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鼎现•香山寻幽】【兰陵王•双清别墅】
【宝鼎现·香山寻幽】
香山秋暮,浸染红叶,俗人心鹜。乘假日、家人同趣,拂晓游团车上路。车泊地、距公园尚远,却是人潮注目。想这般、人山人海,怎觅清幽之处。
不屑索道高庐去,逞雄心、偏用足渡。石径隘、山风凛冽,走走停停思犯怵。汗湿透、冷风搜热孔,又把衣裘裹束。趔趄行、双足颤抖,退意悄然心驻。
前面岔路依稀,人抖擞、攀爬直入。探幽处、看到双清,松林古坞。也曾是、主席居住,梦里曾心顾。快拜谒、径直寻去,漫山遍野红树。
去年秋暮曾去香山赏红叶,每年此时各个旅行社也专门组织【香山红叶一日游】。我等也是俗人,每到此时也会心动,爱人想去,女儿女婿支持,那就一起去吧。
游后曾想写个游记,记录当时的情景,后来耽搁了。只是在喜欢【一剪梅】时,用【一剪梅】写过,但那个只能简略的描绘当时的情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剪梅·暮秋香山游】
秋暮阖家赏叶游。车如溪流,人似潮流。香山处处语声稠。
红染山头,情注心头。
笑傲群雄才上楼。步如蜗牛,喘似奔牛。衣衫汗透冷风搜。
何处清幽?松坞双幽!
现在文字稍微熟练一些,所以想详细一些描绘当时的情景,就用这个三叠的【宝鼎现】试写一番。感觉虽很粗糙,但也基本将当时的境况写清了。
鹜,趋之若鹜,人人如此,香山那几个六、日,屡创游人记录,停车场扩到五环边上,走到公园门口需半个小时多行程。
香山最高处,看起来并不高,虽有索道,而且还是从索道房旁边小路上山,决定爬上去。缺少锻炼的缘故,一会就气喘吁吁,两腿打颤走不动了。那天又赶上冷空气南下,山风呼啸起来,看从上面下来的缆车上,很多人都是租借军大衣御寒。思想越来越动摇,脚步越来越沉重,停歇的时间越来越长。
终于看到前面有房屋,应该可以改道而行了,精神也一下抖擞了。在山下就看到双清别墅也属公园的景观之一,原想爬山下来就去,正好改为现在就去。这一路是缓缓的下坡路,心情好了,脚步也轻松了,眼前景物都美了起来。
【兰陵王·双清别墅】
香山路,寻觅双清别墅。
白石刻,红字双清,路到尽头见幽处。
门前再瞩目。
进入,游人无数。
屋前竖,入党誓言,握紧拳头又谁度。
眼观旧时物,眼中泪模糊,昨日情注。
木床书案当年住。
谈笑风生后,渡江作战,排山倒海摧敌伍。
到处红旗渡。
慢步,细思嘱。
见六角红亭,银杏独舞。
灵山碧水松林坞。
想当年艰苦,江山修筑。
今时拜谒,正秋暮,染红树。
这个【兰陵王】词牌与【宝鼎现】词牌,虽都是三叠,但具体结构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分行分阕来展示,而【宝鼎现】只分阕展示就可以了。
【一剪梅】的展示模式,是个人的研究体会,这样的结构写作模式,是搭盖二层小楼的模式,或许就是李清照先生的写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