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女人的徽州婚嫁
自历史的发展变迁,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从包办到相亲到自主,经历了漫长的风雨与春秋,无论在在哪个朝代,婚姻的形成由封建到开放,其历史是残酷也是必然的。
这里且说说徽州婚姻的初始形成与至今,徽州的文化是深远且博大,但人文精神在崇仰的同时,也是腐败。当然离不开时代的束缚,思想的禁锢,男女间的自由,爱情,以及婚姻总是牵扯太多,并不能得以释放。电视剧《徽州女人》,几乎就是将徽州生活的点滴从古演绎到今的局面,抛开不足虚实,但女人生活,徽州文化也是一一合并出来。
徽州旧时,男女之间的婚姻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其严格并陈规,不甘婚姻如此潦倒的,也是忍声吞气,犹如傀儡任父母操纵。虽说没有自由的婚姻,是比较残酷的,但其形式也是容不得马虎的。男女成婚前后一般为九个道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与今相比,不无太大差异,但其婚姻的自主自由却是天翻地覆。
而女人婚嫁后,除其夫君,与其他男人间的距离必须疏远,否则其惩罚后果,是相当残忍,且不容说理。除了正规的明媒正娶外,那时的婚姻也是混淆多种,童养媳,纳妾,换亲,抢亲,入赘,冲喜,灵前婚等,在旧时社会,一度腐败上演,酿成悲剧,也酿成今天的文化领域,说其腐朽也是喜化,矛盾且沉思。婚姻的悲剧,不能说其父母的思想落伍,媒婆的无端兴起,而是与其年代文化背景是有一定关系的。
徽州文化近千年,从古到今,演绎了春秋风雨的丰碑,也是刻画了历史前后的踪迹,从徽商到徽州三绝,从徽文化到学术,历史的一页一页的翻阅,是超前也是有落伍迹象。比如婚姻,女人的地位,再比如贞洁牌坊的形成,进猪笼的酷刑,这些迹象一一表明,徽州旧时的思想文化还是有所缺陷的,但不能就说其是多余无用的,或许正因为这些思想,导致了今天徽州的文化地位。但与今看来,那时的感情因素是受到莫大阻碍的,而男女相处也是禁锢且谨慎的。但从20世纪50年代后,父母包办婚姻逐渐被自由恋爱所替代,80年代后,有采取旅游结婚或集体结婚的形式,其变迁发展也是不易。从封建演绎到开放,中间的历史,有反抗,有鞭策,有批驳,有支持,有赞同,但不管如何,这种封建且腐朽的婚姻风俗遭到“封杀”,也是一件好事。
记得看完《徽州女人》,女主人无奈被填房,丈夫却在新婚之夜剪辫离去,而自己却苦苦等待了35年,哪知丈夫回来时竟然带回了别的女人和孩子。这是何等的苍凉与无奈,白白扼杀了自己的青春与幸福。或许,在旧时,女人是没有幸福可言的。其实,想想也是,婚姻都是强压的,又何来的幸福。而男女地位的悬殊,又将本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又来得更加煎熬与卑微。女人一旦嫁了,哪怕丈夫是死了,也要活活守寡,不能自主寻找幸福。尽管或许会有改嫁现象,但也不是自由的婚姻制。只能说是从这个火坑跳到了另一个火坑,而若是守着贞洁直到死,又是从这个火坑直接去了坟坑,一生朝华就此殆尽,婚姻的腐败,年代的腐朽,思想的腐化,女人的地位在这“三腐”中,无疑从出生就注定了悲惨的命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马头墙里外,女人的地位固然是卑微,其创作也是得不到重视,在背景的漠视下,女人依旧是默默的展现着自己的聪慧与辛勤,即使是婚姻的不幸,依旧是坚持家族的规矩,年代的风俗,哪怕在高墙深院里,殆尽了自己的年华与美丽。自汉唐以来,她们就在自己的命运里,默默的传承着中华传统的文化与习俗,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且默从。从今天的角度看来,旧时女人的婚姻尽管悲哀且无望,但或许正是因为这些思想的腐朽与禁锢,而发展成今天的自主婚姻。只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爱情开放到滥情,自然这是题外话。
总之,徽州的旧时婚嫁已成为过去,若是演绎,也只能想象。这样的残酷婚姻,不仅摧残了女人们的思想,还摧毁了女人们的情怀。但同时,也文化了历史,文化了如今人文,在马头墙,小青瓦下,徽州的踪迹,无论在任何领域,都是一种推崇,文化的推崇。而女人们的婚姻也得到了历史的推崇,演变成今天的自由。