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与林天霖
林天霖老师“以画为业”。他从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附属中等美术专科学校学得一手画画的技艺起,就一直以画画为业。在学校,他教学生画画;在文化馆,他从事美术工作;退休之后,不甘寂寞,生命不息,他又是绘画不止,仍然在人物造型艺术的舞台上孜孜以求、锲而不舍。退休后的林天霖老师,他没有停止对绘画的研究,正像一名歌手,总想有机会表演,接受观众的评价一样。静物、风景、人物、山水,林天霖老师笔下的每一幅画作,无不漫溢着他优秀的心灵品质、洞透的思想深度与高超的艺术成就。林天霖老师介绍,油画作为舶来的艺术画种,与中国画有着很大的不同,他的油画则更注重写意松动。我想,这或许跟他从小就很调皮,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关,他是把油画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人生目标了。
1995年,林天霖老师在城关镇小退休之后,他“以画会友”,不但结识了书画圈里不少新朋友,也结识了书画界中的不少老艺人。中国美院的姚峭力教授,80寿辰,当林天霖老师一行将诸暨13位书画家的13幅装裱后的作品送到杭州姚教授的面前时,诸暨画家杨秀友先生举办70岁画展,经林天霖老师联系,当一大批省市级书画同行前来捧场时,诸暨画家周如松先生逝世一周年,由林天霖老师牵头,当众多书画界朋友汇聚一堂时,林天霖总是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为他们因画而结缘,因画而凝聚,尽情地徜徉在艺术的殿堂里,共同用画笔描绘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阐释,对未来的企盼,共同分享绘画的无穷乐趣而高兴。正是这些书画家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内心深处对艺术的渴望从未停息过……他们热爱书画艺术,经常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正是书画艺术拉近了他们彼此之间的距离!
“以画课徒”,林天霖老师实际上是他一以贯之的事业,在学校教美术,进县文化馆搞宣传,到退休后在家办美术培训班,一直没有中止过。他的美术教育,自有特色。他并不单纯带学生对着实物写生,也不只求画象画好几幅画了事。他根据自己学画的切身体会和经验,自己编写美术培训教材:从审美入手,他讲构图,讲布局;从讲清“比例”,他着意渗透“黄金法则”,有意识培养学生对绘画对象的观察力;他编出易念易记的口诀,教学生及时掌握“透视原理”。他反复地告诉他的学生,怎样才算一幅好画的标准,也就是“绘画语言”要看四个方面,一看绘画的选题和表达是否有创新。比如过去的画家都画屈原,而蒋兆和却画了一幅《流民图》;比如过去的画家都画鹤、马、牛、猴,而吴作人先生呢,偏偏选择了熊猫;过去的画家都画华山、泰山、黄山,钱松喦先生画黄土高原,这些都是在绘画选题上的创新。前人的绘画中多次出现毛驴,但都是作为配人景物,而毛驴在黄胄先生的画中却成了主题,并且千姿百态,生动异常,这就是在表达上有创新。二看作品的气韵是否生动。有的画画出的人物、山水、花卉都很呆板,象是摆在那儿的。有的画家画的山水、花卉都带着灵性,是活的,这就是气韵生动。你看傅抱石的泉水,好像在流;徐悲鸿画的马,好像会跑;叶浅予画的人物,好像还在跳舞。这些都属于气韵生动。三看画的意境是否深邃。有的画看一遍就够了,过后就忘了,有的画越看越爱看,百看不厌,过后脑子里还有深深的印象,并且给人的想象力带来驰骋的余地,这就是因为这幅画意境深邃造成的。r四看画的格调是否高雅。有的画画的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动物,让人一看就觉粗俗不堪,但有些画家画出的山水、人物、花鸟、动物,让人一看就觉得很雅。林天霖老师十分注意方法,循序渐进,教育效果很好,让学生终生受益。西安美院版画系主任周促铭,绍兴文理学院的书法老师李放、章剑深,江苏教育出版社美术主编虞刚等等,都是林天霖老师的高足……他教出的学生不但手中有技法,而且心中有标准,一个个非同寻常。
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一些人不懂得珍惜幸福生活,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从没想到过要回报,更不知感恩为何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落叶对根的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世界需要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感恩,所以美丽。林天霖老师就懂得感恩。他用他自己特殊的方式:“以画感恩”。他给教育过他的姚峭力教授送去他的花了很长时间画成的油画像,他给他的书画前辈濮乾远老先生、画友冯伯年先生,给他的爱妻,给他的母亲一一画像,他说,他都是为的感恩,感激他们的教诲之恩、解难之恩、关爱之恩、养育之恩,凡是对他有过恩惠的人,他都深深地记在心头。他说,他上前正准备寻找一个时间一定要给周儒超老师画一张像,送给他。因为,周老师在困厄中,帮助过他,有一次他曾不厌其烦地带他跑遍了整个菜市场,替他买到一只补身子的雏鸡……感恩,使林老师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他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感恩,充实着他的生活;感恩,塑造着他的心灵;感恩,让林天霖老师所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是的,这就是林天霖。因为喜爱,所以他始终坚持;因为专业,所以他精益求精;因为艺术没有终点,所以他的艺术生命也就永远不会终止。偏重于画人物画的林天霖老师谈到对画画艺术的热爱,满脸都是如痴如醉的表情,即使闲着不画的时候,看去他仍然好像也是在思考如何下笔画画或者正在欣赏某幅画作神态。直到今天为止,林天霖老师走过来的67年人生,他“以画为业,以画会友,以画课徒,以画感恩”,着实与画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