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洪烛的诗

06-17 作者:徐姜清

洪烛:原名王军,1967年生于南京,1979年进入南京梅园中学,1985年保送武汉大学,1989年分配到北京,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摘自洪烛的新浪博客。

一、关于《桃花扇》

这把祖传的扇子

注定是属于秦淮河的,秦淮河畔的桃花

开得比别处要鲜艳一些

你咳在扇面上的血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是额外的一朵

/

风是没有骨头的,而你摇动的扇子

使风有了骨头

/

这条河流的传说

注定与一个女人有关

扇子的正面与背面

分别是夜与昼、生与死、爱与恨

是此岸与彼岸。你的手却不得不

承担起这一切,于是夜色般低垂的长发

成了秦淮河的支流

/

水是没有骨头的,而你留下的影子

使水也有了骨头

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

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

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

/

别人的花朵轻飘飘

你的花朵沉甸甸

【阅读理解】

洪烛老师如此下笔,挥就《桃花扇》,我敢揣摩他当时的心态处于一种“伤不起”的两难境地。

李香君,秦淮艳绝,历史上关于她的故事多的去了。洪烛既然来了,参观她的故居,流连忘返,她的功过是非,你总得说上两句吧。但要评说李香君这样一个有争议的美女,得要好好斟酌。于是你想到了她手中的扇子,无论美女还是妓女都用得上的道具,这把祖传的桃花扇,人面桃花。你找到了主人公的道具,你也找到了题诗的扇面。于是,你动真格了,象唐朝的李白,放纵情感,把诗人的爱与恨写在香妃的手心上。

但你不可能沉醉于此,一个诗人的历史观必须要你对她评价。真的是伤不起:别人的花朵轻飘飘,你的花朵沉甸甸。而且,你把生你养你的南京一起带进了这个女人的过往,南京,成了历史的骨头,成了悲情之都。

我很欣赏这首承载着中华文化历史的好诗。但我建议好诗不一定要到处张悬。而这,是洪烛不能选择的。南京地铁,你以为呢?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