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挖坑与填坑”

06-01 作者:陈宣章

闲话“挖坑与填坑”

陈宣章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大名鼎鼎的“挖坑理论”:雇200人挖坑,再雇200人填坑,创造了就业机会,制造了400把铁锹的市场消费,工人得到工资又会消费。总之,好处多多,刺激经济。最近,南京机场路旁上百棵香樟被挖掉,重新种上新的香樟,花掉七八十万元钱。这比凯恩斯的动作大得多。想必,对南京的经济大有好处。

凯恩斯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政府不要作别的,就直接把工人请来挖坑就行了,供吃供住,政府的钱花出去了,也就产生了消费,经济自然也就好了!”于是,后来有个学者黑兹利特提出“破窗理论”:一个小孩打破了面包店窗户,面包店老板要拿钱安装玻璃。这样,玻璃工人和木匠有活干,玻璃厂和伐木场开工,推动了社会就业。按照“挖坑理论”,自然灾害和战争都可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凯恩斯的“挖坑理论”是否正确,不敢妄加议论。但是,看到马路修了挖,挖了修;商店不断装修;大楼造了炸,炸了造……说明凯恩斯的徒子徒孙还不少。还有的徒孙竟然进一步发明了“腐败有功论”:腐败者大肆消费刺激经济,案发后没收家产增加国库,作为反面教员可教育干部,腾出位子可以安排新人。

我以前一直有个想不通的“包装”问题:为什么各种商品的包装不及时回收利用?为什么各种商品的包装常常过度?为什么月饼盒中放金币、钻戒、五粮液瓶酒等等“内包装”?为什么……啊!促进消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奇怪的世界,这种人放个屁就是“理论”。据说,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还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称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自从我知道“挖坑理论”,一直耿耿于怀:

1。挖坑又填坑,创造劳动价值没有?有商品产生没有?都没有!这应该属于无效劳动。用物理学语言,就是作“无用功”。另一方面却促进消费。这使我想起了战国时期“悬梁刺股”的苏秦。

苏秦为了使齐国没落,就劝齐闵王伐宋。宋在联军攻击下,割淮北地求和,而齐国实力也因此衰弱。苏秦在齐国,继续作削弱齐的工作,劝齐王大兴土木,纵情享乐,大盖皇宫宝殿、御花园、动物园等等;对外则大肆战争,广树仇敌。为了使齐国力量进一步被消耗,苏秦破坏秦、齐关系,结果行成了反齐联盟。齐国原来军力异常雄厚,带甲之士百万,车千乘,与秦、楚相当。乐毅率五国联军与齐大战济水之西,齐军主将阵亡,全军溃散,主力损失殆尽,齐军副将率残部退守国都临淄,遭受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

一面作群体的无效劳动,一面搞消耗性物质消费,这是有损于国力的两大经济措施。“挖坑理论”就是这种东西。苏秦发明的是“挖坑理论”加“四处树敌”,凯恩斯只学会了一半。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后来成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1914年,所谓的“大不列颠王国”殖民地广布世界各大洲,殖民地面积达3350万平方公里(比本土大111倍),殖民地人口达3。94亿,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自称“日不落帝国”。要想别国没落,苏秦的办法最好。于是,凯恩斯“发明”了“挖坑理论”。凯恩斯的铁杆摇尾族把凯恩斯抬到“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的高度,目的很明确。但是,知识产权应该属于苏秦。

2。《中国城镇就业难点与反失业政策研究》:“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性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失业率徘徊在10%左右,法国等欧洲国家失业率已突破10%;发展中国家公开失业现象和隐性失业现象相叠加,贫困人口增加。”

国际劳工组织在《2001年世界就业报告》:“全球失业和半失业人口约为10亿人,相当于全世界劳动人口总数的1/3。”

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呈上升趋势,从1992年的2。3%上升到2005年的4。2%,几乎翻了一番;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总数增长迅速。

假如“挖坑理论”真的那么“伟大”,就应该组织5亿人挖坑,5亿人填坑,就业率就是100%。可是,按照西方国家文化,挖坑人与填坑人一商量:反正没有产品,不用质量检验,不如回家睡觉,政府发的铁锹折价卖掉,只要工资比社会救济金高就行。不回家睡觉者照样可以在社会上为非作歹。东方国家文化不同,几千万挖坑人与填坑人准时上班,按时下班,但是,挖多挖少一个样,挖快挖慢一个样。只要派一些人望风,别让管理人知道就行。还有一个办法买通管理人,劳动纪律可以大大放松,只要工资比低保银行卡上的“薪金”高就行。可是,没有一个国家按照“挖坑理论”做的。

