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钟摆

05-03 作者:我是一片云

“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叔本华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按照叔本华的理论,人干什么都不会有意思,永远都生活在绝望之中。他曾经断言:“人在各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处于痛苦的一端,得到满足时便处于痛苦的一端。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不停地在这两端之间摆动。”这就是著名的叔本华钟摆理论。

那么,人既然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欲望夹裹着前进,自由和幸福又在哪里呢?对于这个问题,叔本华回答说:幸福取决于人格,人格越伟大,幸福感越强;幸福的所在就是尽可能的减少不幸,而不是追求愉悦和快乐。

叔本华认为,就整个人生来说,人生的幸福最基本的要素就在于人的内在素质,即人格。这里的人格,包括健康、力量、美、气质、道德品格、理智和教养等要素。人格决定了一个人能够感受到幸福的范围和深度,人格越高尚,他能感觉到的幸福就越深,最高的幸福来源于最高贵的人格。因为世界是我的表象,主体的意识才是世界的本质。对人来说,一切存在或发生的事情都存在于自己的知觉中,只是相对自觉而言的。所以,人最为本质的东西就在于这种意识的形成。而意识地形成是由一个人天然的人格所决定的。什么样的人格形成什么样的意识。而意识地深浅决定了感受到幸福的多少。

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快乐,而心灵的快乐主要取决于心灵的力量,取决于我们是什么(人格),而不是我们有什么(财富和声誉)。命运或命运宿命地加到我们身上的东西一般只意味着我们有什么,但却不能说明我们是什么。在某种意义上,命运可以改变的,但如果我们在精神上不够富有,我们的命运就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抄自《哲学家讲故事》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