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的发光地

07-16 作者:大生

科学精神的发光地

在世界“几欲尽头”的角落,有一个极地国家――瑞典,梅拉伦湖(当地人也亲切地唤为梅莱河)与波罗的海相吻之处是这个国家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它是世界上所有从事科学事业人的向往福地,每年12月,为人类的科学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将在此获得最高的褒奖。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首都,像瑞典俗语里所说的那样:“受人宠爱的孩子有许多名字。”斯德哥尔摩也被人称为“水中之城”、“众桥之城”、“梅拉伦湖王后”、“北方威尼斯”。这个北欧第二大城市,由14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和一个半岛组成,水道纵横,连接各岛的桥梁有70多座,每座都别具特色,美仑美奂,站在桥上,海鸟与湖鸟互不干涉,轻快地飞到行人身边,当你落座在路边咖啡桌旁时,它们也会亲切在和您一块共进早餐。

我去斯德哥尔摩时,时逢冬季,正是诺贝尔奖即将颁发的时刻。清澈的湖水碧波荡漾,极地刮来的风,带来了阵阵湿润,斯维亚大街上,那座有名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诺贝尔奖颁发仪式地,合唱团正排练着动听的清唱,余音缭绕在这个和平城市的上空。我幸福地微闭双眼,痴痴地听着,空中响起了诺贝尔生前的两句名言:“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兴趣。”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却道出了真谛――这就是为人类生活得更美好而努力,而不是追求个人的名誉和地位!它也是所有科学工作者的准则:踏踏实实,艰苦探索,甘做人梯,摘取光明。

诺贝尔将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了奖励基金,不论国别、国藉,只要对人类进步有贡献就值得授于奖金。然而,他身后,完成这个愿望并非一帆风顺,得感谢遗嘱执行人索尔曼等人的不懈努力和瑞典国王,才在他逝世五周年的前夜,让他的遗嘱生效,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奖金,一个颇具纪念的时刻――12月10号,让所有的人记住了这个一生在死神的威胁下为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动力,而始终不为自己布施福音的伟大科学家――诺贝尔。

我也是一名从事科技工作的无名小卒,能够来到他的出生地,看到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颁发处,真是三生有幸,他给我的是鼓励,是契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是永不燃尽的科学之光。在美丽的梅拉伦湖边,我默默体会他的话:“各种科学彼此之间是由内在联系的,为了解决某一科学领域里的问题,应该借助于其它有关的科学知识。”是啊,知识如此渊博和浩翰,只要从事科技工作,一生都要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取。

斯德哥尔摩因为有了诺贝尔,更加酷爱和平,瑞典也因此有180多年没有卷入战争。就像市政厅“金厅”正中壁画一样,一位端坐的女神,秀目圆睁,卷发飞扬,神态俊逸,在她脚下有两队人从左右两侧向她靠近,右边是欧洲人,左边是亚洲人,他们正走向世界向往的美好之地。我在想诺贝尔的“和平奖”,它的颁发地不在瑞典,但作为后人对它的颁发并非完美无缺,多少带有霸权的强差人意,有违于诺贝尔先生的愿望。我愿和平真正象自由飞翔的鸽子,在蓝天白云下,飞洒幸福的橄榄枝。纵观当今世界,战火不断,纷争不绝,那些超级大国,以貌似绅士的风度,正在扼杀人类的和平和幸福。“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诺贝尔的名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斯德哥尔摩一路走来,树木与粼粼的波光交相映衬,教堂的钟声沿着高耸入云的尖塔直上九霄,一个科学的灵魂在喃喃细语,告诫每一位科学的头脑记住:“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共 10 条文章评论
  • 欣赏新作,欣赏朋友的理念和抱负!2012-07-17 08:20
  • 欣赏新作,欣赏朋友的理念和抱负!2012-07-17 08:20
  • 好,顶了!2012-07-17 09:21
  • 欣赏,拜读,振奋。问好!2012-07-17 10:31
  • 有理想就有信念,有信念就有梦想,有梦想就有实现,拜读朋友佳作,问好朋友!2012-07-17 14:07
  • 顶了~2012-07-17 14:07
  • 回复@风语:谢谢朋友夸奖2012-07-17 18:16
  • 回复@一缕阳光:ytm2012-07-17 18:17
  • 回复@一缕阳光:谢谢夸奖2012-07-17 18:21
  • 回复@柳树林:谢谢朋友夸奖和厚爱2012-07-17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