3。“挖坑理论”难以实施,因为失业人口大多集中在城镇。到哪里去挖坑呢?小区绿地是物业管的。马路是沥青或水泥的。如果政府组织到北大荒、大西北去挖坑,就有“上山下乡”“迫害”的嫌疑。再说,来回飞机票谁买单?而且,跑到那么远去挖坑、填坑,有什么意义呢?组织者是不是应该到精神卫生中心去诊断一下;如果精神正常,是不是凯恩斯的徒子徒孙派来搞垮中国的苏秦式人物。苏秦是战国时期洛阳人,属于周王室直属,不是齐国人,恨齐国。

4。南京的挖香樟、种香樟也有问题。原来的香樟十年不长,才要挖掉。管理部门知道原因,土壤不适合香樟生长,可是新种的还是香樟,又不给换土,十年后还是不长。俗话说:“寸金难买寸光阴。”浪费了十年,再准备浪费十年。这一次就花掉七八十万元钱,不算“光阴”的价值。如果买汽车搞运输,十年可以创造多少价值?纳税人的钱就这样扔进大海。

5。我不想做凯恩斯的徒孙。我是凯恩斯的克星:我出生与1945年12月12日,凯恩斯死于1946年4月21日。“既生章何生斯”,我一出生,凯恩斯就死了。

我不搞挖坑、填坑。劳动就要创造价值。于是,我提出我的方案:①全国每个区、县成立足球股份有限公司,并且上市圈钱。不管是包装上市、化妆上市还是伪装上市,不管白猫黑猫,抓住IPO就是好猫。一个公司IPO成功,就可以造就几个亿万富翁、十几个千万富翁。②每个公司搞一个足球队。比赛赢了,给予股权激励。具体方案由公司根据比赛录像分配比例;比赛打平,只给生活费;比赛输了,给予股权惩罚。激励机制要有刺激性,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③《纪昌学箭》:先学会不眨眼;再练眼力:小东西看大,模糊东西看清楚。一个小虱子竟然能够看得像车轮一样大小。以往中国足球不成功,就是功夫不到家。一个铜钱,还没有把方孔看得像球门一样大小,所以一批人进了沈阳看守所,为了几万元就踢黑球。现在钱有的是,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踢进对方球门,就是好猫。有了激励机制,有了真功夫,有了几千个足球队,难道出不了几十个马拉多纳式的球星、几百个范志毅式的国脚?到那时,中国球星打遍世界无敌手,像兵乓球一样霸占世界半个世纪。那时候,他们去外国踢球、当教练,争大把大把洋钱。④足球队、足球队员也是商品,具有极大价值,不像挖坑、填坑那么无聊。每年的转会费就可以充实国库。⑤只要拥有1000股股票,每场足球赛可以得到一张免费球票;位置差一点可以补钱调整;球场太远,可以网上转让。⑥每场足球赛,周围旅店、餐厅、商店、摊贩等等可以大发横财,促进消费。⑦电视台、媒体可以少登许多绯闻、奇谈,足球彩票生意兴隆,彩票中奖又可以造就一批亿万富翁、千万富翁、百万富翁。⑧人们业余有事忙碌,社会就安定。国人也扬眉吐气了。

我把它叫做“足球板设想”,因为几千个上市公司足以形成一个“足球板”,比创业板、中小板强得多,粉丝多得多。我不想称为“足球板理论”或者“足球板体系”,因为我是一个小人物,人微言轻。“足球板设想”比“挖坑理论”强百倍,而且绝对没有“间谍”嫌疑。

中国历史上,凡是得罪儒家者,难免被骂。秦始皇统一中国,扩大疆土,创造的郡县制、九卿制保持了两千年;开凿运河、建筑公路;统一文化和度量衡制度;连接燕国长城、赵国长城和秦国长城;废除谥法制度等等。这些都被儒家抹杀了,因为孔子西行不到秦;秦国始终重用法家,不用儒家;还坑了四百六十个“儒”。但是,据说其中主要是道家方士,少数才是反对秦政的儒家。

我常常想:为什么成为“儒”家?“儒”者,“人需”也;“人”者,帝王也。古人称百姓为“蚁民”;称官员为“士大夫”(其实,“大夫”比“士”职位高)。“儒”家千方百计地出售自己,想获取高位与权力,可是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要强盛只有靠法家,“周礼”那一套东西实在腐朽不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彻底抛弃“周礼”,“儒”家只有气急败坏地反对,还要被政府制裁。所以,汉武帝以后,“儒”家一得势就大肆报复,骂了秦始皇两千多年,骂得毫无道理。

屈原也是法家,因为反秦,“儒”家就讴歌。屈原死抱楚怀王大腿,眼睛又紧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的胸脯,被楚怀王两次流放,最后被楚怀王后裔暗杀,扔进汨罗江。可是,因为他的诗,被“儒”家捧为伟大的爱(楚)国诗人。

我的“足球板设想”绝对爱国,“儒”家的徒子徒孙抓不到鞭子。凯恩斯的徒子徒孙也抓不到“侵犯知识产权”的把柄。挖坑、填坑可以休矣!加入“足球板设想”吧!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