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而不鱼

05-15 作者:青裳孤客

我的面前是一汪燕鸥翻飞的碧水,身旁是佳作珠联的弘农诗岸,彼岸则是一排排掩映于翠木夏花中的楼宅。清风时时吹来,水面波光粼粼,远处红绿涌动,耳畔鸟语相和,周身诗情烂漫,一竿在握,游目骋怀,更觉心旷神怡、惬意非凡。我被这超脱美妙的垂钓之趣深深地吸引了。

第18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期间,本来和朋友们约好了去灵宝黄河风景区和卢氏双龙湾游玩,不料却有两个比较急的材料需要起草,足足忙活了两天半,旅游计划自然泡汤了,只能眼巴巴看着朋友们在QQ空间的日志上不断地更新着山水美照,徒增羡慕之情。所幸还剩下半天时间,于是便到灵宝市北区路西公园玩起了久违的垂钓。没想到五月的崤函大地,即便不用出行也美不胜收。

我一向认为,垂钓的美妙,在钓而不在鱼。这是因为,钓是精神的享受,关键在于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修为。鱼则是功利性的体现,是物质层面的满足。对于我辈虽不富裕但温饱无忧者而言,精神上的陶冶自然更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垂钓。生命之美,过程重于结局;人性之美,淡泊宁静胜于寒居高处;求索之美,奋斗拼搏胜于功名利禄。如曾文正公所言:“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此可谓得人生之真谛矣!所以说,智者的人生,总是重钓而不重鱼,总是钓而不鱼。

钓而不鱼,体现的是对尘世的那份清醒与坚守。《庄子·秋水》中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在高官厚禄之鱼的巨大诱惑面前,庄子保持了洞悉红尘的冷峻,坚贞高洁的气节,也表达了对“曳尾涂中”的自由生活的无限热爱。

钓而不鱼,体现的是对理想的那种豪迈与大气。据说,李白登门拜访宰相,盼望得到引荐。他递上一块自报家门的手板,上面题写着几个大字:“海上钓鳌客李白。”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问曰:“何物为饵?”答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相悚然。傲岸如谪仙人这般,固然钓不到官场肥鱼,但其藐视权贵佞臣、抨击时政弊病、直陈报国大志的浩然之气,却令人叹服。

钓而不鱼,体现的是对人生的那种参悟与超脱。《世说新语》中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将魏晋名士注重过程、忽略结果的人生态度,放达自由、率性而为的洒脱境界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难怪明末文学家凌濛初赞叹道:“读此令人飘飘欲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钓而不鱼,体现的是对事业的那份忠诚与执著。人生不如意事有十之八九,但只要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尽到最大的努力了,自己能否看到事业成功,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洒落过血水与汗水的拼搏之路,才是最美丽、最难忘、最有意义的人生历程。正是基于这种价值取向,袁崇焕的“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才那样令人肃然起敬,方志敏的《清贫》《可爱的中国》才那样感人至深……

正这样想着,鱼漂又有了动静,本想提竿,却陡生怜悯,索性待鱼漂复静如初,将剩余饵料缓缓抛入水中,鱼儿迅速聚拢来,激起朵朵水花。这时,夕阳铺展开来,给这一湖灵动的柔波和四周芬芳蓊郁的花木都镀上了一层闪亮的金光。我就在这样的金光中,收竿归去。

美哉,五月的崤函;妙哉,钓而不鱼!

共 2 条文章评论
  • 备注:2012年5月21日发表于中国作家网2012-05-22 08:59
  • 备注:2012年5月23日发表于《三门峡日报》。2012-05-23 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