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遇明主方能展其才
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谋士横行的时代,一个个头脑发达的聪明人,或者出谋划策、或者运筹帷幄,通过计谋来体现自身的价值。谋士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主公能否采纳他的建议,可以说,只有遇到明主,谋士才能施展才华。
三国中的取得成功的谋士,无一不是深得主公的信任。其中最为突出者,莫过于诸葛亮,躬耕于田亩之间的孔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之后,在刘备的充分信任与大力支持下,指挥关张、赵云等一班沙场老将,首先取得了火烧博望的胜利,其后有一连串的胜利,直到刘备白帝城托孤。假如没有刘备,诸葛亮的智慧就不会得到发挥。英年早逝的郭嘉,因为有曹操的信任,才得以不断的献计献策,帮助曹操剿灭袁绍。孙权因为信任张昭、周瑜、鲁肃、诸葛瑾、陆逊等一干谋士,才得以平定江东,进而三分天下。
而三国中一些壮志未酬的谋士,不是因为才智不高,而是因为主子糊涂,这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田丰与沮授。董卓被杀之后,雄踞河北的袁绍绝对是个大佬,因为听从了田丰的计谋,所以轻松拿下公孙瓒,一统河北,兵多将广、谋士众多。田丰和沮授都曾提出了迎天子的政治决策,却不被袁绍采纳,反而是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田丰劝袁绍趁曹操东击刘备而奇袭许都,又被袁绍以儿子有病而拒绝,官渡之战中,田丰与沮授屡屡进言均不被采纳,而战局又一一印证二人之言,最终,二位聪明的谋臣死在袁绍的手中,而袁绍也没能逃脱覆灭的下场。假如袁绍能够采纳田丰、沮授之谋,三国的历史或许就要重写,假如田丰、沮授遇到明主,或许就没有孔明、陆逊等人的辉煌,可惜,没有那么多的假如,只有郁郁不得志的田丰和沮授。
陈宫也是一位令人扼腕的谋士,他曾经慧眼独具,看出曹操的雄材大略,极力推荐、辅佐曹操,却又因不屑曹操的为人,而立志打败曹操,只是他很难遇到第二个象曹操一般的明主。陈宫跟随吕布之后,吕布听从陈宫的计谋,在濮阳大败曹操,几乎灭了曹操,可惜在后来的战事中,吕布基本不听陈宫的话,以至于下邳被俘,昂然赴死。假若陈宫一直跟随曹操,或许能够大放异彩,即便是在刚愎自用的吕布手下,濮阳一战也足以使陈宫扬名三国了。佩服陈宫,是因为他离开曹操,并决心打败曹操;惋惜陈宫,是因为他未逢明主,最终败给曹操。才华横溢的陈宫,就如同流星一般,在三国的历史里留下短暂而灿烂的一笔。
三国里众多谋士的命运,充分说明了这么一个道理: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先天条件极差的刘备,因为重用了诸葛亮、马良、法正等谋士,所以三分天下。而诸葛亮也只有遇到刘备,方能成就智圣威名。而田丰、沮授、陈宫之流,纵然才高八斗,也只能壮志未酬,只怪他们跟错了主子。其实,这在当今社会也是如此,跟对了老板,老板对你言听计从,帮他把事业做大,同时也实现自身价值。反之,遇到自以为是的老板,空有一番才智而不得施展,自己的聪明也只能湮没。
三国中的谋士如同千里马一般,虽然珍贵,却也并不稀少,稀少的是会“相马”的伯乐,只有遇到伯乐的千里马,才不会去拉磨,同样,只有遇到明主的谋士,方能大展其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