地辍学离开母校步入社会中,投入社会大熔炉里,接受再教育。

常言道,出门容易,进门难。想回学校重新就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在学校里,自己的学习不算好,但也属于中等生,考试成绩一直占班级的上中等位置。学校搞运动,课是无法上,自己只好找班主任张美玲老师,从她们家找一些书来读。由于张老师的丈夫是当时所谓的右派人物,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成为当时的专政对象。所以,把一些书藏起来,不敢大胆地借给我,总是悄悄地背后拿几本,看完再送回去。这段时间,对自己来讲,是文学梦想的启蒙阶段,也是塑造文学爱好的重要阶段。在那个时期,看了很多书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还有前苏联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母亲》、《我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些书,对我来讲是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奠定了我的一生文学梦想,致使我一生为之奋斗,一直走到今天,仍然耕耘着,拼搏着,或许,在这条文学探索道路上走到人生的尽头。

十四岁那年,即小学四年级时迫不得已离开了母校。具体时间是一九六八年八月八日,从学校出来步入社会大的熔炉中,接受社会熏染,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的各方面元素不断的溶入我的生活中,给了我不同的启迪,不同的教育,也促进了我向前迈进。一九七一年参加工作后,稳定在固定的工作模式中,围绕一个中心转——为了生存,为了生活而拼搏。人们常说,一举两得,但参加工作后,为了生活,为了工作,搞文学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没有闲暇时间。何况自己的文学根基没有,只能是看一些书而已了。心里的文学梦在社会生活中被挤占一空,变成了一纸空文。成家立业后,老婆孩子成为人生中的主题,一家人吃喝成为生活的中心主调。工作目的是维持家庭生计,家庭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这一中轴线上,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根本不可能顾及那么多,有得就有失。所以,文学梦想在那个时段真正成了梦想,天空中的漂浮云彩,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未完待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