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商豪府第,竹石雅乾坤
师傅踩着车,带着我来到一个园子门口,虽不知这园为何名,生为何处,但看门口人之数量不败于瘦西湖门下,想必此园也是个不简单的角色,既而不敢怠慢,甚至是不屑于之亵渎了。“盐商豪府第,竹石雅乾坤”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这一道书景,不由分说,扬州自古盐商颇有名气,这让我稍稍想起徽州的徽商们了,尽管地域不同,但其智慧以及为家乡造福的功劳,还是令后人敬仰的。身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盐商府第,有个较为“低调”的名字——个园!
初驻园子,首先看到便是竹子,竹子种类颇多,但布局却在园子出口恰到好处。来的路上便闻车夫粗谈个园,虽未提园名,却按耐不住得意自豪之说:“园子以竹石取胜,其名也同含义,与主人性情情趣相融,是个不得不去的一个好地方!”粗闻此说,说实话我的兴趣不大,但来扬州,总不能为了一个瘦西湖而沉醉罢?但来到园子大门处,看到石墙上刻着这么两行字,我便好奇了。
“盐商豪府第,竹石雅乾坤。”如此豪势不失雅趣的地方到底有何乾坤之处?
买了门票,便又开始一场“肉搏”。不由分晓,我的耐心再次赢得!
竹石之多,似乎印证了园名的到来。园为“个园”,当中一个“个”字便采用了“竹”字半边,应合了庭园各色竹子的风采,而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也是相应成“个”字,顾名思义,“月映竹成千个字”,这“个园”也就由此而来。竹子种类颇多,“罗汉竹”,“龟竹”,“长叶苦竹”等等,据说每种竹子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自然,这些故事我是无法一一道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看完竹子,穿过“竹林”,便就是阁楼小亭相连,长廊草木旁栽。亭名为“步芳”,两旁亭柱刻有“园开四季花,往隐千重石。”由于年代的久远,字样的色泽明显是被风化,但依旧掩盖不了四季花开人常驻,风雨犹韵“步芳”辞。而亭子附近的怪石环抱鱼池,更是令人不禁倾足,鱼儿池中悠然自得,不惧于岸上游人嬉闹,依旧摇摆美丽的身姿,在水中形成一幅幅醉于天然的国画。而默默无闻伴于鱼池山林之间的怪石,甚是招人眼球。暂不论其是何年生成,也不论是古存而今造,但凡看其身姿,便是千奇百怪,加上翠竹花只点缀,自然少不了游人搔弄身姿,留下园子踪迹。而我,也就不敢随意现貌作丑,留下这百年老园的春秋风雨,已是佳话!
本以园子观尽,却不知园外有园,别有洞天!
走过一个圆状墙门,不禁叹无止境。
走进这里,算是整个园子的高潮,她的每一处几乎都是亮点,不知从何说起。
我也只能算是走马观花般的略说些许了。
前面提到个园以竹石取胜,自然竹子美哉,石也是出胜。
其实颇有印象的还是“四季假山”一说。“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再好不过的表达了个园的完美。春景离不了竹韵,听罢万箫吟见,见一“个园”门牌圆门,从此而入,便是前面我尚提出的“园外有园,别有洞天”。远观,两边修竹劲挺,韵味墨出,高出墙垣,欲要冲霄凌云,拔那之大地势气。竹丛中,处处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然为春景,固而生成,但春景虽好,短暂易逝,然为遗憾之际,也是倡出中华老之传统,“惜春”之辞。若说“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那么春时渐逝,便是“好春易逝最遗失,固然惜春最爱春。”
一段春景不忍去,步履不觉西北处。
跟着导游,自然没有太多闲工夫继续春景的闲情逸致,但在本是“清风盛夏醉芙蓉,群石环池鱼成舞”,夏景自然撩人。若说春景是竹,那么夏景自然与石相伴。景内叠石诸多,似云翻雾卷之态,多而不乱,却石石相连,似有环环相扣之意。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玲珑剔透,如峰峦、似洞穴。形于仙石俏活,凡世尘埃难矣。山上千年古柏,枝叶葱郁如历代春秋,颇具苍翠之感,仙树之形;山下叠石环抱鱼池;深入山腹,碧绿的池水,悠闲的鱼群,将整座山体衬映得格外灵秀。而坐落池前的阁楼,宛如坐观四周佳境,难忘前方池塘之盛。而若是上其阁楼,驻足于长廊之上,观远处石景,绝对是个佳话!北阴处还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叮咚叮咚,犹清曲幽幽,而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不乏情趣也不失清雅,二者同获,也算是人间眷爱。池塘右侧还有一曲桥直达夏山洞穴,洞之幽深,语之回音,不闷不响且如叮铃清脆。由于洞之尚深,颇具寒意,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凡是步入洞中,顿觉清爽。若是盘旋石阶而上,登至山顶,一株古老紫藤迎面而立,据说年代久远,经历数个春秋,仍是青翠不倒,令游人其间难忘!
渐而步履离了西北,悄临东部秋色。若说春景含蓄,夏景灵秀,那么秋景可谓气势宏伟!
相传园之秋景来自于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不同于夏景叠石采用太湖石,而秋景采用的是黄山石,其色宏伟,不失秋色之观。而山势之高,面积之广,占领中西南三座,具有“江南园林之最”之美誉。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色泽雄浑不失英雄气概,进入山腹,如临大山之中,幽深且深,险奇之处随时可见。中峰高耸奇险,见上天之苍;下有石屋,见下地之容,可纳十几人,内设石桌、石凳、石床,若是住上几天,必是不错。通风良好,四季干燥,没事闲来喝喝小茶,对对小诗,颇具生活意趣。沿腹道攀援而上,偶见小树碎花,至山顶拂云亭,旁有古树灵气,顿觉心旷神怡。而满园佳境就此尽收眼底,正所谓秋山宜登者也。
东部相对于南墙,终日难见阳光,显清冷故为冬景。
而地面以白石铺成,远观,疑似白雪未消,残留雪迹逢春。此景正映得西墙一洞外之景,妙为春景,相互照应,令人拍案叫绝!其寓意明了其暗意也知!而南墙巧有二十四风音洞,不仅以“雪”命冬,且以风声唤冬,而山侧几株腊梅更是彰显冬之景观。
相对于前三景,冬景显得单一且无文,但明了且大方的手法,不得不佩服造园者的智慧与灵感。
“何处箫场醉倚春风弄明月
几痕波影斜撑老树护幽亭”
个园风情与无论比的展现至今,虽有风化之嫌,但完美之处,却是应有尽有!其为中国四大古园之一,毫无虚实说法,后人当之敬仰,崇敬,学其“旧雨适至新雨初来”之谦诚,无大事也必是大我!而园类奇景诸多,恨不能一一叙来。镜中花,水中月二景颇为妙哉,难矣言辞行之美乎,当之必行,方知妙处!而此行,愚人也算是走马观花,看得较为马虎,但绝无怠慢之态。若求个究竟,也只能下次细访,而对中国另一古园——何园,算是较为仔细罢,但若个叙来,想必也是较为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