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无极县名

06-13 作者:华芳国

无极春秋时隶鲜虞,战国归中山,秦建苦陉,汉置毋极,唐武则天执政时(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定为现名。

在道教中,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是老子用以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这是第一次出现无极的理论。全段意思是说:虽知道洁白,却安守於昏黑,便能做天下的模式。能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性不相差失,性回复到不可穷尽的真道。所以无极的原义就是道,指道是不可穷尽的。

以后道门人士,都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无极的概念,但在不同场合引伸的侧重点稍有不同。子在《逍遥游》中说:无极之外,复无极也。意思是世界无边无际,无穷之外,还是无穷。无极便是无穷。汉代的河公上《老子章句》认为复归无极就是长生久视。

依道门观念,与道相合,才能长生久视,因此将无极解释成道,或者解释成长生久视,是一致的。道是无限的。天地开辟之前,它已经存在了无限的时间,而且会永恒地存在下去,空间上它也是无限的,不局限於任何一个具体的区域。因此用无极的范畴称道。在宇宙演化的角度使用无极一词,常与太极对举,指比天地未辟、但却是天地直接起始的混沌更加古老、更加终极的阶段,这一阶段,就是道。

因此,无极是太极的根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武则天对于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是非常热心,这主要是她也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据传她的母亲就是个既信佛又信道的人,她对母亲的感情很深厚,也正是由于她自己对亲身母亲怀有极为深厚的感情,所以她才会以尊母的方式推尊女性的地位。公元666年,武则天与高宗封禅归来,途中参拜了老君庙,特意追赠老子的母亲为“先天太后”。武则天还降诏征诏“笃学善《易》”的隐士卫大径,当时尚在习辟谷之术,后来成为八仙之一的何仙姑等。她不仅和道士们交往密切,还编纂道家经典,亲自封神,参拜道观,似乎是一个地道地道教徒。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武则天的政治手腕是灵活多变的,我们不能为她的表象所迷惑,而是要透过事件本身,来研究一下她到底坐在哪一条板凳上。

据《说嵩》云:“圣历二年,后不愈,遣给事中阎朝隐祷少室山。朝隐身为牺牲,沐浴,伏俎上。”请代人生病,本是十分滑稽,但武则天竟赏之,只能说明她像平常人一样,希望自己长生不老,福寿延年而已。武则天由一介柔弱女子,经过千难万阻,戴上女皇的桂冠,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虽荣华富贵无人能及,但生老病死在所难免。她对道教徒一贯宣扬的所谓神仙世界,长生不老,永享极乐,自然十分向往。她的《赠胡天师》、《石淙》、《游山篇》和《昇仙太子碑》等,就是抒发求仙心意之作。可见道教除了为她的政治服务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利用其宣称的“长生不老”之术,增加自己的寿数。

武则天一生中,对佛教、道教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宗教观念,所以中国人的宗教意识并不发达。同时,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在中国文化圈里,一般人与各种宗教都保持着联系是很平常的事,但并不能说他们是宗教徒。武则天作为中国社会分子的一部分,在传统文化的环境中长大,也深受这种文化精神的影响,因此,武则天不是佛教徒,也不是一个道教徒。她所从事的宗教活动,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统治服务,为了满足长生不老的愿望而已。这样看来,她能为一个小县改名,使毋极改为无极,一字之间,便赋予了这方水土非同反响的含义。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